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向剛
[摘 要] 高校形象是高校綜合實力的表征,是社會公眾對高校的價值追求、功能作用、 地 位層次、基本特征等方面的一種共性反映和普遍評價。一所大學的形象具有怎樣的風格,與 眾多因素有關,其中有沒有獨樹一幟抑或富有特色的教育理念和大學精神是至關重要的。大 學精神是大學這種特殊組織所秉持的宗旨,是大學在長期發展中所形成的引領大學方向、約 束大學行為的價值觀系統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規范體系。大學精神決定了高校形象建設的 戰略規劃,決定了高校形象建設的主體人格,決定了高校形象的價值實現,決定了高校品牌 的格調??梢哉f,大學精神是一所大學的靈魂,是高校形象建設的理念基礎。
[關鍵詞]高校形象;大學精神;價值取向;理念基礎
ぃ壑型擠擲嗪牛軬64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0717(2008)05-0012-06おお 高等學校的
形象建設問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第一,高校形象具有標志性 意義。一所大 學的目標定位、發展戰略、地位層次和風格追求等,都可以通過學校的整體形象得到最集中 的反映。換句話說,一所大學的形象風格承載了其價值追求、發展理念,展示了其辦學特點 、學科實力、學術地位、校園文化和師生的精神風貌等,成為社會認識和評價一所大學的主 要根據和主要內容。因此,大學形象具有非常重要的標志性意義。第二,高校形象建設具有 全局性、綜合性,對高校的自我發展具有戰略性意義。高校形象設計實際上是一種戰略思考 ,要綜合考慮一所大學的資源優勢、功能定位、目標取向、辦學層次、風格特點、發展規劃 和實施步驟等。因此,高校形象建設對于整個學校發展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第三 ,高校形象建設是高校實行科學化、規范化、現代化管理的一個重要抓手。高校管理涉及發 展規劃、策略選擇、治理結構以及在此框架下的學科建設、科學研究、人才培養、隊伍建設 、依法治校、資源配置、社會化服務等眾多方面。無論高校管理的話題多么繁雜,任務多么 艱巨,但是,只要找到一個合乎邏輯的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抓手”,各項工作就可以統一起 來、協調起來。而高校形象建設就具有這種戰略抓手的價值。第四,高校形象建設是當前回 應政府和社會公眾對高校新期待的一種互動之舉。據有關報道,我國高校的貸款規模已超過 2 000億元,這意味著高校發展的風險在增加,已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黨的十七大報告 對進 一步提升高等教育的質量提出了明確要求,政府和社會公眾對進一步辦好人民滿意的大學寄 予了新的期待。在這種情況下,深入研究和大力加強高校形象建設,有利于積極回應政府與 社會公眾對高校的新期待,實現高校與社會的良性互動。
高校形象建設的理念基礎是大學精神。高校形象是高校綜合實力的表征,是社會公眾對高校 的價值追求、功能作用、地位層次、基本特征等的一種共性反映和普遍評價。一所大學的形 象具有怎樣的風格,與眾多因素有關,其中有沒有獨樹一幟抑或富有特色的教育理念和大學 精神是至關重要的??梢哉f,大學精神是一所大學的靈魂,是高校形象建設的理念基礎。它 既是大學實現自身目標的動力,也是大學師生員工為人、治學、做事的精神支柱和塑造學校 形象的立校之本。
研究和探討大學精神及其與高校形象建設的關系,應該至少認識和理解以下四個 主要問題:一是理解大學精神的背景因素;二是理解大學精神的價值取向;三是理解大學精 神在高校形象建設中的地位和價值;四是貫徹大學精神加強高校形象建設的主要措施。
一、理解大學精神的背景因素
理解大學精神至少應該考慮以下四個方面的背景因素:
