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文章從闡述鑒定和認可兩個概念入手,認為鑒定和認可是美國高等教育分類評估的兩種主要操作形式,前者是中介與高校之間的活動形式,后者則是聯邦政府與中介組織的活動表現。文章在簡短介紹美國主要評估機構的鑒定和認可標準的基礎上,提出了幾點分析性建議。
[關鍵詞] 分類評估 鑒定 認可
一、鑒定和認可:美國高等教育評估的兩種主要操作形式
1. 鑒定和認可的概念及由來
眾所周知,美國的高校自誕生起就擁有充分的獨立性和辦學自主權,只要能夠滿足當地政府(主要是州政府)辦學要求的最低條件,即可獲得辦學許可證,開始招生辦學。因此,在一定意義上,高校是教育質量監控的主體。
隨著17世紀末期私立高校和18世紀中期贈地學院的大量出現,以及受二戰后高等教育入學人數激增等外界環境因素的影響,公眾對高等教育的質量開始日益擔心。這種由高校既充當裁判員又充當運動員的做法,也引發了公眾對教育質量是否能得到有效保障的質疑。為盡可能地消除這種質疑,一些高校行動起來,自愿形成聯盟,組建各種院校協會,由院校協會制定相應的標準,對高校的辦學質量進行鑒定。所謂鑒定(accreditation),就是指通過高校的自我評估和外部同行評議來保障并提高學術機構或專業的質量,并判斷其是否達到甚至超過所要求的標準,了解目標和使命的達成情況。(注:http://gradschool.ustc.edu.cn/ylb/zzjb/yjsjj/2004_1/content/pg1.htm)這種鑒定又分為兩類,即院校鑒定和專業鑒定。自17世紀以來,美國先后出現了多個鑒定組織,其中比較著名的有六大區域性院校協會(見表1),其下屬機構負責院校鑒定,為數十家專業鑒定組織。這種鑒定模式就是美國高等教育評估的最初形式。
②http://gradschool.ustc.edu.cn/ylb/zzjb/yjsjj/2004_1/content/pg1.htm
然而,這種由院校協會來監督高校辦學質量水平的做法,不僅沒有完全消除公眾的質疑,反而增加了對院校協會與高校聯合隱瞞辦學質量的懷疑。而且因為沒有形成一個全國性的鑒定組織,院校協會的公正性、公開性和權威性都面臨挑戰。在此情況下,美國聯邦教育部開始了對院校協會等中介機構的認可制度。所謂認可(recognition),即指鑒定團體經認可實體評審,對達到或超越其設立標準的鑒定團體給予承認(美國全國性鑒定機構見表2)。只有得到美國聯邦教育部認可的院校協會,才具有相應權威性。本文提到的上述院校協會都得到了美國聯邦教育部的認可。
① http://gradschool.ustc.edu.cn/ylb/zzjb/yjsjj/2004_1/content/pg1.htm
2. 鑒定和認可的區別與聯系
從時間上看,鑒定形式的出現比認可形式要早。鑒定是一種民間自發行為,高校可以選擇中介組織進行鑒定,也可以不鑒定,但從目前情況來看,由于鑒定特別是經過聯邦教育部認可的機構鑒定,往往會帶來較好的聲譽和相應的辦學資源,大多數高校基本上都會選擇相應機構進行院校鑒定或專業鑒定。認可則是一種政府行為,具有較強的權威性,但不具有強制性。目前經過聯邦政府認可的中介組織并不多。美國高等教育鑒定理事會(Council for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 Accreditation,CHEA)是最主要的且經過聯邦教育部認可的全國性協會。
美國高等教育整體評估流程是:政府授權高等教育鑒定理事會,由高等教育鑒定理事會對中介鑒定組織進行認可,這些中介組織包括地區性鑒定機構、全國性鑒定機構和專業鑒定機構,它們可以自愿決定是否要經過高等教育鑒定理事會的認可。中介鑒定機構同時又通過設立自己的標準對院校或專業進行鑒定。這樣一來,就形成了相互制約的三個評估主體和客體:高校、社會和政府。高校對辦學質量負有全部責任,教育質量是學校內部事宜,外界不便干預,但如果要得到社會和政府的認可,其內部評估必須要得到社會權威中介機構的鑒定。社會中介機構本身也有一種身份的限制,如果沒有得到聯邦教育部的認可,其公布的鑒定結果也不具備可信度。第三個評估主體則是聯邦教育部。它負責組織專家對中介鑒定機構進行認可,以此來監督經費的支出和使用情況,如給通過權威鑒定機構鑒定的高校在校生提供助學金、提供科研經費項目等,間接地控制學校的辦學水平和質量。
3. 與其他中介組織的區別
