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針對項目開發過程中關鍵技術確定不準確的問題,明確了項目關鍵技術的涵義,建立了項目關鍵技術確定準則,同時提出了基于技術分解結構的項目關鍵技術確定模型,給出了模型的工作流程。通過科學規范的確定過程和領域專家豐富經驗相結合,確保項目關鍵技術確定準確,為項目成功奠定基礎。
關鍵詞:項目關鍵技術;技術分解結構;項目關鍵技術確定模型
項目關鍵技術的科學確定是確保項目成功的一項基礎性的工作。項目關鍵技術的確定不僅直接影響項目的技術風險大小和項目的資源分配,而且也是對項目技術進行成熟度評估和里程碑審查的一項重要依據。因此,有必要對項目關鍵技術的涵義、確定準則和確定方法進行詳細研究。
一、項目關鍵技術涵義界定
國內外對關鍵技術的研究是均是從國家層面開始,然后再逐步擴展到地區、行業及地方特色產業區。因此對上述關鍵技術涵義的研究有助于我們對項目關鍵技術涵義的研究。目前與關鍵技術定義相關的研究主要有:國家關鍵技術、區域關鍵技術、國防關鍵技術等。
(一)“關鍵技術”的相關定義
美國白宮科學技術政策辦公室發布的《國家關鍵技術》報告中把國家關鍵技術定義為“對美國的經濟繁榮和國家安全至關重要的技術”。
歐盟制定的《第四次研究、技術開發示范活動總體規劃》中把國家關鍵技術定義為“能夠提高產業競爭力、提高生活質量、增加就業機會、增強社會凝聚力的跨部門、跨行業的通用技術”。
日本經濟企劃廳將國家關鍵技術定義為“對日本20世紀90年代后期至2010年的產業經濟產生重大影響的技術”。
德國將國家關鍵技術定義為“對國家經濟有決定性影響,而且考慮到技術發展的趨勢并可在大約十年左右有重要影響的商業應用技術”。
我國“國家關鍵技術選擇研究組”對國家關鍵技術的定義為“對振興產業、提高國際競爭能力、促進經濟持續增長、改善人民生活質量、保證國家強盛起決定性的技術或技術群”。
區域關鍵技術定義為“能夠體現區域科技特色、滿足區域產業科技發展需要、能夠促進區域經濟科技社會協調快速發展、由重點科技領域和技術項目組成的技術群或技術體系”。
國防關鍵技術定義為“對提高武器裝備性能,形成新的軍事能力,增強威懾能力以及提高研制工作效率,對國防科學技術以至整個國家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有較大的帶動作用。這些技術稱為國防關鍵技術”。
(二)關鍵技術的特點
一是“指向性”即關鍵技術是為實現某種目標或完成某種任務而言的,單純地提出關鍵技術是沒有意義的。二是“關鍵性”即該技術對實現目標或完成任務至關重要。
據此我們提出項目關鍵技術的定義為:對項目在規定的時間內、規定的費用下完成項目規定的性能要求任務,所必需依賴的新穎技術。
對上述定義需作兩點解釋:一是對武器裝備而言費用的理解,要貫徹全壽命周期的費用思想。二是新穎的理解,新穎技術不僅僅是指以前沒有,新開發的技術,還包括已有技術在新環境中的應用。
二、基于技術分解結構的項目關鍵技術確定模型
目前,項目關鍵技術的確定是以專家意見為主,但隨著社會分工的細化,專業劃分越來越細,專家不可能對所有的領域都是十分了解。為此需要有科學規范的方法明確項目所涉及的技術,確保項目技術不被遺漏,從而為專家科學決策提供支持。通過科學規范的過程保證結果的正確。在此提出基于工作分解結構的技術分解結構來明確項目的技術信息。
(一)技術分解結構
技術分技術分解結構是以工作分解結構為基礎的,根據系統的復雜程度,將系統分解為子系統、部件的組合,再將部件分解為技術單元的組合,子系統、部件、技術單元的層次化組合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系統。
技術分解結構與工作分解結構的不同之處是,技術分解結構是以技術單元為終端端點的。由于是與產品相聯系,不僅技術指標比較明確,而且技術應用環境也更加具體。技術分解結構作為我們用來明確項目技術信息的工具主要是因為有以下優點:
技術分解結構是裝備系統工程的一個重要成果,是科學嚴謹分析后的結果。技術分解結構一個隨系統的概念和設計而動態變化的結構,為將用戶需求變化和技術機會融入系統設計停供了平臺。技術分解結構顯示了系統的技術全景,為明確系統產品所涉及技術提供了平臺。技術分解結構與系統的功能結構相聯系,能夠體現分解結構中技術的應用環境。技術分解結構是個層次性的技術分解結構,全面顯示了系統中技術之間的相互關系及其結構。技術分解結構可以根據需要將技術到不同詳細程度。
(二)模型的建立及其相關釋義
項目關鍵技術的“關鍵”體現為技術上優先滿足項目要求,并不是技術上的絕對領先。因此,對項目關鍵技術確定準則的制定上,不僅要從技術上優先考慮,更重要的是從技術優先滿足項目需求上考慮。我們在確定項目關鍵技術要遵循兩個原則:先進性原則,即所選技術要有一定的先進性。需要性原則,即所選技術一定以項目需求為導向。
我們從三個緯度建立項目關鍵技術確定模型:項目要求維、技術要求維、TBS技術維。
