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棉花球運動簡介
1.運動場地:球場為長方形,長28m,寬15m。球場的四角各裝有一個球籃(無板),分別以球場四個頂角為圓心。以6m為半徑畫弧,弧線與邊線和端線相交,此扇形區(qū)就為限制區(qū)。罰球區(qū)在弧線的中央,弦長1.5m,在發(fā)球罰球線后2m和4m處各畫一條長1m的短弧線,分別叫做8m和10m扣籃線。作為隊員在取得兩次和三次罰球資格時,根據(jù)有關規(guī)定選擇扣籃時的起跳線。(如圖1)

2.器材:球籃架安裝在球場的4個頂角。籃圈離地面高2.20~2.90m(可以升降),籃圈與橫梁相連,牢固安裝成水平,平分頂角45°。籃圈內(nèi)徑40cm,用直徑為2cm的鋼筋制成(如圖2)。
3.比賽用球:球是用海綿和橡膠制成,球里面是海綿,外層是橡膠,不需充氣,不易變形,質(zhì)地柔軟,球感好,彈跳好,易抓易握,變形后能自動復原。球的圓周為60~62cm。重量為500~550g(如圖3)。
4.比賽方法:比賽雙方各自上場6人,各自攻守兩個球籃。采取各種戰(zhàn)術聲東擊西,真假結(jié)合,南球北調(diào),左轉(zhuǎn)右移,力爭將球扣入或投入對方的球籃。其中扣進一球得3分,投進一球的2分,在進攻的2個球籃中的任何1個球籃按規(guī)則規(guī)定的投、扣得分都是有效的。

二、棉花球的基本技術
為了方便教學,根據(jù)棉花球的運動技術特點,同時也從實踐需要出發(fā),又將棉花球運動的基本技術劃分為移動技術、投球技術、扣球技術、傳接球技術、運球技術、搶斷球技術等六個方面。
1.移動技術
棉花球的移動技術主要是指跑和急停急起兩個部分。跑是棉花球運動技術最基礎也是最重的動作。俗話說:“會跑就會打球。”要善于跑,講究跑,跑得快且靈活是參加棉花球運動的必備基本功。其主要跑動方式有側(cè)身跑、弧線跑、變向跑、放松跑、轉(zhuǎn)身跑、變速跑、后退跑等。急停急起是棉花球運動攻守行動中與其他攻守動作結(jié)合運用的基礎技術,主要用于跑動中接球或是擺脫對手。
2.投籃技術
投籃是進攻隊員為將球投向球籃而采取的各種專門動作的總稱。在棉花球比賽中是一種得分的重要手段,因其獨特的扣籃設計,球架上無籃板的特點,沒有投籃板得分現(xiàn)象。依據(jù)臨場運用形式與特點,比賽中常見的投籃技術有原地單手肩上投籃,行進間單手肩上投籃和跳投三種。
3.扣球技術
棉花球是以扣籃為中心的對抗性競賽活動,能使更多的青少年嘗試扣籃的樂趣和體驗成功的喜悅。由此可見,扣籃是棉花球運動的主要得分手段,根據(jù)我院第五屆棉花球邀請賽統(tǒng)計的情況來看,每場扣籃的得分值平均在67.5%~85.5%,其中體育學院的兩支隊伍比賽中,扣球分值更是占到96.5%,其獨特的扣籃設計不僅激發(fā)了廣大青少年運動熱情,還展現(xiàn)了青少年的運動潛能。常見的扣籃有原地單、雙手扣籃,行進間單、雙手扣籃,空中接力和快板球扣籃等。
4.傳接球技術
因棉花球的設計材料與籃球不同,所以棉花球的傳球手法與籃球也不同。棉花球主要采用甩傳,而甩傳主要是利用甩手腕和彈撥指將球傳出。常見于突破后分球,供內(nèi)線及短傳推進的傳球,常見的甩傳有:雙手腹前甩傳,單手體側(cè)甩傳,單手肩上大力向前甩傳等。
接球是棉花球比賽中進攻時最基本、最重要的技能,常見的接球技術有雙手接球和單手接球兩種。多數(shù)情況下都是雙手接球,根據(jù)來球高度、速度、方向不同,可分為上手接球,低手接球和跳起接球等。
5.運球技術
棉花球運動的運球技術與籃球運球有著本質(zhì)區(qū)別,它必須與傳球和扣球緊密銜接,一氣呵成。根據(jù)規(guī)則規(guī)定,只允許隊員拍1次球,如像打籃球那樣連續(xù)拍球則屬違例。常見的運球方式有:(1)持球走(跑,跨)1—3步——拍1次球——再接傳球,投、扣籃動作,(2)拍1次球——走(跑,跨)1—3步——接傳、投、扣籃動作,(3)持球走(跑,跨)1—3步——拍1次球——再走(跑,跨)1—3步——接傳、投、扣籃動作。
6.搶斷球技術
搶斷球技術也就是截獲對方傳接球的獲得球技術,簡單來說,就是比賽中,預先判斷對手進攻意圖,當球剛由傳球隊員手中傳出的一剎那突然起動,單腳或雙手用力蹬地躍出,身體舒展,搶占合理的位置,雙臂或單臂前伸將球截獲,搶斷球在棉花球比賽中廣泛用于傳接球瞬間。值得注意的是要保持最佳防守位置,甚至可以欲擒故縱,搶戰(zhàn)完后要迅速發(fā)動快速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