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動漫產業已經有所發展,同時又有待于發展,唯其在這個時檔,產業發展的問題才比較突出地呈現出來,需要整合各方面力量,加以深入地研究。《傳媒》這期集中了一定的版面,探討這個問題,正表明了對這樣一個規律的認可與遵循。
正如不能一般性地研究數字出版問題一樣,我們也不能一般地、泛泛地研究動漫產業問題,而應緊緊抓住它的盈利模式進行剖析,探究阻礙之癥結,尋求發展之路徑。
關于動漫產業發展的國際成熟的邏輯模式是:在雜志上連載漫畫的作品——選擇讀者反饋好的漫畫作品發行單行本→改編成動畫片——根據漫畫造型創造玩具、服裝、日常用品等衍生產品→開發游戲。既然是成熟模式,它就體現著人類的某一方面的共同文明,它就具有較強的普適性。推而廣之,中國也應當和必須大致上遵循這么一個順序來發展動漫產業。已有的實踐表明,由于沒有遵循這個路徑,或是“重動輕漫”,甚至撇開漫畫環節,直接進入到動畫領域,結果事倍功半,陷入尷尬困境;或是“重動輕衍”,只是抱怨電視臺的低價購買不商量,所獲遠不足以支付巨大的制作成本;或是“重少輕成”,沒有去充分開發全齡式動畫,創造整個民族的動漫需求,而是斷定中國成人缺少動漫情結等。
當然,這個產業鏈式的盈利模式,只是一個簡單的抽象,它的實際內容要豐富得多。比如,不只在雜志連載漫畫作品,其它的介質,如網絡、CD-ROM、ebook等皆可登載;對讀者反饋好的作品不只是發行單行本,出版音像制品和圖書也是完全可以的;又如絕不要把動畫片只看成是少兒的專利,然后都擠在一塊兒“吃”兒童,其實發達國家,譬如日本早有了覆蓋全年齡段的動漫產業;又如衍生產品也不只限于玩具、服裝,也可以做旅游產品等。
依這個國際上較為成熟的、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動漫產業發生、發展規律的盈利模式來審視,我國動漫產業的發展仍處于較為初期的階段。人們費盡千辛萬苦,耗費財力、人力制作出的動畫片,電視臺往往不買帳,即便買帳也是“血本價格”,在這種情勢下,沒有動漫制作企業不怨恨電視臺的;電視臺或其他的人們則提醒制作人和制作企業,你們為什么不在衍生產品上下功夫呢?人家動漫大國最后都是靠衍生產品加上播出費用來實現盈利的;觀眾怎么說呢?觀眾說,你的動畫片之所以在播出臺站賣不上好價錢,播出后也形不成一個成規模的衍生產品群,核心問題是你的內容不行,內容缺乏感染力,缺乏智慧點,缺乏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情節,缺乏引人入勝、活潑幽默的語言,缺乏滿意而富有內涵的形象,缺乏持久力和持續性,也就是說在你的第一鏈條即原創階段存在著突出的問題。
本期關于動漫產業的幾篇文章都在不同程度上提到原創動漫是動漫產業金字塔的根基,漫畫(雜志)是動漫產業的基礎環節。況且用漫畫書刊試水,成本較低,風險較小,一旦在市場上有較好的銷售業績那么它被做成動畫的時機就成熟了。有人說中國動畫缺的不是數量,而是質量,而漫畫雜志呢?依我看,既缺數量又缺質量,在動漫這個長鏈條上,目前圖書所占比重微乎其微,期刊也嚴重不足。面對巨大的市場商機和迫切要求的文化影響力,我們的傳統出版實際上成為動漫產業成長的瓶頸,這不能不使我們感到深深的焦慮和擔憂,讓我們的出版單位、管理機關及動漫企業的創作人、管理人、經營人首先攜起手來,來突破這個瓶頸,然后再考慮相關的一系列問題。羅列了那么多問題,不如一個一個地攻克,乃為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