模型如圖1所示,我們稱該模型為關鍵技術箱,只要是落入箱內的項目技術我們就認為是項目關鍵技術。該模型可以根據需要調整各個維度的“粒度”使其適合不同的決策層次,即可以適合宏觀把握,也可以適合微觀決策。
上述模型的輸入是TBS技術集、項目要求集、技術要求集,方法是專家評價法,輸出是關鍵技術清單。關鍵技術清單要對確定為關鍵技術的為什么是關鍵技術,技術難點在哪里做出說明,對沒有確定為關鍵技術的技術也要說明沒有確定為關鍵技術的原因。
模型的相關釋義。項目要求維主要是體現項目對該技術的限制,是從項目對技術要求方面建立關鍵技術確定準則,以項目對技術的時間限制、費用限制、性能要求為主,特殊項目可以加上項目的特殊限制。具體的確定準則如下:
1、從項目要求方面建立評價準則。技術是否直接影響系統性能?技術是否對項目交付時間有重大影響?技術是否對系統的全壽命周期費用有重大影響?技術是否滿足系統開發方式的要求?技術要求維主要是體現技術來源及其應用方式的轉變,是從技術要求方面提出關鍵技術的確定準則,其中以技術來源、應用環境、技術參數為主。
2、從技術要求方面建立評價準則。技術是否是新開發技術?技術是否是原有技術的升級或改造?技術是否在新的環境中應用?技術的性能指標是否高出原有的設計要求?技術是否受國外限制?對“技術是否受限”這條準則的理解,這主要是因為目前世界各國對技術在國家經濟繁榮和國家安全目標實現中的重要作用已經有了深刻認識,為了保持本國的競爭優勢,在對技術輸出上都做了嚴格的限制,特別是在國防技術領域。由于我國的特殊性,目前世界許多技術強國都對出口我國的技術設置了嚴格的限制。經研究被技術強國列入限制清單的技術大都是經過其深入研究的,不僅表明了該技術的重要性,同時也表明了該技術的開發難度。這在我們確定關鍵技術、分配資源有很好的借鑒意義。因此對項目的某項技術進行評價是要從上述兩個維度進行,每個維度至少要有一個答案是肯定的。
3、對制造技術而言,由于其特殊性,需將技術要求方面的準則更換。該制造技術是否已被成功整合進生產線?工業基礎是否支持該技術的設計、開發、生產、維護保養、處理?該技術的設計是否可生產?原材料在制造環境下的特性是否明確?原材料是否滿足生產的進度和數量要求?基于成本設計的目標是否能夠達到?滿足系統要求的關鍵制造過程的特性是否明確同時關鍵制造過程是否可控?該準則在進行評價是答案至少有一個回答是否定的。
在對上述準則的理解中,對“環境”的理解至關重要,因為一般情況下,技術及其相應的技術參數都是相對于某一特定環境的,離開特定環境談技術及其參數是沒有意義的。因此,技術應用環境發生變化時,技術及其性能參數可能發生變化,研發難度有可能增加。TBS技術維主要是根據項目的技術分解結構顯示項目技術全景,以及技術在項目背景要求下之間的相互聯系,列出項目技術清單。在進行技術分解時關鍵是分解策略的選擇。
(三)模型的功能分析與評價
該模型從三個維度建立項目關鍵技術的確定模型,從而使項目關鍵技術確定有了一個科學規范的過程。其規范性主要體現在技術分解結構是一個規范的分解過程,從而保證了項目技術信息的完整性,防止技術信息的遺漏;項目要求、技術要求的確定準則的制定也是一個規范的過程,從而保證確定準則的全面性。通過科學規范的過程保證項目關鍵技術確定的準確,從而為科學分配項目資源和對項目進行科學管理奠定基礎。
該模型難點在于技術分解結構的分解策略的選擇和分解“粒度”的確定,以及項目要求和技術要求準則的確定,上述確定準則只是一種原則性的描述,不同的項目有不同的特殊要求,如何將項目要求和技術要求準確表述也是一個難點。
該模型目前定位仍然是為專家決策提供支撐,主要原因是模型的三個維度仍然是定性描述,定量描述比較少。因此,在確定關鍵技術過程中,主觀因素較多。
(四)基于技術分解結構的項目關鍵技術確定模型的工作流程
項目關鍵技術確定過程包括組建項目關鍵技術確定小組,建立技術分解結構、提出項目要求和技術要求,專家評價,結果確認。工作流程圖如圖2:
1、組建項目關鍵技術確定小組。該小組成員一般有項目經理、系統工程人員、技術經理、專家小組、用戶代表。
2、根據需要建立不同“粒度”的技術分解結構、項目要求、技術要求,難點在于項目要求技術要求的準確表述
3、各領域專家根據技術分解結構列出的技術清單和確定準則,在自己專業領域做出判斷。
4、列出關鍵技術清單進行結果確認。
三、結束語
本文提出的基于技術分解結構的項目關鍵技術確定模型是基于通過科學規范的過程與專家意見相結合來確保結果正確性的思想而提出的。技術分解結構主要是為了明確項目的技術信息,為各領域專家提供項目技術全景。確定準則主要從項目要求和技術要求兩個方面制定,主要是防止確定準則的片面性。通過上述三方面的結合,為項目關鍵技術的確定提供科學依據,從而為項目技術成熟度評估,減少項目技術風險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林聰榕.基于技術預見的國防關鍵技術選擇方法研究[D].國防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