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隨著經濟的發展,售后租回交易已經成為一種重要的融資手段。本文通過對售后租回交易的會計處理的國際比較,分析了我國與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美國對售后租回交易會計處理的立場。在此基礎上,結合售后租回交易的特點,提出了規范小部分租回交易和部分租回交易的會計處理原則。
【關鍵詞】 售后租回;國際比較;小部分租回;部分租回
售后租回交易是一種資產銷售和租賃相融合的一攬子交易,既包括對資產的銷售,又包括對資產的租賃。售后租回交易的雙方均具有雙重身份:一方既是銷售業務中的出售人,又是租賃業務中的承租人,故稱作“出售/承租人”(Seller-lessee);另一方既是銷售業務中的購買人,又是租賃業務中的出租人,故稱作“購買/出租人”(Purchaser-lessor)。因此,與一般的銷售交易和租賃交易相比,售后租回交易中資產的售價、租金之間具有很強的關聯性,且更為復雜。例如,出售/承租人在出售資產時售價高于公允價值,獲得部分融資,但在租賃資產時以高于市場租金的實際租金對購買方進行補償,超額部分作為融資成本。
售后租回業務會計處理的難點是如何將出售/承租人的銷售業務和租賃業務進行分解以及對相關損益的處理。而當租回資產只是出售資產的一小部分或一部分時,上述問題就尤為突出。我國的會計準則和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沒有對售后租回交易中僅租回一小部分或一部分資產給出具體規范,在一定程度上為利潤操縱留下了空間,也造成了會計實務的差異,有必要進行進一步規范。
一、 售后租回交易會計處理的國際比較
售后租回交易的特殊性受到了不同會計準則制定機構的重視,我國的會計準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和美國會計準則都對此進行了相應的規范。
由于我國的會計準則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基本趨同,盡管從準則的規定來看,我國《企業會計準則第21號——租賃》(CAS21)對售后租回業務的規范不如《國際會計準則第17號——租賃》(IAS17)的詳細,但應用指南和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在2008年注冊會計師考試全國統一考試輔導教材《會計》中的進一步說明和舉例表明,我國和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對售后租回交易處理的立場基本相同。
第一,CAS21和IAS17都指出,當“有確鑿證據表明售后租回交易是按照公允價值達成的,售價與資產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應當計入當期損益”。這表明我國和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都認為,只有售價等于資產的公允價值的時候,售后租回交易中的銷售交易和租賃交易才能分離并獨立核算,而此時的銷售損益才能立即確認。
第二,CAS21和IAS17都把售后租回交易分為兩類,一是售后租回交易形成經營租賃,二是售后租回交易形成融資租賃。并且從我國的應用指南和2008年注冊會計師考試全國統一考試輔導教材《會計》的舉例與IAS17附注說明可以看出,我國和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更強調對同一資產出售并租回,都沒有涉及僅租回一小部分資產或一部分資產時的交易應如何處理。
第三,我國和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對售后租回交易的損益處理原則一致,而無論是售后租回形成經營租賃還是融資租賃,CAS21和IAS17都沒有涉及銷售交易與租賃交易之間交互作用產生的影響:(1)如果售后租回交易被認定為經營租賃(損益處理見表1的舉例),在沒有確鑿證據表明售后租回交易是按公允價值達成的情況下,售價低于公允價值的,應確認為當期損益;如果損失將由低于市價的未來租賃付款額補償的,應將其遞延,并在預計資產使用期限內分攤。售價高于公允價值的,其高出公允價值的部分應予以遞延,并在預計資產的使用期限內攤銷;售后租回資產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的差額確認為當期損益。此外,IAS17更明確指出,如果售價不等于公允價值,且資產的賬面價值高于公允價值,必須將資產的賬面價值進行調整,調整到公允價值。(2)如果售后租回交易被認定為融資租賃,那么,這種交易實質上轉移了買主(即出租人)所保留的與該項租賃資產的所有權有關的全部風險和報酬,是出租人提供資金給承租人并以該項資產作為擔保。因此,售價與資產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在會計上均未實現,應予以遞延,并按該項租賃資產的折舊進度進行分攤,作為折舊費用的調整。
美國對租賃業務的規范較為具體,體現在FAS13、FAS28的相關規定中。美國除了將售后租回交易區分為經營租賃和融資租賃外,又根據出售/承租人對銷售資產保留的使用程度進一步特別區分了“小部分租回”和“部分租回”,并明確了兩類交易的損益處理原則:
第一,小部分租回。出售/承租人放棄了對銷售資產幾乎所有的使用權力,僅保留了小部分使用權力,即合理租金的現值不足銷售資產公允價值的10%(含10%),該售后租回交易為小部分租回。小部分租回交易中銷售交易和租賃交易可以視為獨立的交易。但如果租金不合理,那么要對銷售利潤進行調整,超額部分在租期內遞延。