與《美國新聞和世界報道》、雅虎以及普林斯頓評論等確立大學排行榜不同的是,鑒定機構一般不對院校鑒定結果進行排名,對院校的信息公布較少,主要內容由各高校自行掌握,或在其網站上公開。
二、美國高等教育鑒定理事會的認可標準
1. 美國高等教育鑒定理事會及其目標
美國高等教育鑒定理事會成立于1996年,負責協調各鑒定機構的工作,是一家以質量鑒定機構的資格認可為主要任務的民間機構。盡管成立時間不長,但現已完成了全美3/4高等教育質量鑒定機構的資格認可。
其認可的總目標是:通過正式的高等教育質量鑒定機構的資格認可,改善學術質量,通過協調和努力,倡導質量認可的自主性,從而最終服務于學生及家長、學院和大學、贊助機構、政府和雇主。其目標又分為五個方面的子目標:(1)為改善高等教育質量認可而組織相關研討活動、協調相關研究;(2)采集和傳播質量認可相關資料和信息,特別是宣傳質量保障方面的優秀經驗;(3)在高等教育質量認可方面促進專業對話和交流;(4)調節和解決質量鑒定機構與高等學校之間的糾紛和沖突;(5)借助于質量認可確保高等教育質量改善及高等教育的多樣化。(注:http://www.chea.org)
2. 獲得資格認可的標準
要獲得高等教育鑒定理事會的認可,機構需要滿足下列標準:(1)機構的目標和鑒定范圍要與高等教育質量鑒定理事會的《機構資格和鑒定政策》相一致,一是該機構是以高等學校為主要評估對象,二是要注重質量鑒定本身的效率;(2)機構為民間組織;(3)所鑒定的對象應為具有學位授予權的高等學校;(4)機構或項目一般要達到高等教育水平;(5)機構須出具書面材料,以反映其決策過程、主要政策、鑒定程序和標準及其他鑒定內容;(6)機構必須有自我評估和專家實地評估或相類似的評估說明;(7)機構要在鑒定資格決策過程中保持自主性,保持其決策不受任何機構所干擾;(8)機構要建立明確而公正的申訴渠道,在申訴沒有得到徹底解決之前,不可更改被鑒定機構的鑒定資格。
3. 認可標準
美國高等教育鑒定理事會對機構的認可標準見表3。
4. 美國各機構的鑒定標準
表4比較了美國各機構為學校提供的多個維度的鑒定服務。
三、對上述標準的分析
1. 關注學生利益,尊重學校自主權
聯邦政府和中介組織由于管理層級及代表利益群體的不同,其標準也有較大差異。與宏觀調控職責不相稱的是,前者更多關注學生的利益,在僅有的10條標準中,涉及學生利益的就有6條之多,覆蓋招生、課程設置、學位目標、學位標準以及學生服務設施等方面,從細微處來引導學校的發展;而對學校的辦學宗旨及目標等一概不予涉及,體現了聯邦政府對高校辦學自主權的尊重。
2. 標準全面,重軟件與無形標準
中介鑒定組織的標準(見表4)有三個特點:一是標準所涉及的內容很全面,包括宏觀的辦學使命、宗旨和微觀的教學項目,包括人、財、物、信息和行政管理,涉及校內規范到校外公眾的了解程度;二是軟件標準多于硬件標準,在10余條標準中,除了教學設備外,幾乎都與學校辦學的軟件相關;三是都注重圖書館和數據信息的建設,既關注有形的信息資源如圖書等,也有對無形的信息資源的規定,這是國內評估標準涉及不深的內容。
3. 學校可自由選擇
除了高等教育鑒定理事會的標準分為機構資格標準和認可標準外,其他中介組織的標準基本上比較單一,但是這種單一的標準與國內的單一評估標準不同,前者是在高校自愿申請鑒定的基礎上進行的,而后者則沒有體現這種充分的自由選擇權。
4. 關注財務審核
中介鑒定組織還嚴密關注院校財務狀況。這與我國的情況也有所差異。我國基本是實行國家撥款政策,盡管由于各院校隸屬的行政層次不同而有所區別,但總體而言,財務狀況一般不會有大的問題。這并不是說將財務狀況排除于評估標準之外是合理妥當的做法,事實上,政府應該對高校辦學經費使用狀況進行強有力的監督,其監督的主要形式就是在評估標準中增加經費使用的效率這一指標。
(作者單位: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
責任編輯 鄧明茜
①洪成文. 美國高等教育認可目標、標準和程序. 比較教育研究,2002(9)
②王定華. 美國認可什么樣的大學.世界教育信息,2003(9)
③朱旭. 美國高等教育認可制度研究. 淮陰師范學院,2007(1)
④http://faculty.rio.edu/jsun/coursematerials/Assessment/RegionalAccreditaitonChinese.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