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鏈接:
現實社會中的矛盾幾乎都能在網上形成輿論熱點,網上輿論開始成為一種不可忽視的力量,影響著社會的發展。有關部門對網絡輿論的專題調研發現,互聯網熱點話題比較容易集中在八個方面爆發:
涉“官”與涉“腐”。在社會轉型期多種因素的影響及人們復雜心態的作用下,“逢官必炒”、“逢腐必究”是近年來互聯網輿論的重要話題之一。
涉“富”或貧富差距。當前中國正處于黃金發展期,一些潛在的矛盾開始顯現。尤其在貧富問題上,人們對一些依靠不正當手段和渠道而暴富的群體深惡痛絕,心理極不平衡,因而涉富或有關貧富差距的事件,很容易成為輿論焦點。
涉及社會“公平”和“正義”。社會發展到今天,人們對公平與正義的要求更為強烈。一些特權現象、司法不公問題成為批判的焦點,網民對弱者遇到的不公正待遇異常敏感。不少網民以 “意見領袖”的身份出現,在互聯網上“維護公平與正義”,掀起輿論高潮。
涉及民族主義以及宗教信仰、中外關系。近年來,國際形勢紛繁復雜,加之中國地處局勢較為復雜的東北亞地區,一些涉及領土爭端、信仰自由、對外關系等的話題,非常容易撥動國內網民的民族主義情緒。
涉及倫理道德。由于當前中國傳統文化出現斷層,“禮崩樂壞”、“物欲橫流”成為網民最為擔憂的情形,因而他們對于一些有悖社會基本道德和倫理的事件往往深感痛心,從而大加撻伐。
涉及民生。近幾年, 房價、油價、股價、車價等價格動態,以及教育改革、醫療改革、國企改革、金融改革等改革動態,都時刻牽動著廣大網民的心。
涉及公共安全、重大事故、自然災害、環境污染。幾年來,一些重大公共安全事件的發生,除了在現實社會中引起廣泛關注外,在互聯網上也成為網民討論的焦點。比如松花江污染事件、廣東非典事件,以及礦難、
地震等。
涉及明星“星聞”、“緋聞”及知名企業、敏感地域。在現實社會中的公眾人物、公眾企業、敏感地域,
其一舉一動,在網上也往往會成為炒作的“猛料”,成為網絡“壇”論的熱點。
值得關注的是,如果一個事件上集中以上八個熱點中的多個,那么這個事件極有可能會出現轟動,在網上形成極其強大的輿論態勢。不少事件在發生之初,只是局部現象、個別言論,但伴隨著網絡的虛擬性、開放性、無界性、互動性等特點,經過網絡媒體這一輿論“放大器”、“傳播器”的高倍放大和快速傳播而成為重大輿論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