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傳》中有這樣一個史實:1952年,愛因斯坦的老朋友,以色列國首任總統魏茨曼因病去世。以色列駐美大使奉總理之命,向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探詢提名其為以色列共和國總統候選人的意向?!按笫瓜壬P于自然,我了解一點,關于人,我幾乎一點兒也不了解。像我這樣的人,怎么能當國家總統呢?勞駕請你向報界解釋一下,幫我解圍?!睈垡蛩固雇裱灾x絕說。一位極其崇拜愛因斯坦的以色列駐美記者在電話里勸他說:“總統沒有多少具體事務,他的職位可以說是象征性的。教授先生,你是最偉大的猶太人。不,不,你是全世界最偉大的科學家,德高望重,能力超群。由你來擔任以色列總統,象征猶太民族的偉大,再好不過了。”“不,我確實干不了?!睈垡蛩固狗浅V甭实卣f。后來,以色列駐美大使又帶來了以色列總理的親筆信,正式提請愛因斯坦為以色列共和國總統候選人。愛因斯坦在報紙上發表聲明正式謝絕,仍然繼續從事心愛的科學研究事業,直到因病去世。
對世人來說,國家總統是一個令人羨慕的職位,也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當上總統不僅可以過一把官癮,而且可以光宗耀祖,流芳百世??勺鳛榭茖W家的愛因斯坦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是個有成就的科學家,但是不一定具有治國安邦,掌管好國家最高權力的才能,未必能干好國家總統,畢竟從事科學研究與治理國家不是一回事。不為高官厚祿和榮華富貴所誘惑,不為名利權欲所動心,也不為虛榮所擺布,這就是愛因斯坦這位科學巨匠的偉大可愛之所在。
在我們的許多高等學校和科研單位,有些教師和科技人員取得某些科技成就或者業績后,除了物質獎勵外,單位往往要給他們授予某些官銜,提拔到某些單位擔任領導職務。給有突出貢獻的科技人員這種“獎勵”,看起來是尊重知識、尊重人才,但是不一定能夠達到預期的目的,只能證明官本位思想在我們的某些部門某些領導那里仍然根深蒂固。有位學者說過一句發人深省的話:“賞一頂‘烏紗帽’,毀了一個科學家。”現在的許多博士為了求得實惠,紛紛離開科研或教學崗位,到各級政府中從政做官,筆者認為這會造成人才使用浪費,不值得提倡鼓勵,更不宜大肆宣傳報道。俗話說隔行如隔山,一個出類拔萃、才華橫溢、學術造詣頗深的科學家、科技人才,未必就具備超人的組織才能和管理領導能力,未必能成為一名優秀的行政領導干部,他們中的有些人甚至可能對組織管理一竅不通。讓科學家去擔任領導工作,就如同讓《水滸傳》里的步兵頭領李逵去打水戰,讓水軍頭領浪里白條張順去進行陸戰一樣,趕著鴨子上架,只會招致失敗,不會有好的預期結果。讓高水平的科技人員脫離本職工作,去做領導管理既是不科學的,也是對人才的一種巨大浪費。試想一下,如果讓袁隆平去搞行政管理工作,他能試驗出雜交水稻來嗎?如果讓那些搞航天研究的專家都去從政,那么我們的人造飛船能這么快就遨游太空嗎?前些年,某省就出現過這樣一件遺憾的事:一位在國內外很有名氣的數學家被選拔到大學校長的崗位上,由于他不太精通高等學校的組織管理,費了很大的力氣也沒把學校治理好。在其擔任學校主要領導期間,學校整體的辦學水平有所下降,師生們也頗有意見,由于過度操勞,這位學者的身體狀況每況愈下。他脫離研究崗位長達八年,在學術上也就沒有什么創新成果。對此,他自己也感到非常失落和后悔,認為自己當初就不該脫離學術研究去當“官”,從事陌生的領導管理工作,以至于影響了自己的身體健康和學術前程。
對一個社會來說,如果讀書人都想做官,而不想做學問,那絕不是好事。對一個人來說,如果沒有自知之明,一味地想做官,那也絕不是好事。尤其是隨著社會的進步,價值正呈現出多元化趨勢的情況下更是如此。在美國,許多學者都認為,做官意味著學術生命的終結,尤其是對自然科學而言。有人套用那句“結婚是愛情的墳墓”,認為“高位是學術的墳墓”。美國的學者做官,大致有以下三種情況:一是有些官位非得學者擔任不可,作為盡社會義務,不得不輪流去做;二是有些學者自知“江郎才盡”,在學術上不可能有很深的造詣了,便半路“出家”;三是雖然既在學術上有潛力,又在管理上有才能,但相比之下,總有一個方面的成就不是很大——如執行阿波羅登月計劃的總指揮,可謂橫跨學術、管理兩個領域,但其學術成就畢竟不如管理上的成就大。人的精力終歸是有限的,在各個領域的競爭都日益激烈的情況下,一個人窮其一生也未必能在一個領域嶄露頭角,更何況在多個領域。
中國古代的學問主要局限于文學等社會科學領域。應該說,比起自然科學來,與做官之道還不是那么相悖;即便如此,事實上也正如杜甫的詩句所說——“文章憎命達”。凡是在學術上有較深造詣的,都是些沒有做過官的以及做官之后又辭官或被罷官的,此類人物舉不勝舉;而一生官運亨通、官位顯赫而又在學術領域有所建樹的,竟無一例可舉。
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是我們歷來遵循的一項基本政策。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說過:一個人要做大事,但不一定做大官。知識經濟的時代是科技創新的時代,優秀的科技人才是社會的寶貴財富和稀有人才資源,也是我們參與國際競爭的資本,他們是國家的未來、中華民族的希望。要真正尊重和加倍珍惜他們,就要充分發揮他們的優勢和長處,為他們的工作創造良好的環境和物質條件,使人盡其才,而千萬不要棄其長用其短,讓他們脫離自己的專業,去從事領導管理工作,那樣做不僅會埋沒人才,造成人才資源的巨大浪費,而且不利于工作的開展。現在,受從眾心理、虛榮等心理和官本位思想的影響,博士從政之風正在蔓延。據報道,僅河南某市近年來就引進了110位博士從政。這種棄教或棄研從政風氣,不能不令人為之擔憂。筆者認為,作為一名學者和科技人才,也要了解自己的優勢和劣勢,揚長避短,像科學巨匠愛因斯坦那樣,貴有自知之明,不為外界的名利所誘惑,淡化“官念”,淡化“仕途”,專心致志地傾心于自己所從事的教育與科學研究或技術工作,為我國科技事業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ㄗ髡邌挝唬褐袊痛髮W(華東)人文社科學院)
責任編輯 石 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