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績效預算是高校財務管理提高效益的重要手段。文章解釋了高校績效預算,初步總結了高校績效預算的步驟,并針對高校財務引用績效預算的現狀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高校財務;績效預算
不論作為準公共部門,還是作為非盈利性單位,高校都必須要通過預算方式從國家政府部門申請取得撥款,并且同時也要通過預算對其內部各職能部門分配撥款。因此,預算是高校的重要經濟管理手段。我國以往的高校財務預算制度采用的是以投入預算為主的管理形式。然而,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高校的資金來源呈現出多元化局面,其資金用途也更加復雜,以投入預算為主的財務管理形式弊端日漸暴露,客觀上無法滿足高校財務管理體制發展的需要。只有統籌財力資源和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引用以產出效果為導向的績效預算管理形式,才能使高校財務管理體制的發展更上一層樓。
一、高校績效預算的涵義
高校績效預算是一種由預算主管機構對高校預算計劃(包括高校業績狀況和預期業績目標)通過科學的評價體系進行成本收益分析,據此分配財務資金的后果導向型預算模式(新績效預算)。績效預算由績、效、預算3個要素組成:“績”是指財務支出所要達到的目標,“效”是指用具體指標評估完成的情況和取得的成績,“預算”是指財務為這一支出目標提供的撥款額。其實質是為了達到目標,以資金使用效果為依據,統籌安排預算資金。將它運用到高校財務中,不僅能提高高校的資金使用效率,還能實現資源優化配置。
二、高校績效預算的步驟
高校各部門首先根據其職能確定自己的使命。明確了使命后,各部門通過長期戰略規劃來制定其戰略目標。
在戰略目標引導下,各部門確定落實戰略目標的具體項目。
在各部門和財務部門協調基礎上,確定項目的績效測量指標。
項目實施后,績效測量的結果反映出整個部門在預算、項目管理、人事管理等方面的成績和存在的問題,這些信息將反饋到下一年戰略規劃、項目和預算決策中去,直接影響到下一年度的預算安排(如圖1)。
三、高校財務引用績效預算的現狀
隨著政府采購、國庫集中支付等一系列措施的推行,部分高等院校在績效預算管理方面做出了初步的探索和實踐。績效預算的實施是一項龐大而系統性強的工程,卻都融入在編制、執行、監督、評估4個階段的全過程中。在這一過程中,必須考慮諸多因素,才能使預算達到預定效果。但是事實上,由于高校實施預算改革的能力有限和高校內部的授權機制不健全等客觀原因,一些現存問題阻礙了績效預算所要達到的目標效果,具體表現如下:
(一)高校績效預算編制不合理
績效預算是近幾年才引入國內的,在部分高校預算編制實踐中,它缺乏對上一周期投入的合理績效反饋和對未來項目的有效事前評估,造成了學校資金不能依據各部門的使命和項目目標的輕重緩急而合理分配。不僅如此,最關鍵是高校各部門在編制預算時往往只著眼于短期利益、局部利益,容易導致局部投資過熱,造成高校財務上的損失和經濟壓力的增加。與此同時,由于高校各部門多渠道的收入支出在預算編制時并沒有納入高校預算中,脫離了預算的監督管理。
(二)高校績效預算執行中問題重重
由于仍存在“重預算編制,輕預算執行”、“重分配,輕管理”的現象,直接影響高校預算在執行中對資金管理欠績效,并且預算執行全過程的監督環節較薄弱,財權、事權的匹配關系沒有全面科學的建立起來,造成了各部門使命與項目目標、績效測量指標脫節,使得下一周期的項目目標和績效測量指標沒有可靠有效的參考標準。另外,規范績效預算執行的財務法規體系部分陳舊,已不適應當前形勢,致使預算缺乏法規約束和制度保障。
(三)高校績效預算評價體系不完善
有效績效預算評價機制的缺失,造成了高校各部門的效益意識薄弱,對完成未來的項目目標事前考慮不足,有時帶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隨意性。高校資金來源的多樣性決定了高校的活動目標經常模糊不清,難以制定統一的高校計劃目標績效標準。由于信息不對稱和現有績效的失真,導致了績效評價結果的應用存在很大困難并且績效評價結果難與預算決策相掛鉤。
四、高校財務引用績效預算的建議
我們應該在分析和探討現存問題的基礎上,思考和探討下一步高校財務引用績效預算改革的方向,針對以上現狀,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合理編制高校績效預算
高校各部門務必要以上一周期投入的績效測量指標結果作為本周期制定投入目標和績效測量指標的參考依據,制訂出一套能綜合反映部門業績的績效測量指標,使預算經費與績效目標之間緊密聯系,既便于根據高校實際財力選擇恰當的預算方案,也便于外部考核和監督。高校下屬的院系、處、所及其附屬單位的所有經費收入和支出都應由本部門負責編制,并提出預算建議方案然后逐級上報并通過審核最后匯總到全校的總預算里。如果與高校的宏觀績效目標存在差距,就需要上級部門對差距的程度和原因以及其預算的合理性進行分析。經修訂,在達到績效評價標準后再交付執行。為了保證預算得以完成,在實施預算管理時,學校還應當制定一定的激勵措施,如可適當分權給各部門使用累計節余以激發員工完成預算目標的積極性。
(二)有效執行高校績效預算
高校績效預算管理要避免預算編制和執行相分離,就必須從各方面將高校各部門預算和高校整體預算編制逐步統一起來,形成全面預算管理;還應結合權責制會計制度、績效信息反饋系統和績效審計制度等配套機制來輔助績效預算的執行。同時必須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使資源的經濟效益最大化,并將高校預算向“重管理、重效益”轉型,體現出績效預算的優勢。高校還要建立日常檢查落實制度,嚴格監控所有與績效相關的項目。對于完成了的項目,則要與考核目標進行對比評測,分析預算執行情況,掌握預算管理的規律,總結和處理預算執行、預算監督過程中的規律和存在的問題,為下一年度預算編制和預算執行提供準確可靠的信息和經驗。除此之外,還要合理確定相關的部門掌握相應的財力,公正科學地分配資金,增加其透明度。借鑒國外經驗并結合我國國情,應盡快修訂已脫離現實的財務法規,使高校各部門執行績效預算時能有法可依,保證預算目標的完成。
(三)逐步完善績效預算評價體系
先確定績效評價目標。績效預算管理的首要及核心工作是確定預算目標,并由高校預算管理相關部門實施。然后建立績效測量指標。績效測量指標是聯系預算和績效目標的橋梁,預算可通過績效指標來衡量是否達到績效目標,績效目標則通過績效指標反饋預算方案的執行結果。績效測量指標可通過先調查研究,后結合績效評價目標進行科學測算來確定。接著選擇績效分析方法:成本分析法、運籌學分析法、系統全面分析法。在構建績效預算評價體系的同時,應制定統一規范的績效評價管理辦法,明確績效評價的范圍、對象和內容,依據績效測量指標對項目支出預算和部門支出預算進行績效考核并將考核結果整理成績效評價報告。還應逐步建立預算績效反饋體系,部門預算的執行效果要與本部門下年度預算掛鉤,并聯系到相關責任人的崗位評估,所有與績效相關的項目,一律按量化指標或定性內容予以嚴格的監督執行。通過對績效預算管理規律性的逐步認識,掌握其操作方法,建立起一套有效的績效考核辦法,推動績效預算的實施。
參考文獻:
1、卓越.政府績效管理概論[M].清華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