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維護教職工合法權益是學校工會組織的基本職責。在當前形勢下,學校工會組織應切實維護教職工的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權益。學校工會應該進一步完善維護教職工合法權益的制度與機制,將維權工作落到實處。
關鍵詞:學校工會;教職工;合法權益
《工會法》規定:“中華全國總工會及其各工會組織代表職工的利益,依法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是工會存在和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黨賦予學校工會組織的重要任務。把維護教職工合法權益作為學校工會的基本職責,反映了工會工作的客觀規律,符合黨和教職工群眾對學校工會組織的要求。這對推動黨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根本指導方針的貫徹落實,進一步明確學校工會在新的歷史時期肩負的責任,加大學校工會代表和維護教職工合法權益的力度,調動廣大教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推動學校工會組織自身的改革和建設,無疑有著十分重要和深遠的意義。
一、維護教職工合法權益是學校工會組織的基本職責
《工會法》規定:“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是工會的基本職責”,這就從法律上確定和突出了工會的維護職能,學校工會組織必須認真履行好自己的神圣義務。一是突出維護職能是由學校工會組織的性質所決定的。學校工會組織是教職工自愿結合的群眾組織,教職工之所以自愿參加工會,最初的目的就在于通過工會這種有組織的社會力量,維護自身的具體利益。在現階段,維護仍是工會存在的根基,是教職工的必然要求,也是黨和政府密切聯系教職工群眾的需要;不突出維護,高校工會存在的社會基礎就會失去。二是突出維護職能是學校工會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服從和服務于全黨全國大局的必然要求。學校工會組織代表和維護教職工利益是“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在教育系統的具體體現。三是履行好維護職能是學校工會組織服務于學校中心工作的主要手段。在當前深化教育改革的形勢下,學校工會組織只有通過突出履行維護職能,才能更好地保護、調動和發揮教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努力完成各項工作任務。四是履行好維護職能是工會調整勞動關系矛盾的主要手段。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教職工和學校的勞動關系主體地位真正得以明確,教師作為勞動者主體的利益面臨更多的矛盾和問題,特別需要學校工會組織依法維護其具體利益。
二、當前形勢下維護教職工合法權益工作的基本任務
學校工會組織要切實維權,首先必須清楚職工都有哪些權益,工會該為職工維護哪些權益。總體講,凡憲法和有關法律,如《工會法》、《勞動法》、《教育法》、《教師法》、《婦女權益保障法》等賦予職工的權益,都屬于維護的范圍。《中華全國總工會關于加強協調勞動關系、切實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推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決定》明確指出了當前形勢下維護職工合法權益工作的基本任務:“一是維護職工勞動就業權利”,“二是維護職工獲得勞動報酬權利”,“三是維護職工社會保障權利”,“四是維護職工勞動安全衛生權利”,“五是維護職工民主權利”,“六是維護職工精神文化權利”,“七是維護職工的社會權利”。《決定》系統提出的要維護職工的“七項權利”,在理論上是對工會維權工作的提煉;在實踐上進一步明確了工會維權的基本內容,提供了行動上的規范。特別是明確提出維護職工的“社會權利”,既考慮到適應中國現代化建設格局從經濟、政治、文化“三位一體”發展為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四位一體”,更加注重社會建設這一社會發展目標,既體現了工會維權理論與時俱進的開放性,也符合工會作為群眾組織在推進社會建設征程中義不容辭的職責和獨特作用。
“七項權利”概括起來就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四個方面的權益。在當前形勢下,學校工會組織應切實維護教職工的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權益。
維護教職工的經濟權益,主要是維護教職工勞動就業權利、獲得勞動報酬的權利、社會保障權利、勞動安全衛生權利。改革開放以來,學校教職工的社會地位、經濟待遇都有很大的提高,教師已經成為人們向往的職業。但是,學校教職工的利益是在勞動關系的建立、協調、發展中不斷實現的,離開參與勞動關系的調整,工會就談不上對職工合法權益的維護。因此,學校工會組織應積極參與勞動關系的調整,督促學校規范用工行為,維護教職工合理獲得工資、獎金、生活福利等方面的權益,督促學校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按時足額繳納教職工的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等保險基金,積極開展教職工互助補充保險和互助互濟活動,幫助特困職工解決生活困難問題,督促學校落實勞動安全衛生法律法規,改善勞動安全衛生狀況,保障職工身體健康、生命安全和女教職工特殊權益。
維護教職工的政治權益,主要是維護教職工的民主權利。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出現了經濟關系多元化、勞動關系復雜化的情況。但是,不論經濟關系和勞動關系如何變化,都不能改變工人階級主人翁的地位,都不能削弱職工的民主權利。學校教職工具有知識層次高、民主意識強的特點,學校工會組織貫徹黨的全心全意依靠教職工辦學的方針,就要積極引導廣大教職工參與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保障職工民主管理、民主決策、民主監督權利的落實,維護工人階級在學校的領導地位。