一是大學的起源和發展的歷史。大學是傳承文明、教書育人的一種社會形式,它 承載著知識傳承和人才培養等最基本的社會功能。大學精神是在大學的發展過程中形成和發 展起來的,經過長期的歷史積淀,有著穩定而豐富的內涵,它體現了大學人對大學的價值和 生存意義的關懷,同時又以價值觀念和行為規范的形式約束著大學的行為,顯示著大學不同 于其它組織機構的理想追求和社會定位。在這個意義上說,理解大學精神首先要回答“什么 是大學”。
二是大學發展的時代特征。大學和大學精神都是不斷發展變化的,這種變化是一個內涵相對 穩定而外延不斷豐富的過程,并且無論是相對穩定的內涵還是不斷豐富的外延,都必然打上 所處時代的印記,反映時代的特征和時代的主題。中世紀的大學追求自治、為崇高理念而探 索,近代的大學追求純粹的真理、崇尚科學教育和研究,現代大學追求自由獨立和學術批判 精神,如此等等,都體現了大學精神反映時代特征、引領時代風氣之先的價值。所以,研究 和建構大學精神必須同大學所處的時代背景相聯系。在這個意義上說,理解大學精神還要回 答“大學是哪個時代的大學”。
三是大學所承載的傳統民族文化。大學作為知識生產與傳播、文化創生與傳承、人才培養 與鍛造的專門場所,具有強烈的民族性。大學是不同民族的人開辦的大學,學生是受不同民 族文化熏陶的學生,任何大學的目標都是培養具有民族意識和世界意識的新人。因此,任何 一所大學都有自己的民族特點,任何一種大學精神也都以本民族的傳統文化作為自己的土壤 和根基。中華民族經過五千多年的發展,形成了迥異于西方的文化傳統和民族精神,成為維 系我們民族精神家園的文化根基。我國大學的一個重要的文化使命就是挖掘中華民族的傳統 文化中蘊涵的精神資源,豐富其時代意義和世界意義,培養學生以中國人的身份走向世界歷 史。所以,優秀的傳統文化應該是鑄就大學精神的重要背景因素。在這個意義上說,理解大 學精神要回答“大學是哪個民族的大學”。
四是大學在歷史發展中的個性定位和傳統風格。一所大學秉承什么樣的精神宗旨和追求什么 樣的辦學目標,從根本上決定了一所大學的形象格調。大學精神應該體現一所大學的個性風 格,但這并不排除大學精神中普遍性的東西,然而卻是一種“具體的普遍性”,大學精神中 當然承載著人類對大學的共同期望和價值期待,這是無法抹煞的,像科學精神、人文精神、 追求真理的精神、民主自由的精神、開放創新的精神等,這些應該是共同的。但是在這種普 遍性里面,必然蘊含著一所大學個性化的資源、個性化的能力、個性化的傳統、個性化的風 格,并進一步體現為一所大學個性化的形象。在這個意義上說,理解大學精神要回答“大學 是什么樣的大學”。
綜上所述,大學精神是伴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而出現的大學這種特殊組織所秉持的宗旨,是 大學在長期發展中所形成的引領大學方向、約束大學行為的價值觀系統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 的規范體系。大學精神既有時代特征,又有民族特征;不同的大學既有相同的價值追求,又 有不同的精神特質。
二、理解現代大學精神的價值取向
大學精神是大學所秉承的理念、所追求的理想、所遵循的理論,它是大學文化的核心,是大 學的靈魂?,F代大學精神應該體現以下一些價值取向:
科學精神。人類文明進入21世紀,科學文化仍然是決定社會前進的基本動力,特別是知識經 濟時代的到來更加彰顯出科學文化的價值和地位。加速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進程,推動中華民 族的偉大復興,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取決于科學文化的發展水平。大學應該是崇尚科學、發展 科學、傳播科學的橋頭堡。因此,21世紀的大學必須堅定科學理性這一偉大的精神氣質,包 括獨立的主體精神、大膽的懷疑精神、勇敢的探索精神、嚴密的實證精神和執著的創造精神 ??茖W精神的本質在于“求真務實”,也就是實事求是、追求真理。求真的“真”是指真相 、 真理、真知、真諦,求真就是要發現真相、探索真理、獲得真知、傳播真諦。務實的“實” 是指大學人為實現本校的辦學宗旨和人才培養目標,在日常行為中所體現的面向實際、注重 實效、堅持實干的態度和作風??茖W精神是一所學校理性規劃、扎實奮進、持續發展的動力 ,也是師生員工認認真真干好每一件事,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向奮斗目標的內驅力??傊?,大 學的教育、治學、管理和科研創新活動都要切實體現科學精神。
