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分析了我國汽車產業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從汽車產業技術創新與管理自主創新的角度,探索了我國汽車產業發展的模式,最后提出了發展我國汽車產業,提高我國汽車產業自主創新能力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自主創新;汽車產業;產業集群
我國汽車工業經過50年,特別是近二十多年的發展,其制造能力基本上已經接近國際水平,甚至達到與國際同步的水平,而產品開發能力卻成為制約產業發展的瓶頸。產品開發能力只能來自產品自主開發的實踐,依靠自主開發實踐的經驗積累,這對于汽車工業的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因此,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建設,最重要的是把自主創新作為企業的發展戰略來對待。
一、我國汽車產業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分析
近年來,伴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家庭可支配收入的顯著增加,汽車產品價格的持續下降,我國的汽車消費環境得到明顯改善,我國人民對于汽車的需求增長強勁,而且由于汽車產業對經濟的強大帶動作用,以及汽車產業良好的投資回報率,在政府規劃培育和市場經濟利益誘導的雙重作用下,跨國汽車公司、國資企業、民營企業都踴躍投資進入我國的汽車產業,使得我國一些地區的汽車產業迅速發展。目前已經初步形成了以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地區、東北地區、華中地區、西南地區為核心的6個汽車產業集群的基本格局。
由于我國汽車產業起步比較晚。發展汽車產業集群還存在著諸多尚需解決的問題:
第一,政府主導型投資行為嚴重。由于汽車產業對地方經濟的巨大拉動作用,各地政府紛紛提出把汽車工業作為本地的支柱產業,在汽車贏利效應的作用下,新的汽車項目紛紛上馬。同時,當地政府把公有制汽車制造企業作為重點扶持對象,嚴格限制民營資本進入汽車產業,造成國內巨大的市場被分割成若干規模較小的區域市場,導致汽車市場歪曲發展,產生市場不靈的現象,不利于我國汽車產業集群的發展。
第二,相關產業發展滯后。根據波特的產業集群理論,一個產業不能單獨形成競爭力,還必須有相關產業的支持。汽車產業是產業關聯度非常高的產業,它的產業鏈很長,涉及到上游的冶金、鋼鐵、機械、電子、橡膠等工業領域,并延伸到商業、維修服務業、保險業、運輸業和公路建筑等諸多行業。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汽車相關產業如鋼鐵、電子技術、服務貿易等相對落后,難以滿足汽車工業日益精益發展的需要。
第三,汽車企業只是生產的地域集中而不是集群,集群內企業合作不夠。目前,我國各大汽車集團公司核心企業所需要的零配件特別是關鍵性的部件大多不在本企業群內購買,有些直接從國外進口,從而導致集群內企業間業務關聯并不多,合作不夠,尚未形成很好的聯動效應。
第四,人才匱乏。汽車產業是資本與知識密集型產業,人才是汽車產業發的關鍵要素,汽車技術的研究開發、產品的創新都需要優秀的高級技術人才。
第五,“產學研”合作機制不完善。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汽車企業之間的合作研究開發不足,很多企業在研究開發上都是各自為政;二是企業與科研院所合作較少。我國汽車企業盡管大都靠近具有相當研發能力的大學及科研機構,但由于沒有良好的合作機制,科研機構并未成為汽車企業技術創新的重要的外溢來源。
二、探尋符合我國汽車產業的自主創新的發展模式
自主創新是企業進行科學技術的研究和探索,依靠自我技術能力,獨立開發新技術,并在此基礎上完成技術商品化的技術創新活動。自主創新模式的先期投入較大,但產品市場成功后,會獲得豐厚的利潤并取得技術領先優勢,形成競爭優勢。實施汽車產業自主創新戰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需對我國汽車工業的創新模式進行探討。
(一)加大研發投入,提高自主開發能力
我國是汽車工業后起國家,采取何種發展模式關系到產業的興衰成敗,甚至影響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的全局。我國汽車工業走過的道路已經證明了只有走自主發展之路,才能真正成為汽車強國。可以通過以下途徑增強自主研發。一是加大對研發基金的投入。汽車企業必須消除只顧眼前利益的短視行為,加大開發投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以此增強企業的發展后勁。二是在與國際汽車研究設計機構的合作開發中,企業必須派出技術團隊實質性地參與聯合開發的全過程,從而積累豐富的設計經驗,為企業的自主創新打下堅實的基礎。三是企業要深挖技術與人才的潛力,以人為本,通過組織技術團隊多方協同攻關,實現部分新技術的突破,培養和提高自己的技術優勢。
(二)以汽車產業龍頭企業與研究所結合為橋梁走自主創新之路
我國汽車企業與國外設計機構聯合開發或委托開發時,由于研究設計機構對技術的壟斷,企業要付出高昂的技術購買成本和研發成本。現階段我國汽車生產企業的技術自主創新能力十分脆弱,為了規避購買技術的高昂費用,盡快提升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我國汽車企業在國際技術市場中直接兼并汽車研究設計機構是縮短技術差距,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現實選擇。
(三)把合作創新作為自主創新的有益補充
