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雅強
王憨山先生是一位極為執著的寫意花鳥畫大家。他有一枚閑章,鐫有“田園宰相”四字。他生于農村,退休后長期在農村生活和作畫,自然、藝術是他的皇帝,筆墨紙硯、雞鴨魚蟲是他的臣民,對自稱“田園宰相”的角色可謂陶陶然志滿意得。有了這種心態和諧趣,其一系列“田園花鳥畫”便成了一個豐富的藝術世界,淋漓盡致地表達了他對田園生活的獨特審美和獨特的情感,也淋漓盡致地展現了他在花鳥畫創作中的藝術狀態。
一、源于生活與高于生活的辯證統一
憨山先生從來不搞無病呻吟之作,從來不象有些人那樣將自己關在象牙塔里搞不要內容的所謂純藝術,他筆下的物象均來源于火熱的田園生活,充盈著濃郁的農村生活氣息。毋庸置疑,生活是一切文學藝術的唯一源泉。但作為藝術,僅來源于生活還不夠,還必須“高于生活”。所謂高于生活,即不能是生活的翻版,而要借助生活的素材抒發畫家的真情實感,表達具有正義感、社會責任感、歷史重負感和時代精神的主題思想和深邃意境。憨山先生筆下的花鳥魚蟲,天趣充盈、生機勃發,生動地表現了大自然雄強的生命力。其作品《喜看稚子競攀高》、《蝦入龍宮便成龍》、《蒼鷹不搏鴛鴦》等等,無不源自生活而呈現出“似與不似”之高妙,再配以表情達意的款識,思想性、藝術性便充盈豐沛起來。又如他畫一只貓與一只螞蚱相戲,題款:“人間事業休相迫,一局棋中造化深”,很有物我兩忘之意味。這種情緒和心態,正是他對生活有了深刻領悟后的“參禪”,并將其引進了畫作之中,這也恰是他的作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高妙”之處。
二、當代美術首先要求面向群眾
有人認為,當代美術概念的參數,應當借助體育運動的經驗來設定;體育運動是一種不折不扣,采用最高效率的打造大眾化和普及化的“藝術形式”,可以真正稱作“大眾藝術”。既然如此,當代美術其實亦可以直接稱之為“大眾美術”。而大眾美術,顧名思義,首先要求畫家必須面向當今時代的現實生活,面向人民大眾。
繪畫本身就是一門面對受眾的藝術,群眾是藝術的主人。一個畫家只有成為人民的藝術家時,他的藝術生命才更有意義。在當今寫意花鳥畫領域,憨山先生的作品既受人民群眾的喜愛,又得到美術界專家如潮好評,實屬難能可貴。而最可貴之處,是他把深入生活與密切聯系群眾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擺正了藝術家和人民群眾的位置關系。他從不空談如何面向群眾,但他畫田園物,抒田園情,心與田園人貼在一起,這即是最好的回答。同時,當代美術的屬性之一,是人民大眾來消費藝術,而不是讓藝術來消費人民群眾,只有藝術成為人民大眾一種生活方式,藝術才被大眾消費。憨山先生去世前直至去世八年后的而今,其作品一直被人民群眾當作珍貴藝術品而趨之若鶩,爭相擁有,爭相消費——消費其藝術審美和思想營養,其藝術可謂真正融入人民大眾之中,變成了人民大眾生活的一部分,這便是他怎樣真正做到了面向群眾的最好詮釋。
三、“田園味”和“書卷味”相嫁接
