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農用地影子價格應該包括機會成本和新增資源消耗兩部分。文章通過分析現有農用地影子價格計算的方法及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從資源價值論角度考慮的農用地機會成本確定法?;诳偨洕鷥r值(Total Economic Value,TEV)的農用地機會成本應該包括邊際產出、邊際外部效益、邊際社會效益、期權價值以及資源折耗價值。
關鍵詞:農用地;影子價格;機會成本;總經濟價值
一、引言
我國人口眾多,農用地相對短缺,人均可耕地更少。據統計,我國現有耕地1.26億公頃,人均耕地僅為0.1公頃,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45%。另外,隨著城市化節奏的加快,越來越多的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農用地的現狀更為嚴峻。按照可持續發展和國家糧食的安全要求,18億畝的耕地面積不能突破是一種剛性的約束。因此,提高農用地的利用效率勢在必行。而在項目評價中正確地計算農用地的影子價格,正是農用地得到最優利用的前提和保證。但是我國目前的農用地影子價格計算方法一方面與市場化地價相差甚遠,另一方面沒有全面考慮農用地的特性,從而難以為項目決策提供可靠而準確的依據。因此,本文在研究了目前農用地影子價格計算的應用現狀后,根據農用地所具有的不可再生性和耗竭性,提出了不同于現有方法的農用地總經濟價值機會成本確定法。
二、我國農用地影子價格計算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農用地是指直接用于農業生產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農田水利用地、養殖水面等。農用地的影子價格是指全面合理地反映農用地資源得到最優利用的價格,它反映了建設項目使用農用地資源而使社會付出的代價。我國農用地影子價格的計算主要依據的是《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方法與參數》(第三版),書中規定:項目征用農村用地,應按土地征用費調整計算其影子價格。其中耕地補償費及青苗補償費視為土地機會成本,地上建筑物補償費及安置補償費視為新增資源消耗。這些費用如果與農民進行了充分協商并獲得認可,可直接按財務成本計算其影子價格;若存在征地優惠,或在征地中沒有進行充分協商,導致補償和安置補助費低于市場定價,應按當地正常征地補償標準調整計算土地影子價格,在征地過程中收取的征地管理費、耕地占用稅、耕地開墾費、土地管理費、土地開發費等各種稅費,應視為轉移支付,不列入土地經濟費用的計算。
上述關于農用地影子價格確定的原則基本上是正確的,但也存在一些問題。
?。ㄒ唬┱鞯匮a償標準與市場化地價還有相當大的距離
我國舊的土地征用標準主要依據的是土地管理法,根據耕地年產值的一定倍數來征收各種補償費,并設置了各種補償費的最高限值。而新的征地補償標準則是依據征地統一年產值標準和征地片區綜合地價來確定各種補償費的征收額,并且取消了征地補償30倍的最高限制。它相比舊的土地征用標準有了一定的突破,但是由于其仍然保留了按原用途補償的指導思想,不符合地價形成規律,且征地片區綜合價仍然屬于政府人為制定價格而非市場形成價格,因此,它距市場化地價還有相當大的距離,很難真實地反映農用地的經濟價值。
?。ǘ]有全面考慮農用地的特點
農用地是一種自然資源,不僅具有經濟效益,還具有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而且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遠大于直接經濟效益。尤其是林地,中國林業科學院熱帶林業研究所研究表明:林地生態效益是經濟效益的7倍以上。但是,現有方法僅根據農業產出來確定其機會成本,其實是只考慮了農用地的經濟效益,而忽略了其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另外,農用地轉為非農業用地后往往不可再生,因此可以說農用地是不可再生資源,在計算其影子價格時,應考慮資源的折耗或補償。
三、基于TEV的農用地影子價格測算
通過上述分析,農用地影子價格的測算依然采用機會成本加新增資源消耗原則,但是考慮到農用地的資源屬性以及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其機會成本的計算不應再依據《方法與參數》,而應從資源價值論角度衡量。
從資源價值論角度,農用地的機會成本可以按照其總經濟價值來核算??偨洕鷥r值(Total Economic Value,TEV)的概念是由英國經濟學家皮爾斯(Pearce)提出來的,其構成如圖1所示。
根據總經濟價值的構成推算農用地機會成本的計算公式為:
農用地機會成本=邊際產出+邊際外部效益+邊際社會效益+期權價值+資源折耗價值
?。ㄒ唬┻呺H產出
邊際產出價值反映了農用地資源的直接使用價值,是對農用地資源的部分或全部直接消費所體現的經濟價值,如農地附著物糧食、水果等的經濟價值等。邊際產出價值可按照收益現值法加以估算,即用最佳用途年凈收益的現值總額來表示。根據項目所在地區的自然、經濟、技術、政策、習慣等條件,選擇項目所在地區可行用途中年凈收益最大的用途。設R為最佳土地用途的年凈收益,n為項目生命期,t為項目生命期內的第t年(t≤n),g為年凈收益的增長率,i為貼現率,則農用地邊際產出折現值的計算公式為:
公式中,PV為農地邊際產出的凈現值,R和g可以通過預測計算而得。上述農地邊際產出折現值的計算公式是基于不同用途年凈收益增長率g是相同的假設,實際上不同用途年凈收益增長率g是不同的。若g是不同的,則需根據不同年凈收益增長率分別計算出各可行替代用途年凈收益的現值,選擇凈現值最大者作為農用地的邊際產出價值。
(二)外部凈效益
外部凈效益反映了農用地資源的間接使用價值,主要是指農用地資源具有的生態效益、環境保護效益和娛樂休閑效益,如林地、草地的氣候調節、水源涵養和水土保持等。外部效益值的評估因為缺乏直接的市場交易而無法從市場上直接獲得價格,只能采用與此有因果關系的替代市場的方法來衡量。如林地水土保持功能的價值可以通過水土流失后的各項損失及其防治成本來衡量。
?。ㄈ┢跈鄡r值
期權價值是對選擇價值的反映。農用地被征用為建設用地后,從經濟有效性方面而言很難再有效地轉化為農用土地,因此可以將其視為不可再生資源。在這一意義上,期權價值類似于為保證一種資源和服務的可持續供應所支付的保險金,以確保在未來不確定的情況下某一資源環境的供給。該種價值一般只能通過條件價值法(CVM)來評估。
?。ㄋ模┻呺H社會效益
邊際社會效益是對土地資源存在價值的反映。也就是農用地資源對農民所具有的就業、生存保障價值和對社會提供糧食安全作用而產生的社會穩定功能所具有的價值。農用地的存在對農民具有社會保障作用,農民有了土地就有了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因此社會保障作用價值量的大小與農民的人均耕地面積和耕地的生產力水平有直接關系。人均耕地面積越大,單位面積的耕地對農民的社會保障作用越小,其社會保障價值量也越小。在人均耕地面積一定的前提下,耕地的生產力水平越高,農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越高,單位面積耕地對農民的社會保障作用越大??筛鶕數剞r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加以估算。
?。ㄎ澹┵Y源折耗價值
資源折耗價值是對遺贈價值的反映。土地資源被征用開發利用后,同樣可以遺贈后代人,但是開發利用后的土地在間接使用價值、選擇價值和存在價值等方面就明顯小于未開發利用的農用土地資源,實際上,作為禮物送給后人的價值就減少了。該種價值可按開發新的土地資源的成本來計算。對于耕地而言,如果征收的耕地開墾費能夠補償新開墾耕地的費用,則資源折耗價值就等于耕地開墾費。
上述各種價值并不是完全獨立的,某一類價值可能覆蓋了另一類價值的一些功能。此外,某些類型的農業用地不一定同時具備以上所有功能價值。一般而言,隨著人類對土地資源投資的增多,土地利用強度的加大,土地的直接使用價值比重上升,而其他價值則逐步衰減。被征用后開發為城市建成區的土地除了直接的使用價值外,幾乎沒有其他價值。因此,對于接近于自然狀態的土地的開發要謹慎,除邊際機會產出價值外,要充分考慮為后人遺留的、可持續發展的其他價值。綜上所述,農用地影子價格的具體構成以及計算方法如表1所示。
?。┯嬎阒凶⒁獾膯栴}
1、如果項目建設方支付給政府的耕地補償費、青苗補償費、安置補助費等沒有全部覆蓋政府實際支付的補償費用,政府另外以貨幣或非貨幣形式對農民進行補償,則相應的土地經濟價值應根據政府的額外補償進行調整。
2、項目所支付的征地費中,耕地補償費、青苗補償費、安置補助費等的確定如與農民進行了充分的協商,能夠充分保證農民的應得利益,則土地經濟價值的計算中可不做調整。如果沒有與農民進行充分的協商,不能充分保證農民的利益,按收益現值法、市場比較法等調整計算,如上述計算結果低于征地片區綜合地價或同區塊的征地案例地價,則按照征地片區綜合地價或征地案例地價計算。
3、在土地市場活躍的地區,如果按上述方法計算的土地經濟價值低于城市基準地價中末級土地價格,則按城市末級土地價格來確定被征用農業用地的影子價格。
四、結論
本文從資源價值論的角度,提出了農用地機會成本測算的新方法——總經濟價值法,這種方法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全面考慮了農用地的特點,比現在使用的方法更為科學和合理。
參考文獻:
1、國家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