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根據對企業用人單位的調查,我國高職教育應加強對學生“軟技能”的培養,包括知識遷移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分析能力、創新能力、人文素質修養、心理素質等。培養“軟技能”首先需要轉變觀念,認識到“軟技能”培養的重要性;其次,要進行從高職教材編寫的指導思想到課堂教學方式等一系列教育教學方面的改革,將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觀念貫穿整個過程。
[關鍵詞] 高職教育 軟技能 綜合素質
一、問題的提出
我國目前職業教育人才市場有一種怪現象引起了人們的深思:一方面每年有數百萬計的高職畢業生難以找到工作,而另一方面,社會企業用人單位又高呼技能型人才、特別是高技能型人才難求;一方面職業院校認為自己在不斷地向社會輸送各類合格的技能型畢業生,而另一方面,企業用人單位又抱怨高職畢業學生和它們的要求有很大差距,它們要為錄用的畢業生支付很高的適應期成本。這些現象表明,當前我國高職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并沒有達到社會和用人單位的認同,也表明,職業院校的畢業生缺乏較強的就業競爭力和較好的行業崗位業務適應能力。那么,企業到底需要什么樣的人才?高職教育應該進行哪些方面的改革,才能使培養的學生適應現代人才市場的需求?
最近,教育部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教學研究室與德國凱澤斯勞騰技術大學(Tu Kaiserslautern)社會學院合作,對中國企業人力資源需求和招聘政策進行了實證調查,認為“多數行業、專業和管理人員技術能力缺乏并不是特別嚴重的問題,然而,專業和管理人員缺乏‘軟技能’的問題卻很嚴重”。因此,這個報告得出一個結論:職業教育中目前還普遍缺乏一個重要內容,即在現代生產中亟需的工作崗位上獨立和自我負責地行動以及參與現代工作過程的能力。也就是說,職業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缺乏的不是專項技術職能,而是“軟技能”,而且這種技能比專項技術職能更為重要,被企業認定為關鍵能力。
二、企業需要員工具有哪些“軟技能”
“軟技能”是相對于專業技能而言的,是一個人的綜合素質,那么相對于職場而言,哪些素質是一個人必須具備的呢?
美國職教界在調查分析研究勞動力市場的基礎上,制定了今后一段時期內,職業教育綜合素質培訓的五種基本能力和三項基本素質。五種基本能力分別是合理利用與支配各類資源的能力,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獲取并利用信息的能力,綜合與系統分析的能力,運用各種技術的能力;三項基本素質為基本技能、思維能力與個人品質。它們強調了學生的基礎知識、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質,以適應技術進步與勞動力市場的不斷變化和勞動力的流動性。
我國也有學者提出,我國高職院校應對學生進行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性與職業適應性的素質教育,具體為:(1)內在素質與外在素質。內在素質指內化于精神層面的素質,包括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專業業務素質、個性心理素質;外在素質是指外顯于人的行為層面的素質,包括行為習慣素質、人際交往素質、身體運動素質等。(2)結構性素質與滲透性素質。結構性素質包括智力商數(IQ)、情緒商數(EQ)、行為商數(AQ);滲透性素質是指人的思想道德,它滲透于人的智商、情商和行商各個方面,并通過它們起作用。(3)單一素質與綜合素質。單一素質是指某一方面素質;綜合素質是指人的整體素質或各方面素質的綜合,是指具有寬廣知識基礎和多方面能力,能夠敏捷思維、快速地解決復雜的實際問題。
來自企業的聲音則認為“軟技能”是“工作過程中的計劃、系統性思考、靈活性和創造力”,“相對崗位的‘硬技能’而言,‘軟技能’即職業意識和職業精神”。
顯然,“軟技能”隨著社會的發展而被賦予不同的內涵,而且社會制度、文化傳統背景,甚至企業文化的差異都會對人才“軟技能”提出不同要求,因此,我們很難對其下一個準確的定義。綜合起來,筆者認為,高職學生除了掌握專業方面的技能外,還應具備以下幾種“軟技能”。
1. 知識遷移能力 現代科技發展迅速,崗位要求變化很快,專業技術和知識更新的周期縮短,學生不可能在學校學到他終身所用的知識。從崗位要求看,21世紀的全球化浪潮使每個行業、每個人都面臨外部環境急劇變化和調適理念、調整心理、調理技能的挑戰。新的市場規則和國際標準,現代管理模式和靈活的經營方式,綜合的素質和發展的技能,都有待于人們去學習、掌握和養成。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促使企業改進運作方式,引進經營管理的理念和方法,改進生產技術和設備,而這些都需要它的員工具有這種應變能力。學生在學校學到的知識,難以滿足企業對員工的要求。椐統計,進入20世紀90年代,每隔4年,就有75%的知識被更新。換句話說,一名大學生進校第一年所學習的知識,到他畢業時,75%已經需要重新審視。知識更新的加快,要求學生學到的不僅僅是具體的知識技能,還有學習的方法和能力,能夠將學到的知識遷移到不斷變化的領域中,以適應崗位的變動和技術能級的提升。
2. 人際交往能力 現代企業招聘人員,無一例外強調要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即便是技術職位招聘也是如此。具有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的人,能對物質環境和人際關系的不斷變化作出迅速的調整、適應,有較強的表達能力,能準確、流利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富有同情心,具有團隊精神,包括善于與團隊其他人溝通協調,能扮演適當的角色,勇于承擔責任,樂于助人,能很快獲得他人的認可,在工作中能得心應手。
3. 分析、創新能力 在知識經濟和信息迅猛發展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企業更青睞那些能有效整合信息并能準確和富有創造性地使用信息,有很強的執行能力又善于獨立思考,能不斷地尋找更好的方式方法,不斷創新的人。相反,呆板、按部就班的人則不受歡迎。
4. 人文素質修養 包括人文和社會科學方面的知識,如語言學、文學藝術、歷史學、心理學、經濟、法律、哲學等方面的基本知識。這些知識能提高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文化修養和審美情趣,健全人的心智,開拓人的視野,使人從不同角度和層次上認識世界、了解社會。具備一定的人文素質修養,能很快地融入企業的文化中,受到企業的歡迎。
5. 心理素質 現代社會里,勞動者所從事的工作往往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工作崗位變化較多、較快是發展趨勢。因此,現代工作崗位要求從業者必須具備耐挫力、應變力、發展力,以適應從業后可能遇到的各種變化。此外,高職生往往從事的是第一線崗位的生產、服務工作,有可能遇到工作環境差,待遇也不令人滿意的情況,這就要求從業者要有吃苦耐勞的心理準備,正視現實,以積極的生存心態與發展需求去應對,養成良好的就業信念與從業心理。
三、培養學生“軟技能”的途徑
“軟技能”的培養是一個系統工程,不是增開一兩門課程就能達到的。目前,我國高職教育中加強學生實踐教學、動手能力培養的教學改革在各方面的努力下,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果。但在加強學生綜合素質方面的教學改革力度不是很大。究其原因有多方面,而最為主要的是觀念陳舊,很多人認為,高職教育只要教會學生一技之長,拿到一張畢業文憑就可以了,甚至將高職教育等同于職業技能培訓。這種“唯專業教育論”只重視專業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