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虛擬建設是推動我國住宅產業化的有效方式,其內涵包括:以專業分包、勞務分包與供應分包模式,實現住宅部品化;以動態聯盟合作實現住宅部品供應鏈條;通過風險的二次轉移繁榮部品生產二級市場;以規模經濟效應與區域經濟效應創造規?;?、跨區域部品生產。積極尋求虛擬建設的有效途徑并構建我國虛擬建設保障體系是以虛擬建設推動城市住宅產業化建設的關鍵。
關鍵詞:住宅產業化;虛擬建設
一、城市住宅產業化建設背景
我國不僅存在著資源數量的短缺,而且存在著嚴重的結構性短缺。經過改革開放20多年的持續快速增長,資源短缺問題進一步加劇。同時,隨著人均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對節能環保型住宅需求量增大。此外,住宅部品化和工業化建設對于推動我國GDP增長的顯著作用越來越受到社會關注。因此,近年來,我國開始大力推行住宅產業化建設。
1999年,建設部等八部委出臺了《關于推進住宅產業現代化提高住宅質量的若干意見》,明確了實現住宅產業化系統工程的工作思路和方法途徑。同年,國務院辦公廳將住宅產業化正式納入議事日程。200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鼓勵發展“節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同年,建設部頒布了《關于發展節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指導意見》。2006年,國家“十一五”規劃綱要中提出:要發展循環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推進全社會節能、節水、節地、節材等方面工作,并再次強調了要發展“節能省地型”住宅。2007年,國務院印發了《國務院關于印發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進一步明確了進行住宅產業化建設,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加快發展循環經濟,加強節能減排管理是“十一五”期間的重要任務。
政策環境無疑是推動住宅產業化建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近十年來,城市住宅產業化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與國家建設住宅產業化建設目標相比,已取得的現有成績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探究更為深層次的問題是尋求一種有效的建設方式推動城市住宅產業化建設,而虛擬建設方式將是推動城市住宅產業化建設的有效方式。
二、虛擬建設的提出
(一)虛擬建設
虛擬建設(Virtual Construction,VC)概念源于產業組織理論中的虛擬組織。本文認為虛擬建設是具有總承包能力的建筑企業充分利用企業核心競爭力,通過動態戰略聯盟的形式,以專業分包、勞務分包以及供應分包方式與外部資源聯合,以達到規模經濟效應和區域經濟效應,有效完成節能環保型住宅部品系列化生產和供應,有效實現住宅產業化建設的方式。
(二)虛擬建設提出的背景是建筑行業的彈性生產力原理
建筑行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并且進入壁壘低,難以控制和管理,但其市場層次并不復雜。目前我國建筑行業存在兩級市場,即建筑行業一級市場和建筑行業二級市場。虛擬建設涉及的主要是建筑行業二級市場,包括專業工程承發包市場、建筑勞務市場和材料供應市場。
建筑行業一、二級市場的顯著特點是生產力容易隨著建設需求的增加而膨脹,但難以隨著需求的減少而降低。而建筑業的行業特點所要求的建設生產力應當是具有彈性的。彈性生產力所要求的是生產力要素中的勞動者和技術裝備能夠隨勞動對象的變化而自然變化。
實踐證明,建筑行業的彈性生產力可以實現。通過建筑行業領域專業分工,使建設項目承包商管理層與勞務層相分離,將與企業核心能力之外的生產力通過外包的形式轉移到專業分包商、勞務分包商和材料供應商。二級市場繁榮直接關系到住宅部品化建設,進而影響住宅產業化建設。虛擬建設能夠適應繁榮二級市場要求,實現住宅部品化,推動城市住宅產業化建設。
三、以虛擬建設方式推動住宅產業化的內涵
(一)以專業分包、勞務分包與供應分包模式,實現住宅部品化
承包商為建設項目將特殊工程通過專業分包的形式分包給具有專業資質的專業分包商;將勞務部分通過勞務分包的形式分包給項目所在地的具有資質的勞務分包商;并由供應商承擔原材料和設備供應。分包模式可將外部的技術、設備、勞務資源充分利用,通過與企業內部核心能力相互協調和融合,使其達到自身難以形成的企業規模,產生更高的效率和經濟效益;對于分包商而言,該模式有利于建筑行業二級市場的形成和完善,一方面優勝劣汰的競爭規則使分包商的能力有所提高,另一方面從行業發展角度,有利于中小型建筑企業的發展。同時,分包商在二級市場中通過多元化優勢互補,充分發揮自身的技術力量,達到多元化部品的生產要求。
?。ǘ┮詣討B聯盟合作實現住宅部品供應鏈條
