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是人類交際活動中最基本的形式,是人們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Krashen曾經說過,語言習得中,頭等重要的是聽力理解如何提高。美國外語教學法專家里弗斯(Rivers)和坦珀利(Temperly)也曾指出,聽在人類交際活動中所占的比例為45%,說占30%,讀占16%,寫占9%。里弗斯認為學生學會外語的前提首先是聽。因此,聽力在外語教學中極其重要,新的英語課程標準把培養(yǎng)學生聽力理解能力的目標要求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可是由于諸多因素的影響學生的聽力水平不高,學生在聽力測試中得分較少。本文擬結合筆者的教學實際,就如何提高學生的聽力談幾點看法。
一、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
聽力理解是一個復雜的心理活動活動過程。心理學家告訴我們:當人的情緒處于焦慮、厭煩的狀態(tài)時,大腦是一片空白,什么也聽不進去。因此,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應當注意以下幾點:首先,幫助學生樹立上好聽力課的信心,增強其克服困難的勇氣;其次,上聽力課時,教師在課堂上要創(chuàng)造一個輕松和諧的氣氛,讓學生消除恐懼畏難心理,全身心地投入;最后,還應設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聽力理解訓練時可采用搶答方式,看誰反應迅速又回答得正確。看到學生一點一滴的進步,要適時予以表揚。學生有了興趣才能將他們的心理最終調整到最佳狀態(tài)。
二、強化語言基礎訓練
聽力教材中涉及的知識面很廣,包括語音知識、語言知識、日常交際用語,文化背景知識等等。要有效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在日常教學中就一定要切合實際落實語言基礎知識的教學。第一,語音是提高聽力的基礎,聽力材料采用英美人士朗讀的錄音材料,由于朗讀的速度較快,單詞的發(fā)音會發(fā)生一些變化,很多單詞讀出來后與其標準的音標產生差異,造成學生聽力理解困難。這就要求教師教會學生基本的語音,語調和朗讀技巧,教師應要求學生在課內外多朗讀、多背誦、多聽錄音培養(yǎng)正確的語感。第二,要正確引導學生記憶單詞,以擴大詞匯量。詞匯量的大小決定了聽力理解的程度。教師應傳授給學生一些記憶單詞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字母組合記憶法、中心詞記憶法、分類記憶法、聯想記憶法等。第三,讓學生熟悉和了解一些表達不同功能的句型和結構。如訓練學生從所聽的對話中迅速確定說話人的身份、職業(yè),說話的場所,并且明白說話人的意圖等。第四,豐富學生的文化背景知識。語言是文化的載體,缺乏對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歷史知識、風土人情、宗教信仰、禮儀習俗等方面的了解,會對聽力理解產生一定的障礙。
三、在日常教學中訓練聽力
訓練學生聽力要與日常教學結合在一起。首先,教師要盡量使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創(chuàng)造良好的課堂英語語言環(huán)境,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其次,教師應充分利用課前5分鐘,讓學生講述日常生活材料或有趣的事情,教師還可根據學生講的材料提問,這樣既練習了該學生的說寫能力,又給其他同學提供了大量的聽力材料。再次,教師應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聽力材料,練習冊中的聽力練習,更應堅持隨平時教學進行練習。最后,教師應遵循語言規(guī)律,在聽力教學中力求做到視聽配合,讀聽配合,寫聽配合,聽說配合。
四、精選訓練材料
選好適合的聽力材料,對有效訓練與提高學生的聽力理解至關重要。一般要遵循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盡量選擇與現行教材所學內容同步的語言材料。這樣它既是對教材內容的一種補充或延伸,不斷使已學的知識和語言現象得以重現,便于積累和記憶,也能減少聽力訓練中的盲目性,控制聽力訓練的難度,提高學生的成就感。
五、培養(yǎng)學生的聽力技巧
在教學中教師還要對學生進行聽力技巧的訓練。
第一,超前準備。教師應要求學生在聽力訓練開始前快速略讀問題和選項,選項是理解的關鍵,它可以暗示聽的重點,幫助學生預測將要聽到的內容,學生必須學會在短暫的時間內分析和對比選項的不同之處,帶著問題有目的地去聽,就能比較敏感地獲取相關問題的信息。對于暫時聽不懂的地方,可邊聽邊在選項的相關處做記號以便稍后再解決。
第二,抓住要點。教師要告訴學生,聽的時候要集中注意力,聽好每段材料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因為這兩句是情景信息集中的地方,要合理分配注意力,抓住重要詞。如:重復提到的詞語,反問的內容,解釋性的詞語,這些內容其實就是講話人在強調的內容,往往就是答案。還要一邊聽錄音一邊看選項,有些題目可以提前選出答案。這樣至少可以大大簡化答題時的判斷、推理過程。
第三,聽完每段對話或獨白后應迅速整理和回憶所聽內容,耐心檢查、核對,并在最短時間內對答案做出判斷。
總之,只要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鼓勵學生多聽多練,激發(fā)他們聽的興趣,加強對學生語言知識和文化背景知識的傳授,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聽力習慣,掌握聽的技巧,就一定能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
參考文獻:
1、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