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杰
關鍵詞:第三腰椎橫突推拿治療
第三腰椎橫突綜合征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是以慢性腰痛為主、第三腰椎橫突的部位有明顯固定性壓痛為特點。近年來,筆者根據癥狀特點及病程的發展變化情況,將其分為虛寒型、寒濕型、瘀阻型。采用推拿、紅外線照射治療,取得較好療效,現總結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本組60例中,男25例,女35例;病程最短3月,最長15年;年齡25歲~55歲;單側疼痛46例,雙側疼痛14例,其中虛寒型21例,寒濕型12例,瘀阻型27例。
1.2辨證診斷①虛寒型:又稱慢性疼痛型:呈長或慢性持續性腹部酸脹痛,酸痛較廣泛,腰部易疲勞,晨起床及勞累后加重,多無下肢放射痛,得暖和活動后減輕。患者病程較長,久病及腎耗氣,且多為素體虛弱。②寒濕型:又稱急性發作型,患者腰部疼痛每以天氣變化,遇陰雨、寒冷時突然發病,行走和彎腰困難,酸脹痛明顯,貼風濕膏或熱敷后痛減。③瘀阻型:又稱扭傷勞損型,患者腰都有扭傷等病史疼痛顯著,且痛有定處,彎腰后腰部活動痛甚,可有向臀部、下肢放射。以上三型在臨床中多數是互為因果而發病,要根據疾病的發生發展辨證施治。
1.3治療方法①虛寒型:患者俯臥位,醫者用手滾法,掌根按揉法于兩側腰肌(肌緊張側后壓痛點作重點治療),約15min,使腰肌得到初步放松。術者站于患側,用右手肘尖抵住腰三橫突尖端下緣,左手握住治療床對側邊緣,矚患者放松、深呼吸,術者隨其深呼吸慢慢加力,待患者呼氣之末,向外方突然巧妙用力(嚴禁粗暴),當聽到“咔嚓”一聲,說明手法成功。再點壓腰椎兩側膀胱經穴位。然后用擦法、拍打法使局部微紅發熱結束治療。②寒濕型:患者俯臥,術者用掌根按揉疼痛部位5~10min,手法由輕重交替進行,然后用手掌沿脊椎兩側膀胱經向下推至骶髂部,反復數次,并用雙手掌在腰部兩側分推數次?;颊哐雠P,醫者為患者先做一側再做另一側屈髖、屈膝被動運動,隨后雙側同時進行屈髖、屈膝之動(均以不增加患者疼痛為度),分別各做5~10次。③瘀阻型:患者俯臥,醫者站患側,用按揉法在患處治療5 min,用雙手拇指于患側骶棘肌彈撥數次,施力由輕到重,由淺入深;再于第三腰椎橫突處條索狀硬結垂直方向彈撥、按壓,時間10~15min。然后用拿法、按揉法于腰臀、大腿等部位,點按腰腿部兩側膀胱經穴位結束治療。以上三型均采用紅外線照射30分鐘,并且要求患者作醫療體操進行鍛煉,以提高療效。
2療效觀察
2.1療效標準臨床痊愈:癥狀和體征消失,功能活動自如;顯效:臨床癥狀減輕,功能活動正常;有效:臨床癥狀減輕,腰部活動仍有一定的障礙;無效:癥狀體征無改善。
2.2治療結果本組60例經上述治療,臨床痊愈27例,占45%;顯效18例,占30%;有效12例,占20%;無效3例(其中虛寒型2例,瘀阻型1例1,占5%;總有效率為95%。
3討論
第三腰椎橫突綜合征是由于其周圍軟組織發生摩擦、牽拉和壓迫刺激,發生炎性變,形成疤痕粘連、筋膜增厚、肌肉痙攣等一系列病理癥狀。采用推拿治療以解除肌肉痙攣,改善局部軟組織的血液循環,以達到消炎止痛、治愈疾病之目的。在臨床中要以各型的病因病機辯證去施治,運用推拿手法的輕重和技巧進行分型治療,如虛寒型,治宜壯腰通絡,解除痙攣,松解粘連,改善變性的軟組織周圍血液循環,使肌肉間不協調的力學關系得到糾正。寒濕型,治宜散寒除濕,溫經通絡,消炎止痛,解除肌肉痙攣,提升局部組織的溫度,恢復其功能活動。瘀阻型,治宜活血化瘀、通絡鎮痛為主,以利于損傷部位的無菌炎癥滲出和充血得到吸收和消散。需要指出的是:推拿要注意臨床各型的治療技法和時間,以達到上述治病之目的。對屬于虛寒型的第三腰椎橫突綜合征,治療時間要長,手法偏重,宜瀉為主;寒濕型的第三腰椎橫突綜合征,治療時間短,手法較輕,宜溫不宜涼;而對于瘀阻型的第三腰椎橫突綜合征,治療的時間和手法應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