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子龍
毋庸諱言,當代語文教學的大背景是商品社會,諸多人奉行經濟英雄主義。正如戰爭年代人們崇拜戰斗英雄,建設時期人們崇敬勞動模范一樣,商品時代人們羨慕經濟上的成功者。這是國家轉軌,“以經濟為中心”的必然結果,“經濟英雄”處于社會中心,成了時代的路標,是生活的界碑。
社會對經濟英雄的尊重,是經濟發展的一個動力,能激發和喚起人們對經濟活動的熱情。社會對經濟英雄的崇拜,同樣也影響了教育。世界首富比爾·蓋茨,成了青年人崇拜和艷羨的偶像。還有相當多的年輕人瘋狂追“星”,其中一個因素也是因為各種“星”們能名利雙收,出人頭地。而各種級別的選美優勝者、年輕貌美的影視明星、名模以及歌星們,卻又一窩蜂地喜歡追商人、嫁老板——這就是現代社會時尚。從一個側面也證實了經濟英雄主義時代的到來……
可誰能想得到呢?就在這樣一個重商輕文的市場社會,語文正在成為成功的關鍵,或者降低點標準說,成為能否在社會立足的重要因素。一個自小就沒學好語文,在其他方面還比較優秀的年輕人,經過幾年打拼,終于在一家美國企業里謀得一個部門經理的職位。去年底按慣例要向總部遞交一份工作報告,他寫不好便讓一個手下人代勞,這在中國企業里不足為奇,但美國人卻不認為是他的語文不行,而是能力不稱職,一個人連自己是怎么做過來的都表達不清楚,是不配擔任這個職務的。誰說得清楚讓誰來做,結果總部讓那個替他寫述職報告的人接替了他的位置。
還有一個曾轟動一時的例子。聯合國來中國招收譯員,精通外語的青年精英擠破了門檻,經過幾輪測試還剩下數十人難分高下。考官最后出了一道題,默寫一首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立刻便決出了勝負。關鍵時刻還得靠語文,或者說靠經典決定優劣。從實用出發尚且如此,何況語文營養的是一個人的一生。一個缺少必須的語文修養的人,正如一個不重視文化的民族一樣,不可能是健康和強盛的。
當今雖是商品時代,卻靠文化決定經濟的品位。而在文化中首先就是語文,在語文中首先就是經典。現在的語文教學,越回歸語文本身,回歸經典,就越是對現實的重視,也最為現實所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