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一種普遍的人類自我關懷,表現為對人的生命、尊嚴、價值與命運的 維護、追求和關切,對人的創造性能力的開發和培養,一句話,對人的主體性的關懷;還表 現為對歷史的尊重和對優秀傳統的繼承,對人類遺留下來的各種精神文化現象的高度珍視, 一句話,對人的歷史性的關懷;表現為對人的全面發展的關注,對社會價值體系的構建,對 以人為本的管理制度的設計和實施,一句話,對全面發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人文精 神首先是“尊重人”,肯定和珍惜人的生命存在,以人為最高價值,關心人的精神生活。高 校是人類思想的集散地,是學術研究的殿堂,也是培養社會未來人才的基地。人文精神在高 校里一般體現為教育的平等、思想的寬容和對學生的博愛,也就是蔡元培先生說的“學術自 由,兼容并包,人格教育”。就現代大學的人文精神而言,核心是自由和民主。學術自由是 現代大學精神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世界上絕大多數著名大學都把使命確定為“在各個學科領 域發現新知識;保留、解釋和重新解釋現有的知識;幫助學生掌握方法、知識、技能和探究 問題的習慣,這樣他們將會終其一生而不斷追求學問,引領社會向前發展”。民主是學術 自由的宗旨和保障。作為學術上的民主必然要求學術平等和學術寬容,在學術和真理面前一 律平等;作為管理上的民主必然要求公平和公正,大學處理各種事務都要符合公正、公開、 公平的原則,讓學生感受到大學的神圣和大學的尊嚴。例如,在學生轉專業、評優評獎、助 學貸款、特困生補助、保送研究生、推薦學生就業等工作上,都要體現人文關懷,體現平等 和正義,這本身就是對學生最好的教育。當然,管理上的民主也包括行政權力不能隨意干預 學術事務,學校管理要充分體現對專家學者的尊重和服務等等。
開放兼容精神?;仡櫲祟惔髮W的發展歷程,正是海納百川的開放精神成為大學不斷獲取新知 識新信息和更新理念更新管理并進而推動大學發展的深層次動力。開放精神要求打破封閉保 守的思維定勢和制度束縛,吸收來自大學外部的信息和資源,保持大學與社會發展的動態平 衡,并通過服務社會來滿足社會對大學的期待和需要并保持大學自己的生機與活力。與開放 相適應的是兼容并蓄。兼容并蓄是大學應有的氣度,也是大學形象的重要特征。大學里允許 有“異類”,才會有難以忘懷的歷久彌新的故事和標新立異的獨樹一幟的創造。
創新精神。創新對于一個政黨、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至關重要,對于一所大學來說也同樣如 此。大學應該是人類思想的搖籃、精神的家園、文化的殿堂,是知識生產和傳播的重要主體 ,是催生人才的沃土、社會改革的尖兵,所以大學一刻也不能沒有創新??梢赃@樣說,創新 是社會發展的永恒動力,是知識經濟時代文明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加速器和火車頭,更是大學 先進的教育理念和大學文化的主旋律。只有秉承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才能保持高校的核心 競爭力和持續發展的能力,才能彰顯高校的組織特征和形象定位。作為大學精神的創新,就 是要求對于學者,要培養一種批判精神,保持強烈的問題意識,敢于對一切現成的結論和學 說提出懷疑和挑戰,并善于通過思考和實驗,實現方法創新和理論創新;對于學生,要培養 和激勵他們對自然、對社會、對人類自身的好奇心和興趣,保持探索和創造的熱情,形成創 新的意識和能力;對于管理者,要倡導和推行體制和制度的創新、技術和方法的創新,自覺 地通過完善政策和改善服務致力于營造創新的環境??傊?,創新精神是現代大學精神的題中 應有之義。在高等教育國際化的今天,不斷創新是一所大學的生命所在;堅持創新精神是塑 造良好大學形象的動力源泉。
