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隨著農村改革的不斷深化,農村經濟模式變得多樣化,農村統計工作也面臨著許多新問題,這直接影響著農村統計數據的質量,影響著農村統計工作的有序開展。文章就如何提高農村統計數據質量的問題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農村統計;數據質量;對策
一、影響農村統計數據質量的幾個方面
(一)各級領導重視程度不夠,《統計法》意識淡薄
隨著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的進程,產業結構的調整,農業增加值在整個國內生產總值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低。因此,各級領導從農業總產值、糧食播種面積、糧食總產量等考核指標中解脫出來后,再也不像以前那樣關注農業生產的統計報表。
再加上部分鎮鄉、村級領導干部對現行的統計方法制度、統計法知識認識不足或知之甚少,而對計劃經濟時代的統計觀念較深,習慣用老辦法統計,隨意干涉統計數據,從而出現了“領導想什么數字,統計部門出什么數字”的不良現象,造成個別領導任意利用統計數據粉飾政績,影響了統計數據的質量,降低了統計數據的嚴肅性與準確性。
(二)統計隊伍的不穩定是導致統計數據質量下降的又一原因
由于統計工作往往是“說起來重要,用起來需要,排起來次要”。統計工作待遇低、地位不高,并且統計工作繁瑣、艱辛,導致各鎮鄉統計人員變動頻繁。頻繁的調動,給統計檔案的交接帶來一定的影響。由此引發的統計資料在移交中沒有得到完善的交接,使大量的統計檔案與原始資料在無形中散失、遺漏,形成統計資料的空檔,使統計工作數據檔案的連貫性與完整性遭受嚴重的破壞與毀損。
另外,頻繁的調動,沒有經過系統的業務培訓,使統計新手不能很快地適應農村統計這項特殊性工作,尤其是個別統計人員敬業精神不夠,責任心差,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統計數據質量。
(三)統計辦公條件與統計數據的質量要求不相適宜
農村基層統計的辦公條件相對較差,鄉鎮農村統計人員雖然都進行了電腦培訓,但目前絕大部分沒有專用的微機(注:大部分鄉鎮工業農業同用一臺電腦,而工業農業的統計人員都不在同一辦公室或不在同一大樓內),統計數據匯總只能用傳統的手工處理,統計工作手段落后,工作效率低,報表差錯率高。數據上報無法通過網絡
傳輸,統計信息無法共享。直接影響統計數據的質量和利用率。
二、提高農村統計數據質量的對策
(一)加強《統計法》宣傳力度,引起各級領導對統計工作的重視,提高統計數據質量
要使農村統計的基層基礎工作再上新臺階,必須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多種新聞媒體組織領導全方位地學習《統計法》,讓《統計法》深入人心。樹立依法統計的信念,做到依法統計,有法必依,有依必果。
增強社會各界對統計工作的重視,努力提高全體公民統計法律意識,讓社會各階層普遍自覺遵守《統計法》,使統計工作由傳統依靠行政手段轉入法律手段的通道,實行依法統計。
為統計數字的準確性、及時性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切實有效地提高統計數據的質量,打開統計工作的新局面,讓統計數據在國計民生中發揮綜合信息、政策制訂的科學理論依據。
(二)穩定行政區域,不要任意的變動與更改
在調整行政區域前要各部門通力合作商議,從地理特點、歷史沿襲、產業結構等等來綜合考慮區域的界定,并交相關部門審核批準,不能任意更改。使統計工作數據檔案的連貫性與完整性得以延續,保證統計數據的可靠性、對比性。
(三)完善現有的農村統計模式
我們現行的農村統計制度,不少還是計劃經濟時代的產物,和現行的市場經濟體制大包干的農村農業生產不相適應。
過去是以隊為基礎,集體所有,一切的統計數據都是有數可據,統計的對象也十分的明確。在調查和填報各種統計報表時的方式,采用全面調查、分級匯總、層層上報的統計調查方法;指標體系采取以反映實物量、數量為主的“實物數量型”指標體系。這一農村統計調查體系,在我國大包干以前30多年的農村統計調查實踐中,為搞準我國農村基本數據,為各級黨政決策服務發揮了應有的作用。
但是隨著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發展,這種統計調查體系越來越顯露其不足的方面,既浪費了時間和財力,又增加了行政干預機會,必須進行改革和完善農村統計方法制度。
應大力推廣抽樣調查,逐步建立以周期性普查為基礎,以經常性抽樣調查為主體,重點調查和科學推算相結合的科學統計調查方法體系。
對反映農村基本現狀的,如全鎮的鄉村人口、鄉村戶數、耕地面積、基礎設施等統計指標應以各村進行全面調查為主。而對糧食、蔬菜、水果、畜牧等作物播種面積、產量、存欄和出欄數等等反映生產性統計指標的應以抽樣調查為主。
因各村的統計人員由于承包到戶、行政區域面積的擴大,他不會也不可能挨家挨戶地去填報,如:農村農戶中的家禽飼養量,要一個村級的記賬員去挨家挨戶上門統計,這是不現實的。靠一個人估算而填報,這樣統計出來的數據其真實性可靠性就很難保證。
因而在統計方法上應作重大改變,主要應推行抽樣調查和重點調查等方法,進行分析和科學推算,從而避免因層層匯總而產生較大的差錯,也可減少行政干預機會,以提高統計數字的真實性、準確性。
(四)穩定統計隊伍,加強業務培訓,提高統計數據質量
《統計法實施細則》明確規定:鄉鎮統計員的調動,應征得縣級人民政府統計機構的同意,但在實際操作中,各鎮鄉統計員的變換,根本無視統計機構的意見,連變動后的名單也不會提供給當地統計部門,而要通過其他途徑得知。
建議實行統計委派制度(或成立統計事務所),鎮鄉統計人員由市級統計機構委派,實行垂直管理,直接受統計機關領導,直接對上級統計機構負責,不受鎮鄉單位行政命令的約束,以穩定鎮鄉基層統計人員隊伍。
對在崗的統計人員進行職業道德和業務技術培訓,努力提高統計人員的思想素質、業務素質;有組織、有步驟地開展統計人員統計新知識的培訓工作,尤其要注重有關計算機知識和統計法律知識的培訓。
實現統計人員持證上崗制度,讓統計人員在不斷的培訓中提高、發展,保證統計源頭的數據質量,為搞好統計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五)加強基層統計辦公現代化建設
農村統計工作中沒有電腦,就無法解決鎮鄉、村級科學管理現代化和市場經濟信息化問題。統計電算化、市場經濟信息化,將成為今后農村統計發展的必然趨勢。
為此,各級領導應改變思想觀念,加大對鎮鄉、村級的計算機網絡投資,建立一套完整的計算機網絡和一支既能搞統計又會上機操作的統計隊伍,改變目前報表手工匯總的現狀,提高統計效率,使各鎮鄉的統計人員得以從繁忙的手工報表匯總中解脫出來,有更多的精力放在提高基礎數據質量上,為領導及時了解農村經濟情況提供有力的依據。
參考文獻:
1、曾曉峰.從統計流程談統計數據質量控制[J].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