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體育教學中,運動的損傷是不可避免的,但如果教師在豐富與運動有關的理論知識,以及在課前備課、課中教學中合理有效的組織、課后觀察這三方面做好預防工作的話,是可以將傷害盡可能地減少或不發生的。
一、豐富人體解剖學、運動生理學,運動保健學等與運動有關的知識
了解人體肌肉、骨骼知識,知道肌肉骨骼運動的原理,這樣可以在備課時就能很好預見傷害發生,從而選擇合理的教學方法、活動場地、器械和有效的保護與幫助等有效措施加以預防,有效地防止盲目安排運動量及強度的現象,在實際教學中能較準確地判斷學生的某個動作可能帶來的后果,并且當傷害發生后,可以較準確地判斷造成傷害的部位、嚴重程度,從而采取正確的措施,盡可能地將意外造成的傷害降低到最小程度。
二、備課要重點備場地、備器械
1.備場地
對學校的場地要了如指掌,如幾點鐘太陽曬到哪里?哪里幾點鐘固定有學生通過等等,然后根據學校實際選擇好場地,盡可能選擇安全的場地。高溫時盡可能在陰涼的環境下活動,如快速跑、跳遠等練習可選陰涼的場地作為起跑點,避免暴曬所引起的中暑等事故。
2.備器材
器械長年日久地使用,會松動或磨損,或者不知前一位教師在使用時是否調整過,因此教師課前一定要了解器材的安全情況,比如所爬的竹竿是否腐朽、固定點是否松動-跳馬的重心是否過高等等,避免使用過程中出現意外。
三、課中教學組織要做到五注意
1.注意根據氣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調整運動量和強度
教案只是一個預案,在實際教學中還是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相應的調整。如天氣炎熱的話,可以將運動量和強度降低些,如果遇到運動能力差些的班或個人,也可以降低一些。
2.注意運動環境
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只將注意力集中在本班學生上。而是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提高傷害的預見性,特別是場地小班級多的學校更要注意。比如進行投擲練習時,一定要先觀察四周的情況,再發出練習的口令,避免將器械投到其他人的身上。另外及時調整活動的位置、形式。
3.注意選擇合理的組織位置
在教學中,教師組織時要選擇合理的位置,如小學低年級的快速跑練習,事故多發生在終點線位置,因為小學生常在不減速的情況下急速轉彎,這樣就容易造成正在直道沖刺的學生與急速轉彎的學生產生碰撞,因此教師應站在終點線處,提醒或阻止學生急速轉彎。又如跳馬練習,教師應選擇跳馬的正右側位置,這樣可以在學生身體發生前傾或后仰時扶住學生,又可以方便地提拉學生手臂幫助其完成動作。
4.注意觀察學生的表情
通過觀察學生的表情,往往可以預見傷害事故的發生。如發現多數學生神態疲倦,甚至痛苦時,那可能是運動量或強度太大了,不調整就會出現事故。或發覺個別學生面色蒼白,手腳發軟就應判斷是中暑或低血糖了。
5.注意設計針對性的準備活動
針對性的準備活動是根據技術動作和肌肉、骨骼的工作原理而設計的具有保護效果的活動,特別是動作非常劇烈和氣溫很低時針對性的準備活動尤為重要。
四、課后要做到多觀察
我們不要認為下課鈴一響就萬事大吉了,實際上有些事故就發生在課后幾分鐘,如有一次我上快速跑,直到下課解散時都沒有事,但還好我多留個心眼,注意學生的反應,果然真的發現有個學生走路有點搖晃,我就問他感覺怎樣,他說沒事,但我還是不放心,于是我就一直跟在他后面,當他走上了五級樓梯之后,突然向后一倒,不醒人事,我正在他的正后面,趕緊把他接住,然后抱他到體育室去休息,過了大概十分鐘,他的臉色才有點血色。身體恢復了正常,才去上課。現在想起來還有點后怕,如果當初我不跟在他后面的話,從樓梯上滾下來,后果真不敢設想。這一經驗使我形成了課后不急于回辦公室,密切觀察學生的習慣。
魏勇博士點評:讀完陳軾老師的文章,能體會到陳老師的敬業體現在課前課后的點點滴滴。的確,在體育教學中,無時無刻不隱藏著一定的“傷害風險”。雖然預防和應對運動傷害存在著一些重要原則,可能這些原則也是所有體育教師所熟知的,但如何把這些重要理論和原則運用于適合自己所在的特定的教學環境,并有創造性地予以總結、調整和補充,這才是體育教師教學和科研努力的方向。只有來自于體育教學一線的這些體會、技巧或者經驗才是真正可以推廣的“科研成果”。本專欄開辦以來,我一直在期盼這樣的來稿,感謝陳老師的示范,也盼望廣大體育老師們參考本文,多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從體育教學與健康的角度,寫出獨特的感悟,亦或不需總結整理,只把自己遇到的個案或者“故事”發給我(davidwype@hotmail.tom)。本欄目將會以最快速度予以討論、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