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根據當今中國移動通訊產品的發展情況,利用預測模型,對中國移動通訊的市場及產品發展進行預測。
關鍵詞:移動電話;尋呼機;擴散模型;預測
一、中國尋呼機產品的市場擴散分析
作為信息社會的一項工具,無線尋呼機是中國最早開放經營的電信業務之一。1983年9月16日,上海電信率先提供160MHZ頻段的模擬尋呼系統,標志著無線尋呼業務在我國的開始。到2000年底,全國尋呼機總量已達4884萬戶(見表1)。尋呼業得以迅速發展的原因主要有:政府的放開經營政策極大地激活了市場;尋呼業發展初期的投資回報率高,促進了市場競爭和效率的提高。然而,尋呼業發展到現在,已經逐漸被手機取代,由于缺乏對市場潛力的正確估計盲目建臺,中國的尋呼業過早地進入惡性競爭。因此,對尋呼業市場做出正確的估計,以指導尋呼業以及我國整個移動通訊的發展十分必要。
根據Bass模型對尋呼機數據的線性分析回歸計算,可計算出創新系數P、模仿系數Q和最大潛在市場分別為0.0057、1.3034和5268.36(表2)。由此不難看出,用Bass模型進行線性回歸,不僅估計的系數超出經驗要求,而且最大潛在市場也不符合實際情況。所以線性回歸得出的結果不可信。
為了選擇適合中國尋呼機市場擴散的模型,我們分別用Fisher-Pry、Bass、Floyd、Sharif-Kabir、NSRL、NUI等在不同初始值設定下(a=0.01,b=0.3,其他如δ、σ、γ等參數均為0.5,M=取不同初始值進行擬合,以判別系數最大作為擬合的最終值)進行線性回歸。結果表明,以判別系數作為判別標準的市場最大潛力在6000萬戶左右。符合參數要求且統計檢驗效果較好的模型只有NSRL模型和GRM2模型,由此得出的最大市場潛力分別為6100萬戶和6800萬戶,即按人口13億計算,尋呼機在中國的普及率與發展中國家如新加坡35%普及率相比差距很大。造成模型估計失敗的原因可能是可利用的數據不足使被估計的最大市場潛力接近最后觀察周期的累計采用數,也說明Bass模型族常常會低估最大市場潛力。如果我們把其他國家的普及率作為非線性回歸的經驗值,那么按13億人口的20%計算,中國尋呼機的最大市場潛力應為2.6億用戶。據此,我們重新對各模型進行非線性回歸。結果顯示,擬合效果好的依次是Jeuland、Sharif-Kabir、KKK1、NUI和NSRL模型,但前四個模型的系數估計不符合經驗要求,且統計檢驗mxETGI1kB9JJ7nCOSkbMIdnjRk3dqvEgm/cWJnyHJHI=值并不良好。因此,我們選擇NSRL模型來描述中國尋呼機的擴散過程,并對今后幾年的擴散情況進行預測。
求得拐點N(t*)=8536萬戶,即尋呼機在中國的擴散達到8536萬戶后(1999年后),其年擴散速度將放慢。這符合中國尋呼機的實際市場擴散情況。另外,計算發現,中國尋呼機要經過10年左右的時間才能達到發達國家20%的普及水平。當然,如果尋呼機費用進一步下降,尋呼臺的服務措施更加完善,特別是面對手機沖擊,尋呼機能在技術和性能上實現新的突破,尋呼機采用的速度可能會進一步加快。2000年1月2日,以虛擬廣播的方式為尋呼臺提供多元化、全方位信息服務的中國無線信息服務網正式宣布開播。它的出現標志著尋呼業務成為繼電臺、電視臺、互聯網之后又一項受眾廣泛的電子傳播媒介,進一步拓展了尋呼業的發展空間、增強了尋呼業的實際功
能。
二、移動電話的市場擴散分析
移動通訊有廣義和狹義兩種概念,廣義的概念是指一切可以在移動中進行通信的技術和產品,包括蜂窩移動通訊、傳呼、專用網等;而狹義的移動通訊主要指公用蜂窩移動通訊技術和產品。本文指狹義的移動通訊。移動通訊是20世紀80年代初期在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才興起的一種高技術的先進通訊技術,于20世紀80年代末期被引進中國。1987年中國電信開始在廣東、上海采用歐洲標準TACS系統開通了模擬蜂窩移動通訊網絡。1994年底中國聯通率先開始建設GSM蜂窩移動通訊網絡。自1990年以來中國電信移動電話的用戶數的年增長率高達80-150%,是整個通訊產業營業額年均增長率的3倍。截至2001年底,中國的移動電話用戶已經達到12060萬戶,成為全球第一手機消費大國,增長勢頭迅猛。移動電話10年的發展相當于固定電話110年的發展規模。移動電話的高速發展,不僅反映在數量上,而且移動網絡的技術含量和業務功能也有質的變化。
移動電話發展與大多數事物的發展規律一樣,都要經過導入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個階段,當然,衰退期可以通過技術更新從而變成新一輪生命周期的起點,但如能計算移動電話的飽和度,這對于從事移動電話網絡運營的電信企業而言,將是十分重要的。
中國的手機用戶規模究竟有多大?中國未來手機的擴散速度如何?我們采用Bass模型對中國手機擴散數據(1987~1998年)進行線性回歸,結果并不令人滿意(見表3)。結果顯示,不僅參數值不在經驗范圍內,而且估計出的最大市場潛力只有5224.34萬戶,大大低估了中國手機的用戶規模。
我國移動電話發展的趨勢曲線與指數曲線或S型曲線的前半段較為相似,通過模型識別,認定我國移動電話發展趨勢與Compertz曲線最為符合,因此我們選用Compertz曲線作為預測的數學模型。
Compertz曲線數學表達式為:
y=k·abt①
其中,k,a,b是常系數,t是時間變量。
對其數學表達式①的兩邊取自然對數,得:
lny=lnk+lna·bt②
在②式中,令Y=lny,K=lnk,A=-lnα,B=b,則得如下形式:
Y=K-A·Bt③
求Compertz曲線系數k,a,b的方法:首先將所給的原數據系列三等分(從最遠的數據點舍去三等分的剩余數據);其次將原數據系列變化成對數系列lny,求出各個部門對數系列的和Σ1,Σ2,Σ3;最后利用下列各式計算各個系數(各式中的n=N/3,即各個部門系列中的數據項數)。
根據以上計算方法,將中國移動電話歷年來的用戶數代入公式計算,得a=0.000332,b=0.802244,k=11129.63,則Compertz曲線公式為:
y=1112.63×0.0003320.802244t
因此,不難對中國手機未來的市場擴散做出預測,結果見表4。
中國手機用戶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的勢頭,2002年是增長最快的一年,此后增長速度將放慢。2001~2005年中國手機的普及率分別為7.5%、10.9%、15.0%、19.4%和23.8%。到2005年后,中國手機的普及率大約能達到一些歐洲國家水平。
參考文獻:
1、盛亞.技術創新擴散與新產品營銷[M].中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