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意大利普拉托的網吧從最初的簡易型慢慢向豪華型發展,引來了不少客人,而其消費人群大部分是在普拉托就讀中學的華人學童。
一位來普拉托剛剛兩年的中學生說,自己出生后父母就把自己送到了中國的外婆家,本來自己在中國的學習很好,還多次被學校評為三好生。兩年前,父母把他從中國接到了意大利,直接送進了意大利的初中二年級,由于從來沒有接觸過意大利語,老師在課堂上講什么根本無法聽懂,和同學也無法交流,作業更不知從何下手。老師的鄙視、同學的嘲諷使他對學習完全喪失了信心,他只能和與他有一樣經歷的同學混在一起,背著書包泡網吧,免得到學校受罪。
據普拉托華僑華人聯誼會秘書長、中文學校負責人陳洪生介紹,普拉托的華僑為了培養華僑后代,紛紛慷慨解囊支持辦學校,顯示了華人對子女教育的重視;但學校對華人子女熱衷互聯網、厭煩學習表示擔憂。
陳洪生秘書長表示,特別是中途在中國終止學業來意大利的華人子弟,很多學生經常逃學、背著書包到網吧去,父母打罵也無濟于事,最后這些學生干脆輟學在自己家的工廠做工,一個十幾歲的孩子就這樣開始了自己的人生之路,實在令人惋惜和無奈。
陳洪生說,普拉托的華僑子女逃學、進網吧已不是個別現象,這種情況相當普遍。究其原因主要是很多華人的孩子出生后在國內由家人代為照顧,中途退學轉到意大利學習,環境和新的語言使很多華人子女對上學產生抵觸情緒,很難融入到新的學習環境中。同時很多華人由于工作繁忙或自己本身的語言障礙,也不能給予子女學業上的輔導和精神上的關愛,更沒有時間也沒有能力同學校老師進行經常性的溝通和交流,致使很多華人子女在學校混日子或者逃學到網吧。而學生本身在無法與學校、同學和家長溝通的情況下,上網就成為了他們最好的精神寄托。
(意大利《歐聯時報》2008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