楊 東

2004年,張曉琳高中畢業后,便不愿繼續讀書。為了不讓父母操心,她獨自去找工作。但因長得太胖,跑了十幾家用人單位,也沒有一家愿意錄用她。于是,張曉琳發誓,胖人總有一天會有用武之地的。
在很長一段日子里,張曉琳苦苦地尋找賺錢機會。2005年10月的一天,當地一家福菜樓打出廣告,招聘形象代表,條件是被錄取者必須能說會道,且能向客人推薦菜樓的新菜品。
看到這則廣告,張曉琳有些心動。她想,自己胖得還算有“水平”,如果把自己包裝成年畫中的“福娃娃”,利用這種形象來推廣菜品,應該能成功。根據設想,她為自己設計了一套競聘方案,并進行了相應包裝。
招聘當天,現場人山人海,當張曉琳的裝扮一亮相,菜樓老板眼前一亮:這不就是自己期盼中的形象代表嗎?于是,張曉琳被錄取了。
為當好形象代表,張曉琳絞盡腦汁。她一上班,便打扮成“福星”的樣子,有客人前來就餐她便上前迎接,為客人送“福”話:“各位好,福星祝大家福氣多多,喜氣多多,錢財多多……”同時,她還根據客人類型的不同,或者場景的不同,隨機應變。比如,給老人過壽,她說:“祝壽星長命百歲、福如東海。”而對談戀愛的,她說:“祝你們甜甜蜜蜜,永遠快樂……”
有了張曉琳這個活“招牌”,福菜樓生意漸漸火暴起來,特別是通過口口相傳而慕名前來就餐的客人,更是絡繹不絕。
這時,已成為菜樓“財神”的張曉琳,每月卻照樣拿著最初定下的860元薪酬。她有些不甘心了,向老板提出加薪要求,但老板覺得福菜樓已經有了知名度,沒有答應她。一氣之下,張曉琳拂袖而去。
現在又失去了工作,怎樣才能讓自己再次就業呢?張曉琳對“胖子群體”陷入了沉思。
有一天,她突發奇想:如果把多才多藝的胖子們集中起來,成立一家胖子公司,對他們加以培訓,再統一接洽業務,推向餐飲界不是很好嗎?
于是,張曉琳便打出了廣告,很快便招到了6個有文藝細胞的胖子。張曉琳還聘請有關方面的老師,訓練胖子們如何利用自己的優勢,做好一個稱職的“福娃娃”。2006年春節,張曉琳把胖子們打扮成“福娃娃”形象,開始面向當地餐飲界出租。胖子們除了可以在雇主那里扮“福娃娃”促銷外,還能按客人們的要求進行表演和代為主持喜事慶典。出租方式是:一個胖子的出租期限至少1周,周租金800元到1 600元不等,胖子們則與公司四六分成。
胖子們在當地亮相后,立即得到餐飲界老板的青睞。有一家大型酒吧開業后生意一直不好,請胖子們造勢兩周后,生意隨即火暴起來。其他老板看效果這么明顯,也紛紛請他們去造勢。
隨著知名度的提高,張曉琳的胖子公司生意越來越紅火,到2008年,她已經與多家客戶建立長期合作關系,而且每月都會有10 000元左右的純收入。
TIPS
張曉琳的經歷告訴我們,生活中,機遇是處處存在的,就看你有沒有發現機遇的本領。這需要對生活的仔細觀察,和一個勇于思考與創新的頭腦。大學生們,不要抱怨就業形勢嚴峻,不要抱怨社會競爭殘酷,挖掘自身的潛力,做一個善于把自身劣勢變成優勢、善于發現機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