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居美國的一位老華僑對我說:“加拿大十分重視老年人的福利,而美國則十分關注嬰幼兒的教育。”他建議我,要想了解美國學校體育,應先去看學前教育這個學段的教育和體育。為此,我專程去西雅圖貝爾維區觀摩一所幼兒校。
這所幼兒校(cougar Mountain Montessori School)是當地辦得較好的民辦學校(當地人不稱幼兒園也不叫學前班,而叫幼兒校)。入校的幼兒從兩歲半至五六歲,報名入學的唯一條件即孩子大小便能自理。
這所學校共有76名學生,師生比例是1:8,有九位教師,一位管理員,一名校長。凡聘任的教師,不限于專、本科學歷,而是必須具有教師合格證書才能任教。
接待我的校長叫瓊·赫婷(Joan Heiting),是位滿頭銀發的女老師。她為我介紹了這所幼兒校的簡況。
這所學校的校合是一幢較精致的平房,共有八間教室,每CFHBAVx++bumUsjDEJITrA==個教室即是一門學科,如生活室(有洗漱、飲料、沙土、積木等):如語言室(有英語字母掛圖、語音光盤、VCD、電腦等);有自然室(有小動物、鳥蟲的標本掛圖、植物的標本和掛圖等),還有不規則的小型活動場(見照片),類型同我國風雨操場的場地,十分安全,地面是用軟塑料和松軟的干樹皮木屑鋪的,有多種練習小器材、玩具、滑梯、攀爬繩等等。
培養未來優秀領導者打好啟蒙基礎
赫婷校長很自信地告訴我,該校是為培養未來優秀領導者打好啟蒙基礎。其教學宗旨是從小教會孩子“會生活、會玩耍、會表達、會禮節”。凡人校的幼兒在發揮孩子的個性的基礎上,在品行、氣質、禮儀修養方面有明確的要求,挖掘每個孩子的智能潛力進行健康發育,為升入小學作好全面準備。同時,依據不同孩子個性心理特征,揚其長,抑其短。
校長舉了一個例子:有個孩子很聰明,也很機靈,智力已達到小學二年級水平,但個性很強,性情燥,稍有不慎便動手打同學。為此,老師在體育參與方面盡量多發揮他的好動特性,把動手發泄在體育活動上,經常表揚他的好勝心強和喜歡幫助同學的優點,同時,對他的孤僻進行因勢利導,到六歲時就介紹他到一所公立小學三年級就讀。
該校每門課都有課程計劃,任課教師根據計劃(尤其體育活動課)擬定每個學生的個性計劃,一個班十幾個孩子就有十幾個不同特點的個別教學計劃。該校沒有統一的大綱和教案。
我觀摩了一小節四歲孩子的活動課,任課教師先隨意地讓17個孩子任意玩耍,有的跳,有的追逐跑,有的爬,有的鉆圈,有的滑梯等,玩了約五分鐘,各得其樂。然后,教師集中孩子,進行多數同學喜歡的跳方格練習,約十分鐘后,分成兩組做“老鷹捉小雞”的游戲,五分鐘左右結束。
我注意到,整堂課教師的教法以組織孩子管理為主,邊歡叫邊鼓勵,沒有任何指令和斥責。由于場地都是軟墊和木屑,非常安全。這堂課孩子玩了20分鐘就下課了。
課后,我主動請教了這位任課教師,問她這堂課的主導思想和基本要求是什么,她隨意回答我說: “順其本性,自然發展,跳格要求落地輕。同時觀摩孩子在活動時不同的身心特點,作為教學記錄存檔,定時和家長溝通,為孩子健康成長提供依據?!?br/> 這種活動課每周三次,五六歲的孩子每月還上兩節瑜伽課。
據了解,這類幼兒校在美國很普遍,幾乎各市區都有一所,它設全日制和半日制(不管吃住)兩種,由于招生名額有限,辦學質量較高,學費也較高(每月一千多美元),但是有條件的白領階層都愿意把孩子送去,甚至還需提前排號等待。
“健康第一”,應從幼兒抓起,如果我國的孩子,從嬰幼兒就能得到像美國這類幼兒校系統的、科學的體德智美和飲食教育,從小培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則我國的教育和學校體育的基礎就厚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