維護教職工的精神文化權益,主要是保障教職工的學習權、發展權。人的需求,在物質和精神兩個方面都應該得到滿足。在當前新形勢下,學校民主政治建設不斷進步,教職工的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因而對先進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必然會日益增強,精神文化品位必然進一步提升。因此,學校工會組織還應積極維護教職工的精神文化權益,盡力滿足教職工的文化生活需求。深入開展“創建學習型組織、爭做知識型職工”活動,加強職工素質建設。對教職工進行思想教育和開展科學、文化、技術學習競賽活動,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體育活動,提高教職工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技術、業務素質,使廣大教職工都能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勞動者。
維護教職工的社會權益,主要是組織和代表職工參與社會事務的管理和社會利益關系的協調,保障職工在社會生活領域擁有的各項權益,享受社會公共事業服務與保障。學校教職工應該有享受社會進步的成果以及社會保險等社會福利的權利。
三、進一步完善維護教職工合法權益的制度與機制
加強工會維權工作,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最為重要的是落實。如何把維權工作落到實處,亟須制度與機制保障,即要有一個完善的維護教職工合法權益的制度與機制。
《中華全國總工會關于加強協調勞動關系、切實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推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決定》明確提出,要堅持和完善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制度與機制,即“建立健全工會宏觀參與機制”,“建立健全基層勞動關系協調機制”,“建立健全職工民主管理機制”,“建立健全工會勞動法律監督機制”,“建立健全工會勞動爭議預警和處理機制”,“建立健全工會困難職工幫扶機制”。
學校與企業和社會上的其他組織既有共性又有不同,從學校的特點來看,進一步完善維護教職工合法權益的制度與機制,重點應在以下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一)建立健全工會宏觀參與機制
宏觀參與即通常所說的源頭維護,是指學校工會組織參與有關教職工切身利益政策的制定,從法律法規上、政策制度上維護教職工權益。這是一種根本性的維護,是黨的政策和國家法律賦予工會組織的權利和職責。工會只有從源頭上參與有關政策和實施方案的制定,才能切實保障教職工的合法權益。源頭維權的力度取決于源頭參與機制是否健全。只有在學校依法建立和完善工會源頭參與機制,強化源頭維權力度,在學校研究發展規劃、重大改革方案特別是涉及教職工切身利益的重大問題時,都有工會參加,充分聽取工會的意見,才能使廣大教職工的利益要求及時進入高校領導的決策過程,真正落實教職工的參與權、知情權、監督權,才能從根本上維護教職工的權益。還要建立健全工會向黨委匯報及與校行政聯系的制度。這樣,既能暢通職工利益訴求渠道,又能使校行政及有關部門更加真實、全面、客觀地了解教職工的心態和意見,及時解決涉及教職工和工會工作的重大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形成黨委領導、行政重視、各方支持、工會運作、職工參與的維權格局。
(二)建立健全職工民主管理機制
教職工參與民主管理的最好載體是教職工代表大會(簡稱教代會)。教代會是教職工行使民主權利,民主管理學校的重要形式,是學校管理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的一項基本制度。教代會是最能體現教職工是學校主人翁的大舞臺,倍受教職工關注。規范和完善教代會,建設好教代會,是對教職工政治權益的最大維護,也是為教職工參與民主管理創造條件。要大力推動完善以教代會為基本形式的職工民主管理制度和機制,要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新要求,進一步豐富和發展教代會制度,充實和完善教代會職權,保障職工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民主決策、民主選舉等各項民主政治權利的落實,使教代會制度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
(三)建立健全勞動關系協調機制
隨著學校全面改革的深化,學校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新的勞動人事制度促進了人力、人才資源的合理配置,為實現個人價值提供了多種機遇和更廣闊的空間。但機遇必然伴隨著挑戰,個人在自主擇業的同時,也面對著被用人單位選擇的挑戰,因此人人都有待崗、下崗、甚至失業的可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學校工會組織既然是教職工的代表,肩負維護教職工經濟權益的任務也會逐步增多,最大的責任和最重要的維護,首當其沖是職工的勞動權利。學校工會組織必須關注和積極參與學校勞動關系的調整工作。如:教師的聘任制度、干部的競聘上崗制度、后勤職工的崗位聘任制度以及長期臨時工的聘用制度等。要參與“勞動與人事爭議調解”工作,建立起勞動關系仲裁和協調機制,在維護學校全局利益的同時,最大限度地維護教職工的合法權益,從而促進學校的各項改革和諧、持續的發展。
(四)建立健全依法維權的機制
維權是工會的法定職責。這意味著維權不僅僅是行使權利,更是在履行義務。維權活動應當遵守法定的程序,利用法律手段來進行。要把維權工作納入規范、制度和法制的軌道,圍繞勞動關系的建立、運行、監督和調處等環節,強化維權機制建設,做到主動維權、依法維權、科學維權。中國工會十四大指出:“要推動工會工作法制化,根據依法治會的要求,積極參與涉及職工和工會權益的立法和政策的制定,堅持依法維權、依法治會,進一步把各項工作納入法制化軌道。”工會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職責在許多法律、法規中都做了明確規定,這些都為維護教職工合法權益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依據。學校工會組織要依法維護教職工的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權益。教職工的權益既有精神方面的,又有物質方面的,內容十分豐富和廣泛,所涉及的法律法規門類繁多。工會干部大都不是法律專家和律師,很難較好地運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這就有必要在工會建立起法律援助機制。比如,可在工會設置法律咨詢小組,或者在工會內部配備兼職法律顧問,為工會和教職工提供法律咨詢和幫助。
參考文獻:
1、中華全國總工會關于加強協調勞動關系、切實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推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決定[J].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