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立娜
成功的節目主持人,一般均具有富有特色的主持人形象。這一形象的創造除了應具有的其它各種要素之外,突出和鮮明的個性化特征,應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我們看到,在當代電視事業的發展中,節目主持人愈來愈朝著個性化發展,因為一般的模式化的主持人難以給人留下生動、鮮活的印象。
對于電視傳媒來說,“個性”是主持人的一種品質,是主持人內在修養的外在表征,是思維和智慧的外化和延伸,是思想的包裝方式。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在電視屏幕上看到的白巖松、崔永元等他們這些富有個性的節目主持人,他們用獨特的方式在表述,用其嫻熟的方法在傳播信息,這便是個性在現實中的體現。白巖松不止一次地說主持人拼到最后拼的是人格和個性,《實話實說》的主持人崔永元仰仗人格魅力塑造了真實的主持人形象,這種風格的主持是用真誠與個性支撐起來,是感性魅力與理性魅力的有機協調。
主持人節目形式提供了個性化傳播的舞臺,一些個性鮮明的主持人脫穎而出,主持人個性化傳播的效果有兩點最為突出:一是個性化的主持人與欄目融為一體,節目主持人的形象是共性與個性的統一。節目主持人首先應明確,自己是國家與政府主流意識形態和主流文化的代言人,是一定電視臺形象的體現,而不是純粹個體性的行為,因而不可能在節目的制作和主持過程中隨心所欲,不可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節目主持人首先是社會形象的象征以及公眾利益的代表,而并非個人化的,一味追求節目主持人的個性,過分提倡主持人個性的張揚,是不利于電視事業發展的;二是我們強調主持人個性的確立,倡導主持人職業共性與特定個性的統一。任何事物都是共性與個性的統一,在這個統一體中,主持人的個性是融注在電視節目的共性要求中的,同時其個性又是通過共性的表現凸現出來的。崔永元、白巖松同是受觀眾關注的好主持人,可他們的個性卻完全不同。但他們二人卻都是極具魅力的。許多時候,我會被崔永元的話語弄得哈哈大笑,我也會為白巖松一句“死不休”的話而陷入深深的思索。崔永元有一次在節目中把“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這句話的作者說成孟子,許多觀眾去信指出錯誤,后來,崔永元在節目中提到這件事,“我給孟子打了個電話,他說好象沒有說過這句話,我特意買了本《三國志》,從里面查到了這句話的出處,我錯了,在此向全國觀眾致以謝意和歉意。”說完深深地鞠了一躬,崔永元敢于自嘲和認錯,恰好成為本期節目的生動注腳,他的認錯“幽”了自己一默,從而充分體現出他主持風格富有幽默感的個性化特征。在自己的日常播音工作中,曾經總是擺脫不了新聞、時政播音的模式。在我主持《影視預告》節目過程中,逐漸感覺到這樣的播講并不適合這類介紹性的節目,聽起來比較死板,毫無特點和個性。我想雖然我們是基層電視臺,但那種千篇一律的播音腔調也是不會很受觀眾歡迎的,也是需要主持人個性化的。于是,在工作中我潛心鉆研,試圖找到一種適合《影視預告》介紹類節目的播音狀態,逐漸摸索出屬于這類節目的播講方式,一種親切的、有趣的,時而扣人心弦,時而娓娓道來,走出一條適合自己的個性化風格之路,逐漸在工作中得到觀眾的認可。
電視是一門綜合藝術,這就要求電視節目主持人必須有深厚的文化積淀,而深厚的文化積淀表現不是靠主持人漂亮的外表,而是靠主持人雄厚的知識儲備和出眾的氣質修養。這其中起決定作用的首先是較為合理的知識儲備。而作為文化積淀的第二層是智慧。比如張悅,她就極個性魅力,別人想學她很難,難的并不是學她那樣胖乎乎的可愛,而是具有她那樣的女性智慧難,讀她那么多書難,像她那樣具有那些女性獨特的思考角度難。我認為她的個性化風格來自于她日積月累的思索,來自她對生活的體驗。
總之,個性化是主持人的自身、聲音、形象等先天條件與欄目、個性與受眾審美契合的發揮。在這個前提下,個性化表現為獨特的思維方式、獨特的視角、獨到的見解、獨創的構思、獨有的感受、獨有特色的表達,這才是我們所倡導的個性化魅力。
(作者單位:昌黎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