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丹麥民眾中學是丹麥成人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是丹麥人的精神生活家園。文章通過介紹丹麥民眾中學的首建、發展和影響,分析了其對我國農村成人教育的啟示。
[關鍵詞] 丹麥民眾中學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成人教育
丹麥民眾中學是一種面向所有年滿18 歲的成人教育機構,是一種格倫特維理想的“生活學校”。學生之間沒有任何競爭,沒有考試、沒有分級,也無分數可言。其宗旨是啟導生活,而非知識教育。近年來,我國的農村成人教育迅速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與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目標相比,還有一段距離。丹麥民眾中學對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一定的啟示意義。
一、民眾中學的創建
丹麥的民眾中學創建于19世紀40年代,有其深刻的社會歷史背景。教育家格倫特維(N.F.S.Crundtvig)的國家主義思想和教育哲學推動了自愿住讀的民眾中學的建立。
1. 社會歷史背景
18世紀50年代,法國的啟蒙教育思想傳入丹麥,啟蒙思想在丹麥迅速傳播,促進了一系列社會改革法令的制定,推動了多項社會改革措施的實施,為“民眾啟蒙教育運動”在丹麥的興起提供了思想前提。1807年秋爆發的丹英戰爭歷時七載,丹麥蒙受了慘重的損失,國民經濟瀕臨崩潰,人民生活十分貧困,戰爭以丹麥割讓北海中的赫爾格蘭島而告終。經濟的重創、國土的割讓使丹麥的有志之士認識到,普及國民教育是丹麥救國興邦的根本出路。
2. 格倫特維的貢獻
19世紀丹麥在格倫特維的領導下,推出了一個獨具特色的社會改革實踐 “民眾運動”。“民眾運動”最先從宗教領域發起,最終演變成了一個涉及丹麥全社會經濟合作、群眾組織和教育的運動。格倫特維推動了教育系統民主化。他在諸如《終身學校》的著作中,反對偏重研習拉丁文古典名著的主張。他批評古典學校只著眼于培養精英而不思普及文化,他提倡的大眾教育對丹麥教育影響至深。經格倫特維積極倡導,第一所民眾中學于1844年在丹麥羅定村成立。
“生活啟導”(enlightenment for life)是格倫特維教育思想的一個基本命題。意思是說,對真知、真理的理解,絕不源于對課堂教學科目的死記硬背,而只能源于生活本身。民眾中學開辦初期,格倫特維提出民眾中學必須注重個人新生思想的培養。所謂個人新生思想,指的是通過民眾中學課程的學習,使成人學員獲得新的生命。這時的成人學員,不再是狹隘無知的、抱有社會偏見、缺乏責任心和義務感的農民青年,而是開明、頗有知識,擺脫了種種世俗偏見,正直公正,富于責任心和社會道德感,并善于充分發揮個人潛在能力的新人。在返回原有的工作崗位時,他將從新的角度去看待社會和人生,將以新的態度去對待工作和勞動,將以新的心態和見解去處理他所面臨的各種問題。爾后,培養成人學員的個人新生思想,就成為丹麥民眾中學的一項任務,并貫穿于民眾中學的各項工作中。
二、民眾中學的發展
1. 早期民眾中學
1850年,克里森·科爾德(Kristen Kold,1816-1870)在菲英島的呂斯靈厄附近建立了示范學校并很快被仿效。當時的學校就像一個大農戶,校長科爾德就像權威的家長。教師和學生一天24小時,一周7天呆在一起,他為農場工人開辦冬季學校(5~6個月),為青年子女開辦暑期學校(3個月)。
早期的民眾中學強調面向廣大公民,尤其是為文化水平不高的廣大農民提供普通文化教育。遵循自由主義的辦學宗旨,通過學生自愿入學、自由選擇課程,向廣大公民實施普通文化啟蒙教育,提高廣大公民的科學文化素質。教學方法主要是討論和講演。特色活動是唱贊美詩和民歌。為方便農民入學,廣大地區和小城鎮開辦了數量可觀的民眾中學。農民不必參加入學考試,可以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學校還根據丹麥冬季氣候比較寒冷、土地凍結無法耕種、農民空閑等特點開辦了大量冬季課程。學習充分發揮農民學員的自主性,注重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學習期滿也不舉行結業考試,以增長知識,提高廣大農民的普通科學文化素質為目的。由于丹麥民眾中學的辦學能夠因時制宜,因人制宜,滿足農民所需,學校深受廣大農民的歡迎。
2. 二戰前后的民眾中學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幾年,丹麥大約有三分之一的農村和小城鎮居民進入過民眾中學學習。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隨著丹麥廣大公民文化素質的普遍提高,民眾中學呈現逐漸衰落的趨勢,但在農村,民眾中學仍然受到廣大農民的歡迎。民眾中學不僅開設丹麥語、文學、歷史、音樂、數學和體育等普通文化補習課程,而且應農民需要,開設大量農業科學技術補習課程。參加這類課程學習的學生大多是具有10年左右農業生產實踐經驗的農民。丹麥民眾中學既注重廣大農民的普通科學文化水平,又關注農民的農業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
3. 20世紀70年代以后的民眾中學