法治精神。大學應當是社會文明的集中表征。而文明常與法治相伴隨。法治已成為現代社會 的主流形態和根本特征。所以現代大學應該成為社會法治的表率。大學的法治精神就是要求 高校加速建立現代大學制度,自覺實行依法治校,其核心是依法維權,即維護師生員工的基 本人權和一切合法合理的權益。例如,對學生,應該通過建立大學生法律援助中心或權利保 護中心之類的機構,幫助大學生更好地保護自己的合法權利;對教工,應該通過充分發揮工 會、職代會、婦委會等群眾性機構,代表和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同時通過建立教授會或教 授代表會的方式實現學院、系、所的民主化管理,通過建立申訴性仲裁性機構實現職稱評聘 糾紛、學術性爭端的維權調處機制;對大學,應該通過制定大學章程,建立現代大學制度, 推動大學治理結構和管理運行的法治化;對學校領導,應該通過高校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 理順黨政關系以及行政管理與學術自治的關系,強化領導干部依法領導和科學管理的意識, 健全與現代大學制度相適應的決策體制和管理機制,積極回應師生員工的正當需求,致力于 構建和諧大學。
總之,大學應當成為文明、平等、自由、博愛、民主、法治的圣地,成為科學、人本、開放 、包容、創新的典范。
三、 理解大學精神在高校形象建設中的地位和價值
大學精神是一所大學在長期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大學精神雖然是不斷總結、抽象、概括 和提煉的產物,但它又具體而穩定地體現在大學校長的氣度與才能、大學教師的文化修養、 大學生的綜合素質、管理干部的作風與效率、學校的文化品位與形象格調等諸多方面。這些 方面的因素就成為大學精神的載體,也成為了大學形象建設的重要環節。因此,大學精神貫 穿大學形象建設的全部過程,影響大學形象建設的各個環節,體現在大學形象的各個方面。
第一,大學精神決定高校形象建設的戰略規劃。高校形象建設的戰略規劃體現在高校的發展 戰略和辦學思路上。發展戰略和辦學思路是塑造大學形象必須解決的的方向性、全局性問題 。 發展戰略是基于學校的價值追求和目標定位而制定的長遠規劃、形象設計和指導綱領;辦學 思路是基于學校的發展戰略而做出的策略選擇和工作部署,是實現學校目標定位和塑造學校 形象風格的路徑安排。發展戰略和辦學思路涉及到的問題,都受大學精神的影響和制約,包 括發展目標如何定位、形象格調怎樣確立、發展模式如何選擇、學科建設如何規劃、人才結 構怎樣形成、教學力量怎樣配置、決策制度如何優化、管理體制怎樣改革、主體利益如何協 調、各種資源怎樣調度,等等,無一不受大學精神和辦學理念的影響。
第二,大學精神決定高校形象建設的主體人格。高校形象建設的主體包括以大學黨政領導為 核心的領導班子、管理干部、師生員工等大學人。大學人的主體人格深受大學精神的浸潤和 熏陶,并折射在大學形象上。學校領導能不能自覺地認識現代大學的使命,能不能自覺地尊 重和遵循高等教育的規律,能不能堅定信仰、牢固樹立并始終踐行依法治校和民主管理的理 念,對于現代大學形象建設至關重要;學校教師能不能心懷職業的神圣感、工作的責任感和 事業的崇高感,有沒有為人師表的高尚品行和誨人不倦的敬業精神,有沒有正直的社會良心 和無私的師愛之心,一句話,有沒有高尚的師魂,對于現代大學形象建設至關重要;學生有 沒有熱愛祖國、奉獻社會的高尚情懷,有沒有對大學精神的生動體驗和深刻認同,有沒有對 老師和學校的深厚感情、良好口碑,對于現代大學形象建設至關重要;管理干部有沒有與現 代大學精神相適應的人本意識、民主意識、程序意識、效率意識、服務意識,對于現代大學 形象建設至關重要。