“聯盟”是承包商與分包商間的基于不同核心競爭能力的優勢聯合。通過聯盟,承包方與分包方的生產可能性邊界想法擴展,使雙方擁有更高的生產能力。設承包商單獨承攬項目擁有的技術能力為a,勞務能力為b;分包商擁有的技術能力為c,勞務能力為d,則它們各自的生產可能性曲線如圖1、圖2所示。
若兩者相互聯合,并各自分工,則生產可能性曲線外移,達到的生產能力遠高于獨自生產的能力,如圖3所示:
靈捷性能力是在不斷變化和不可預測的市場環境中,取得成功的技能和特性的總合?;陟`捷能力的動態聯盟合作要求,承包商與分包商間不但要尋求合作,合作是基于項目產生而自發形成的。其優點是以項目為中心和出發點,尋求“多贏”。由于合作一旦形成即相對穩固,對于住宅產業化而言,動態聯盟有利于住宅部品供應鏈條的形成和穩定。
(三)通過風險的二次轉移繁榮部品生產二級市場
虛擬建設過程使項目風險得到了兩次轉移,即由業主向承包商轉移,由承包商向分包商轉移,這為合理實現工程項目提供了幫助。由于業主控制著承包商的經濟命脈,而承包商自身還要承擔項目建設的諸多風險,理性的承包商一方面會通過提高投標價格來平衡風險;另一方面會用盡伎倆逃避風險。這既不利于項目建設目標的實現,也不利于承包商自身經濟利益的實現。通過風險的第二次轉移,承包商得以減負。業主因此得到一個更為合理的報價,承包商也會在能力所及的范圍內更好地控制項目的進展。同時,風險的第二次轉移使在二級市場的每個部品生產分包商承擔的是被分散的風險,較小的風險為發揮優勢提供機會,為部品生產企業提供了更為有力的生存環境,為繁榮二級市場奠定了基礎。
(四)以規模經濟和區域經濟效應實現規模化、跨區域部品生產
建筑項目的一次性、固定性特點決定了承包商生產規模和地域的局限性,然而,具有核心競爭能力的承包商依舊可以承擔大規模建設項目和超地域建設項目。通過虛擬建設方式,承包商可以通過分包模式擴大自身的生產能力、跨越專業類別,達到自身難以形成的生產規模,創造更大的規模經濟效應;通過尋求項目所在地分包商的合作,承包商無需自己組織勞務遷移至項目所在地,大大降低生產成本,并且可以通過與項目所在地分包商長期合作,達到一定的區域經濟效應。規模經濟效應與區域經濟效應的實現,不但有利于承包商節約企業成本,而且降低了完成工程項目過程中的社會總成本。對于住宅產業化建設而言,規模經濟效應和區域經濟效應的形成將使住宅部品生產可以實現高度集約化、規?;a,并實現住宅部品的跨地區生產。
四、構建我國住宅產業化虛擬建設支持體系
(一)完善建筑行業二級市場,規范行業制度
目前我國建筑行業二級市場存在諸多問題:行業內部隨意性大,私招亂雇現象盛行;分包商從業無資質證書,以掛靠方式承攬工程進行施工;分包商內部雇員技術素質相對低下,無證上崗現象普遍;施工過程中偷工減料;分包商與總承包商間合同意識薄弱,責任不清,管理不規范;分包商內部用工手續不完備,勞務用工制度不健全,勞務人員合法權益無法得到有力保護。其后果是建筑市場秩序受到嚴重影響,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的監督被逃避,安全事故、質量不合格現象時有發生,農民工生活苦不堪言。因此,建立有形的、完善的二級市場,規范建筑行業制度十分必要。
第一,完善建設工程分包合同,明確合同雙方的責、權、利,合理約定支付方式、違約懲罰措施,約束雙方行為,提高合同意識,依據合同完成項目,依據合同處理爭議。
第二,成立專門行業機構,規范管理程序,保障二級市場的規范和法律、法規的實施。宣傳、貫徹、執行有關建筑工程發承包的法律、法規和規章,認真貫徹《建筑業企業資質管理規定》,并加強分包商職業技能培訓。
第三,由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及其授權的監督機構對二級市場進行有力監督。監督的范圍包括對資質批準與審查,建立用工培訓制度、合同備案制度、事故報告制度、行業清出制度,并對地方保護的合理性進行審查。
?。ǘ┓杀U戏职痰目沙掷m發展
我國調整建筑行業二級市場的法律制度主要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建筑業企業資質管理規定》?!逗贤ā返?72條規定,禁止分包商將其分包的工程再分包,《建筑法》第29條也做出了同樣的禁止,此處并未對分包進行定義和分類。工程分包分為專業工程分包和勞務作業分包兩種,如果按其規定,專業工程分包商在分包了總承包商的工程項目后則不能進行勞務分包,必須自行完成所有工作,否則便構成二次分包,如果這樣,顯然違背了分包行為設立目的,也嚴重影響了分包商的長期發展。因此,應從法律制度上保證分包商的可持續發展,對《合同法》第272條、《建筑法》第29條予以修改,允許二次勞務分包。
《標準化法》和《工程建設標準強制性條文》的貫徹是保證和提高工程質量的重要環節。對于分清承包商與分包商的責任界限有強制性約束力。因此,對于《標準化法》和《工程建設標準強制性條文》的修改和完善應從承包、分包的工作范圍角度予以細化,明確雙方的責任界限,并予以認真貫徹。
五、結束語
房地產行業和建筑行業雖隸屬于不同產業門類,但其特征統一于最終的建筑產品。因此,兩行業間存在交叉點。住宅產業化主要針對房地產行業提出,但它的實現離不開建筑行業的支持。本文以虛擬建設方式為脈絡,以建筑行業的建設為根本出發點,以住宅產業化建設為目標,聯系兩大行業,提出通過虛擬建設實現住宅產業化建設,將住宅產業化問題轉化為虛擬建設問題,并對虛擬建設的實現途徑和支持體系進行闡述。
參考文獻:
1、金維興等.21世紀中國建筑業管理理論與實踐[M].中國建筑工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