20世紀70年代,丹麥全國約有100所民眾中學,每年約有1.1萬人參加長期課程(5~8個月)的學習,約3.2萬人參加短期課程(1~3周)的學習。這一時期,丹麥的民眾中學對一些傳統課程進行改革,增加了滿足現代社會需要的專門化課程。丹麥民眾中學除設置長期、短期課程外,還與青年學校、補習學校、農業學校、家事學校密切合作。20世紀70年代后,民眾中學將職業訓練作為重點,如為音樂、體操教師和青年工人開設專門課程。1999年丹麥共有94所民眾高等學校,有5萬I5UiZJ2/Y6uRHO1xtUcqRg==多學生參加課程學習,約占國家總人口的1%。
三、民眾中學的影響
1. 民眾中學對丹麥的影響
民眾中學在其存在的100多年間,對丹麥的社會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并對丹麥的教育體制產生了沖擊,使得丹麥成人自我導向學習蔚然成風。民眾中學在引導丹麥人的精神生活方面,在締造高度發達的丹麥“教育社會”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
2. 民眾中學對歐洲的影響
民眾中學的創建對歐洲的成人教育產生了極大影響,并為世界各國的成人教育提供了范例。在丹麥民眾中學的影響下,挪威于1864年建立了第一所民眾中學;四年之后,民眾中學在瑞典問世,民眾中學風靡整個斯堪的那維亞地區。1878年,家塾業余大學在德國農村成立,它以丹麥的民眾中學為樣板,以農村成人為教育對象,教育內容注重一般的文化熏陶,教學方法以討論、講演為主,知識傳授與思想提升并重是其主要特點。目前,在芬蘭、瑞典、荷蘭、奧地利、瑞士、英國和美國都有這樣類似的學校。
四、丹麥民眾中學對我國農村成人教育的啟示
丹麥民眾中學雖然在課程內容、辦學形式等方面隨著時代的發展有所變化,但民眾中學作為一種非正規教育形式卻已經延續了一百多年。究其原因,就因為它是很多丹麥人的精神生活家園,人們在這里獲得了精神動力,并能用這種動力應對復雜的生活。民眾中學幫助個人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同時還喚起、培植、啟導人們的生活精神。
我國現在處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階段,農村人口占全國人口總數的絕大部分。農村經濟發展,才能真正擴大內需,維護國家的經濟安全;農村穩定,才能真正實現社會穩定,國家穩定。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對教育有更廣泛、更深刻的需求,農村成人教育固然要為農村經濟發展服務,但又不囿于為經濟發展服務,農村成人教育必須超越傳統的范圍與模式。農村成人教育應為包含經濟發展在內的人文發展服務。國際社會將人文發展指數界定為人均GDP、人類的健康水平和受教育水平三大方面。我國農村成人教育應當是一切能夠為建設新農村服務的成人教育。農村成人教育應更加關注農村人的健康,通過促進經濟發展,提高健康水平和受教育水平而增進農村人的幸福。農村成人教育要注重培養農村成年人對待社會和人生的態度,增強農村成年人的幸福感和生活滿意度。也許依照丹麥在目前學制之外再另外設立一種專門塑造精神的民眾高等學校不大可能,但是農村成人教育研究的起點應該是“回歸豐富的成人生活世界,走進繽紛的成人精神家園”。
農村成人教育應該圍繞農村成人的生活,發生在他們的生活世界里。農村的生活世界應成為農村成人教育的探索之源、研究之本。農村成人教育研究應該關注農村成年人的生活世界,關懷離土又離鄉的外出打工的青壯年的生存境遇,關注離土不離鄉的農村創業人員本真的社會生活,關懷留守婦女、老人的真實生活;堅定不移地關照他們的學習需求、學習風格、學習方式與學習空間,理解農村成年人的學習體驗。
任何群體、任何個體都應該成為他們自己文化進步的主宰者和創造者,并在面對新挑戰、新任務、新情境時,都能信心滿懷、自如而愉快地運用知識、駕馭知識、創造知識。說到底,關懷農村成人學習群體,關注農村成人學習需求與需要,關照農村成人學習風格、學習方式、學習空間等等,本質上即是關切社會所有農村成年人能夠成為自我存在、自我生活、自我發展、自我創造的主人,都能體味出自己生命的真諦,使生命更加精彩。農村成人生活世界對農村成年人、對農村成人教育與學習才更具意義并應該作為學習的基礎,也只有這樣,農村成人教育才能順應現代社會,適應時代的變遷與發展。
參考資料
1 黃日強.丹麥民眾高等學校的特點[J].外國教育研究,1997(1)
2 吳雪萍,陳雪芬.蓬勃發展中的丹麥成人教育[J].國際瞭望,2002(10)
3 王德林.丹麥民眾高等學校的教師[J].高等師范教育研究,2001(5):13
4 黃日強,黃宣文.德國的民眾高等學校[J].職教論壇,2007(9)
5 黃瓅,霍玉文.農村成人教育研究的歷程、問題、對策探析[J].中國成人教育,2007(1)
6 吳秀珍.新農村建設視野中的農村成人教育[J].成人教育,2007(1)
7 高志敏.反思的覺醒前瞻的選擇——論成人教育研究的綱領與行動[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06(5)
8 高志敏.成人教育的哲學基礎[M].北京:職工教育出版社,1990年5月第一版
9 高志敏.終身教育,終身學習,學習化社會[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年3月第一版
10 顧明遠等.世界教育大事典[G].南京:江蘇出版社,2000年9月第一版
11 陳蔚濤.對新農村建設的思考[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6)
12 http://www.wordpedia.com
(作者單位:華東師范大學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研究所)
責任編輯 鄧明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