憨山先生特別強調讀書,“二分寫字,二分畫畫,六分讀書”。無疑,讀書為他通向外界打開了一扇窗戶,惟其如此,他才能將質樸、稚拙的民間色彩和文人畫的意趣結合得相得益彰。正因為他長年累月的讀書,文化底蘊深厚,學識淵博,“書卷氣”便自覺不自覺成為了其畫作的內核。這,從他膾炙人口的題識便可見一斑:“短墻蟄語忽秋色,古色寺中又夕陽”、“閑坐小窗讀周易,不知春到幾多時”、“釣也不垂書不讀,卻于魚處且勾留”等等,這些詩句,未加雕琢,宛然天成。其畫作里包含的文化內蘊,即在于其對田園生活——農業文明第一題材的直接對應關系,也在于畫家文化意識的自覺和自省。在當代花鳥畫壇,許多作品“田園味”不俗,但“書卷章”卻差強人意,許多作品“書卷氣”宜人,但又缺乏田園真味真氣。象憨山先生這樣“田園味”和“書卷味”相嫁接,且是“二味”均濃烈香醇,味道誘人,實屬罕見,這或許正是憨山先生獨標高格而高高飄揚的“一面旗幟”。
四、創新是開拓和超越
繪畫藝術的創新主要包括形式和內容兩個方面。形式上的創新指技法,手段,模仿照搬不是創新,創新是開拓和超越。內容上的創新是指題材的創新,可以主題深入化,賦予老題材新思想、新理念;也可以在生活中發掘未開墾的“處女地”。憨山先生的田園花鳥畫在形式和內容上都有新的突破,在內容上的突破前文已有所涉及,在此簡括幾點形式上的開拓和超越。
1、構圖簡潔
體現在構圖上高度概括,最大限度地減少細節、減少變化。在《卻于魚處且勾留》中,畫家做了最精妙的減法,不可多一筆,也不可少一筆。《賞心樂事誰家院》、《些須得失笑雞蟲》、《魚我所欲也》等作品,構圖極為精當,每筆每劃都猶金子般珍貴。但這種簡括不僅不失之簡潔,反而凸現了畫面的大氣魄,一方面體現在整體的概括以及由此產生的畫面張力;一方面在其行筆放筆的直取中,用筆的力度、方向路線構成了畫面的勢,其背后有氣在支撐,大氣魄也就因勢而顯。
2、行筆平直
用筆平直是憨山先生“破法”的集中體現。他將自創的書法用筆和文人畫用筆的最高法則和要求簡化消解而為平直,減少對比和變化,化解用筆的粗細濃淡,無提按轉折,無輕重緩急,一味行進,勇往直前。恰若古法評判的那樣:“善書者剛筆能使柔,柔筆能使剛,始為上品”。因之,行筆平直可謂是其超越古人和他人的“得意之筆”。
3、設色大膽
設色深與淺并不難為,難在色彩相和,相和則神氣生動,互襯互映,互為增色。憨山先生用色與用墨是極為相和的,公雞的鮮紅冠子和濃墨利筆統一,既大膽又有氣魄。《春滿瀟湘》中一只貓伏于牡丹花叢間,紅黃灰幾種色塊相映相和,滿眼春色滿目生機,具有強烈視覺沖擊力。《有余圖》幾條魚都用大紅色塊,與濃墨“和諧相處”極顯吉祥喜慶意韻,無膽識者莫敢為之。
4、“雙重意趣”齊頭并進
寫意花鳥畫無論怎樣創新,最終要歸結到營造意趣,以此感染讀者。意趣含義有二:一為內容,即花鳥本身的擬人化狀態帶給人的審美趣味,稱之為生活意趣;二為在畫面形式的找尋中使意趣得到提升,稱藝術意趣。憨山先生在這兩方面都做得特別好,其擬人化的立意和題款帶來的智趣,其在畫面形式簡約化的變革和追求,都是竭力營造生活意趣和藝術意趣。正是“雙重意趣”齊頭并進,意趣盎然,其作品才這般引發人們的審美興趣,也才能有如些經久不衰的藝術魅力。
參考文獻:
[1]《王憨山》(大型畫冊),湖南美術出版社,2000年5月.
[2]《憨山世界》,朱劍宇、李希特、王國輝編,湖南美術出版社,2000年6月.
(作者單位:湖南人文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