第三,大學精神決定大學形象的價值實現。一般而言,大學職能包括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 社會服務。大學形象價值正是通過大學職能得到實現的。大學的三大職能不是并列的,對三 者次序和權重的選擇,決定了不同的大學形象格調和不同的大學發展戰略。如果大學精神指 向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合格的接班人,為人類文明的傳承和進步培養世界公民,那么,人才培 養就應該是大學的基本任務,是大學全部工作的核心。一所大學培養人才的數量和質量,是 展示大學精神、體現大學價值的主要方面。人才的培養不僅在于讓學生獲得了多少知識和掌 握了多少技能,更重要的在于發掘其主體性、 引導其獨立思考并形成健全人格和健康情感 ,教育尤其要關注學生的精神世界??茖W研究要始終堅持為教學服務,為人才培養服務,為 社會進步和人類文明服務;教育為社會服務也要首先立足于培養更多更好的滿足社會發展需 求的人才。在人才培養模式和資源配置戰略上,各類大學不能千篇一律,要有所側重。
第四,大學精神決定大學品牌的格調。塑造良好的現代大學形象,必須致力于打造獨具特色 的大學品牌。而大學品牌的形成、品牌格調的確立,都源于大學精神的持久貫徹和深厚積淀 。大學精神具有導向、凝聚、規范和激勵的作用,它決定著大學品牌的發展方向、發展速度 和發展前景。能夠長久立于不敗之地的著名大學和享譽世界的大學品牌,絕非僅僅得力于其 組織的規模和行政的技巧,而在于大學校園內涌動的“信念”的力量,以及這種信念對大學 師生的感召力、吸引力和凝聚力??梢哉f,一流的大學精神催生一流的大學品牌,大學的落 后從根本上說是大學精神的落后。劍橋大學、牛津大學、哈佛大學、耶魯大學、斯坦福大學 等世界著名高校的發展歷程和品牌意義,都證明了這個道理。
四、 貫徹大學精神加強高校形象建設的主要措施
在提煉大學理念,搞好大學形象整體策劃的基礎上,將大學精神貫徹到大學形象建設中去的 主要措施是:
第一,貫徹大學精神,加強高校形象建設,必須注重大學校長的修養。大學精神首先體現在 大學校長身上。大學校長的治校理念、品德修養、學術造詣和管理才干等都以不同的風格體 現和詮釋著現代大學精神,正像企業家是企業文化的代表者一樣,大學校長也是大學精神并 進而是大學形象的代表。大學校長的綜合素質及其所表征的大學精神,集中體現在辦學思路 和治校理念上。校長對事關學校發展全局的重大問題的思考、對學校發展戰略的規劃和運 作,無一不體 現出其辦學理念和大學精神。例如依法治校問題。依法治校, 不 是治學生,也不是治老師,而是治校園,治校園里的公共權力。依法治校就是通過規范校園 里的公共權力,維護自由、民主的氛圍,維護和支撐科學探索的精神,維護廣大師生的切身 利益。秉承這樣的理念和辦學治校的思路,那么大學自然呈現出現代大學的風貌。如果校長 的辦學理念不是這樣,那么辦學的思路一定也不是這樣,學校的面貌也就離現代大學相去甚 遠。當然,就目前我國的大學體制而言,把所有大學辦學思路的正確與否完全歸于大學校長 也有失公允,這里還牽扯到更深層次的體制問題。
第二,貫徹大學精神,加強高校形象建設,必須注重師資隊伍建設。大學是知識分子的集合 體,是科學文化的主要創生地和傳播源,因此大學精神一定體現在教師的素質和科研活動上 。一個留校任教的教師合不合格,主要看他(她)對教師這種職業的態度和對這所高校基本 精神的認同程度以及理解和堅持這種精神的能力。如果教師不懂得高等教育理念,沒有對教 師職業的神圣感,沒有對學生和社會的責任感,沒有為人師表的高尚品行,沒有誨人不倦的 知識能力,沒有鼓勵學生超越自己的“人梯”意識,沒有因為上不好課而著急上火的自責感 ,沒有用流暢、深刻而個性化的語言再現知識、傳播真理的能力,沒有正直的社會良心和為 民請命的勇氣,是當不成一名稱職或優秀的教師的。不能將大學精神人格化的教師,不是現 代大學的合格教師;不能將某種大學精神人格化的教師,不是某所大學的合格教師。如果說 沒有大校 長,就沒有大學者,那么,也可以說沒有大學者、沒有教育大師,也就沒有大學校和大學生 。一位名師,就是一面旗幟,一個學科、一個專業甚至是一個大學的品牌。有些大學的師 資隊伍很讓人失望,甚至令人憂心如焚。有的人當了一輩子老師,教案都沒換過,復印的紙 粘在教案上都發黃了,讀本科的學生看他拿這種東西講,讀研究生的學生看他還拿這個東西 講。這樣的教師怎么能讓人對大學有信心,怎么能承載善良的人們對大學精神的憧憬?在有 些學校的院系里,派系林立、爭名奪利,不搞學術而搞權術,不搞團隊而搞團伙。有的院系 ,一個年輕老師完全可以憑借自己的能力脫穎而出,完全可以憑借自己的默默耕耘贏得周 圍人的賞識和肯定;而在有的院系,這些人則往往成為眾矢之的。可見,師資隊伍既是大學 精神的創造者、實踐者,也是大學精神的主要體現者。師資隊伍的狀況和學術文化的狀況可 能是大學精神積極的體現和實踐,也可能是扭曲的體現和消極的實踐。