為了盡快形成獨立的自主研發體系,提高我國汽車工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必須將合作創新與自主創新有機結合,發揮各自優勢。合作創新的特點是企業聯合外部力量,借助別人之力迅速縮短技術差距,這種模式可以節省大量的研發時間和資金。我國汽車工業自主研發中的合作創新是在汽車生產企業沒有能力或很難實現自主創新時所采取的創新方式,其目的是通過合作創新積累技術實力、培養技術人才,為盡快實現自主創新打下良好的基礎,是自主創新的有益補充。為此我國汽車工業應采取有利于實現上述目的的合作創新方式。一是聯合國際汽車研究機構及企業合作創新,我國汽車生產企業通過與國外汽車研究機構及企業建立R&D聯盟,不僅可以獲取技術,也可使技術創新成功的機率增大。二是與國際汽車集團進行整體戰略合作,分享跨國公司的技術平臺和技術資源,積累大量的技術經驗,全面提高自己的研發能力。三是聯合國內關聯產業協作開發,汽車工業的創新在縱向和橫向上涉及到諸多產業和科學領域的技術協同關。將汽車的創新思路和技術標準中的各部分技術難題交由協作企業進行技術攻關,全面結成聯合創新體系,以帶動相關產業的技術升級,進而形成整個國民經濟的良性循環發展。
三、基于自主創新的我國汽車產業的發展對策及措施
(一)建立自主技術創新的合格企業載體
引導建立產業型汽車企業集團的發展模式。世界汽車業知名的通用、福特、豐田、日產、大眾、寶馬等公司,無一不是采取產業型發展模式,直接參與生產經營,集中控制技術開發、市場開拓、戰略物質采購等企業發展戰略各個環節,重視企業長期發展。而我國東風汽車集團、北汽集團、廣汽集團、上汽集團、南汽集團、福汽集團等汽車企業集團都選擇了純粹控股型企業集團的發展模式,存在產業空心化的風險。既存在如此普遍的現象,就必然有其共同的原因。
(二)進行企業產權制度改革促進企業自主創新
合資汽車企業產品自主創新、自主開發發展較民營企業遲緩的原因,雖然有合資企業目前產品技術有外資全球車型資源的支撐,合資企業在我國市場發展中面臨不同的發展任務之外,同時,也應該看到合資企業自主創新積極性不如民營企業的一面。
把汽車行業國有企業和汽車合資企業中方投資方的一元化的產權結構改組為多元化的產權結構是增強自主創新的重要前提。產權多元化包括:國家股權、國有法人股權、其他法人股權、個人股權、外商股權等,其主要目的是在國有產權內部引入具有明晰產權邊界的法人產權和個人產權,通過非國有產權的力量,以加強對汽車行業國有企業和汽車合資企業中方投資方行為的約束和監督。也可以說,產權結構多元化是解決汽車行業國有企業傳統弊端,促進汽車行業自主開發能力建設快速發展的根本出路。
(三)培養汽車產業的創新人才
培養和引進人才是我國汽車工業實行自主創新戰略的重要方面,是提高汽車工業自主創新能力的捷徑。
1、實施汽車工業人才戰略。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各國經濟的發展將主要依靠技術,國際經濟競爭也主要表現為技術的競爭。因此,為提高我國汽車工業的自主創新能力,保證我國汽車產業發展的總體戰略目標的實現,必須著力實施汽車工業人才戰略,健全現有層次的研發人才梯隊。
2、注重人才的投資與培養。要形成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圍,使創新人才成為促進先進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力量,在創造價值和社會財富的過程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從而提高汽車工業的自主創新能力。
3、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和合理的用人機制。創新活動需要激勵,形成有效的激勵機制將有助于提高創新人才從事創新活動的積極性,形成敢于創新、勤于思考和善于應用創新成果的工作氛圍,促使創新人才脫穎而出。
(四)積極推進汽車產業的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
1、將技術戰略和市場戰略相結合,找好自主創新的突破口。在新能源汽車技術包括電動汽車技術、混合動力汽車技術、氫燃料汽車技術等,跨國公司幾乎和我國汽車企業處在同一起跑線上,因此國內的汽車企業應該把大量的人力、財力放在對這些新能源汽車技術的研究上,采取“壓強”原則爭取從局部突破到全面突破,在新一輪的汽車技術競爭中,力拔頭籌。
2、進行有效的研發項目管理。首先,要選擇能夠進行商業化的研發項目,使企業可以獲得令人滿意的產出-投入比;其次,積極與高校和科研機構進行合作和交流,充分利用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優秀人才、先進設備,開發出適合企業發展的技術和產品。同時,還可以通過“外包”的途徑,汽車企業可以將非核心技術或項目委托給國外企業去完成,充分利用國外企業的專業化的資源和服務,為我所用,從而達到降低研發成本、提高效率和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的目的。最后,要注意運用相關知識產權的法律、法規來保障企業研發成果。
3、我國汽車企業研究與開發體系的逐步優化,產品開發流程上的優化。一個科學、嚴謹的整車制造流程應涵蓋市場定位、品牌形象、客戶需求、結構方案等眾多步驟,目前,我國汽車企業在開發流程上與跨國公司有很得的差距,主要表現在開發廣度、開發深度不夠,基礎研究及預開發、開發平臺薄弱;質量目標不明確;整車及零部件驗證點之后及缺乏驗證點;同步工程程度不夠,采購、工藝、體系保證能力弱。因此我國汽車企業應該逐步完善汽車開發流程,尤其要在基礎研究上要下功夫,同時要做好驗證點的安排和同步工程的實施。
建立科研、設計、生產三位一體的汽車研究與開發體系,把基礎研究、應用技術研究、新車型的設計與開發、零部件企業的開發結合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開發體系。
參考文獻: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