第三,貫徹大學精神,加強高校形象建設,必須注重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學生是學校最 基本的主體,是大學精神和大學形象的直接受益者和生動體現者。老師和學校的口碑,畢 業生在人才市場上的競爭力、在用人單位的表現,這些都往往是一所大學精神的最有 效、最有說服力的證明。大學生是時代的先鋒,是國家的棟梁,是社會的精英,是未來各業 的領袖。大學精神伴隨著時代的轉換和社會的發展變遷,總是最鮮明地通過大學生群體反映 出來。一所大學的大學精神和大學形象應該非常鮮明地體現在大學生的人格特征和行為方式 中。在國難當頭、民族救亡的關鍵時刻,是大學生喊出了“華北之大不能安放下一張平靜的 書桌”而投筆從戎,奔赴抗日最前線;在改革開放、強國富民的和平年代,又是大學生率先 喊出“團結起來,振興中華”、“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周濤.學校文化的特點和功能[J].教學與管理,2007,(3):19. 所以, 弘揚大學精神,建設良好的大學形象,必須優化大學的校園文化氛圍,致力于用大學精神熏 陶和培養大學生,以高素質的學生提升和宣傳大學精神,提升和宣傳良好的大學形象。
第四,貫徹大學精神,加強高校形象建設,必須注重學校管理。管理是有規律可循的一門科 學,管理是一種特殊的社會分工,是相對獨立的專業,管理是綜合的生產力,管理是為被管 理者服務,這種服務的本質是與人為善,與人方便,是幫助別人辦成該辦的事情。很多老師 對外宣講科學管理的道理、知識和方法,可是,有的高校卻越來越成為管理不規范、不科學 、不合理、不人道的地方。所以,有人發出“高校要研究自己”的呼聲?,F在許多普通高校 充斥著急功近利的管理心態,而缺少對學校事業長遠發展的理性思考;許多學校盛行簡單而 隨意的各種旨在將人和工作分成等級的傷害人們善良感情的評比評估活動,而缺少對人的具 體關懷和對工作的具體指導;科學而復雜的管理活動在許多學校和部門那里被演繹成發文、 開會、檢查、評比和報表,而貫徹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開展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搞好科 學務實的事業規劃、創新便民的制度安排、設計簡捷高效的工作流程、建設文明法治的干部 隊伍、改革臃腫的管理機構、優化學習工作的環境等比較復雜卻意義重大的管理工作內容都 被煩瑣的辦事程序、迎來送往的緊張忙碌和文山會海的形式主義作風所淹沒了。這種種管理 亂象與現代大學精神已經相去甚遠了。
第五,貫徹大學精神,加強高校形象建設,必須注重現代大學職能的協調運行。人才培養、 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三項職能對塑造大學形象都很重要。但在資源有限的條件下,要根據學 校的目標定位作出有所側重的價值排序。無論哪種學校都要把人才培養當作中心任務,只不 過人才類型及培養模式不完全相同而已。對“211”大學和“985”院校來說,學科建設和科 學研究的要求更高一些,人才培養的層次更高一些。科學研究要自覺立足于人才培養的需要 ,注重將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內容,注重用科研取得的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和新理念來 培養適應時代發展和社會進步要求的人才。高等教育服務社會也首先要立足于培養能夠滿足 社會發展要求的人才,用新知識、新觀點、新技術和新方法服務于社會的生產生活。大學服 務社會最主要的就是為社會提供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高質量的人力資源。而有的大學 片 面理解大學職能,追求急功近利的學校排名次序,甚至違背教育發展規律,用行政手段干預 學術研究,把學校變成數字化考核的“試驗田”,過分追求科研項目數量、科研經費數量, 而忽視教學質量和科研質量??梢?,大學精神的價值取向不同,大學職能的側重點和實現方 式以及大學各種資源的配置方式就很不相同。
總之,貫徹大學理念,加強高校形象建設是一個長期的、復雜的過程,涉及眾多因素和環節 。高校領導班子的辦學理念、校長的能力與形象、學校的類型與規模、師資隊伍的素質、生 源的質量與畢業生的成功、科研成果的反響、學術水平與學術聲望的影響、為社會承擔的責 任與義務等都不同程度地決定了大學的實力和格調;公共關系、新聞宣傳、公共政策、中高 層管理人員的行為規范、著名專家學者的社會影響等,都是大學自我推銷的基本手段。
(責任編輯 李震聲)
University Spirit Is the Conceptual Basis
of University Image-buildingおPENG Xiang-gangぃ–ollege of Administration,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Jilin 130012, China )Abstract: University image is a major indication of the comprehensive strength o f a university. It is also the common reflection and general evaluation from pub lic to the universities' pursuit of value, functional role, status level and bas ic characteristics. The image of a university depends on many factors. But wheth er it has unique characteristics or distinctive educational concepts are of themost importance. University spirit is the purpose followed by university organiz ation. Moreover, it is also a standardized system that forms in the long-term de velopment of universities, leads the direction of university development and res trains the values system of university behaviors. University spirit determines n ot only the strategy-planning and the main character of the university image-bui lding but also the realization of the value of the image and the style of univer sity reputation. All in all, university spirit is the soul of a university and t he conceptual basis of university image-building.
Key words:university image; university spirit; value orientation ; conceptual ba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