第二,部分租回。出售/承租人保留了對銷售資產的部分使用權力(介于小部分使用權力和幾乎所有的使用權力之間),即合理租金的現值超過銷售資產公允價值的10%,且未滿足融資租賃的條件,該售后租回是部分租回。如果部分租回形成經營性租賃,銷售利潤超過最低融資租賃付款額現值的部分立即確認為銷售利潤;如果部分租回形成融資租賃,銷售利潤超過租賃資產入賬價值的部分立即確認為銷售利潤。
歸納起來,美國的規范具有如下特點:除了將租賃區分為經營租賃和融資租賃外,還將售后租回業務區分為小部分租回和部分租回,對進一步解決實務問題具有指導意義;售后租回交易產生的損益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與銷售資產相關的損益,一部分是與租賃資產相關的損益,且無論何種租回,兩部分損益都是可分解的。同時,在會計處理時更強調了實際租金與市場租金存在差異時,銷售損益確認時的調整,體現了租賃業務對銷售業務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對CAS21和IAS17進行了補充,并為豐富我國售后租回業務的會計核算規范提供了參考。
二、 小部分租回的會計處理
小部分租回,是指賣方將自制或外購的資產出售后,又將其中的一小部分從買方租回。一般而言,售后租回交易的目的可以區分為“銷售”、“使用”和“融資”,而小部分租回交易中租回資產的目的主要在于對資產的使用而不在于融資。如果不考慮租回的性質,而是簡單套用會計準則,就違背了實質重于形式原則;出售/承租人還可能利用現有會計準則的規定,在出售資產的同時租回很小一部分,即可將出售資產的損益遞延到以后租賃期內分攤,為企業操縱利潤提供了可乘之機。
要避免利用小部分租回操縱企業利潤,首先就要規范“小部分租回”的判定標準。滿足這一判定標準時,租回小部分資產不會對合同條款產生實質性的影響。那么,借鑒FAS28的做法,合理租金的現值不足出售資產公允價值的10%時(含10%),該項租回視為小部分租回,且無論小部分租回的資產形成經營租賃還是融資租賃,應當將銷售和租回作為獨立的交易分別進行核算。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對小部分租回交易進行分解時,其中的租賃應以公平交易為前提,為此,如果租回小部分的資產合同租金不合理,應將其調整為合理的市場租金,再確認遞延損益的金額。
【例1】 M公司2000年1月1日將一棟6 000平方米的辦公樓以30 000萬元的售價出售給N公司,同時與N公司簽訂租回協議,將其中500平方米的辦公樓租回自用,租期3年,租金每月按每平米1 200元計算,每年年末支付租賃費,租賃合同規定利率為10%。已知辦公樓使用壽命為50年(已使用20年),原值18 000萬元,已提折舊3 600萬元,殘值為零,大樓采用直線法進行折舊。租賃開始日該辦公大樓的公允價值為31 500萬元。該辦公樓的市場租金是每月每平方米1 600元。為了簡化處理,年末對遞延收益根據租金支付的比例(或根據資產的折舊進度)進行分攤,并不考慮出售資產的相關稅費及所得稅影響。
分析:合理租金的現值2 459.50萬<辦公大樓公允價值3 150萬
(31 500×10%),是小部分租回。
售價:30 000.00萬
資產的賬面價值:14 400.00萬
銷售利潤:15 600.00萬
租期內市場租金與合同租金差額的現值(折現率為10%):
614.88萬
立即確認的銷售利潤:16 214.88萬
從例1可以看出,小部分租回資產時,按CAS21處理銷售利潤15 600萬在三年租期內進行平均分攤,平滑了租期內的利潤;而如果按小部分租回處理,立即確認的利潤是16 214.88萬,三年租期內每年平均分攤的遞延損益是204.96萬。按小部分租回進行處理更能反映租回業務的經濟實質,并壓縮了利潤操縱空間。
三、 部分租回的會計處理
在部分租回業務中,出售/承租人保留了對銷售資產的部分使用權力,而銷售與資產使用和融資的界限不明顯,并難以準確劃分。借鑒FAS28的標準,合理租金的現值超過銷售資產公允價值的10%,且未滿足融資租賃的條件,視為部分租回。如果部分租回形成經營性租賃,租回資產的主要目的還是“使用”,銷售利潤超過最低融資租賃付款額現值的部分立即確認為銷售利潤;如果部分租回形成融資租賃,企業的主要目的是利用該租回資產進行部分融資,銷售利潤中超過租回資產市場租金現值占總資產公允價值比例的部分可以立即確認為銷售利潤,剩余部分應予以遞延。
【例2】 沿用【例1】,M將其中2 000平米的辦公樓租回自用,其他租賃條件與【例1】相同。
分析:辦公大樓公允價值3 150萬(3 1500×10%)<市場租金的現值9 549.51萬<辦公大樓公允價值28 350萬(31 500×90%),是部分租回,且形成經營性租賃。
售價:30 000.00萬
資產的賬面價值:14 400.00萬
銷售利潤:15 600.00萬
最低租賃付款額的現值(折現率為10%):7 162.73萬
立即確認的銷售利潤:8 437.27萬
【例3】沿用【例1】,M將500平米的辦公樓租回自用,租期25年,合同利率為5%,其他租賃條件與【例1】相同。
分析: 辦公大樓公允價值3 150萬(31 500×10%) <市場租金的現值17 647.42萬<辦公大樓公允價值28 350萬(31 500×90%),是部分租回。租回資產的租賃期占使用壽命的83.33%,形成融資租賃。租賃期內合理租金的現值為25 149.32萬。
售價:30 000.00萬
資產的賬面價值:14 400.00萬
銷售利潤:15 600.00萬
租賃期內合理租金的現值占總資產公允價值的比例:79.84%
立即確認的銷售利潤:3 145.10萬
四、 小結
在現代金融產業中,租賃占據著與銀行信貸、直接融資、信托、保險同樣重要的地位,已經成為“大金融”五大支柱之一。在西方發達國家,租賃更是僅次于銀行信貸的金融工具。未來的幾十年,隨著經濟的蓬勃發展,中國企業經過幾十年市場化運作和積累,將不斷進行產業更新和技術改造,這需要大量的成套設備、交通工具、專用機械等,而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已經證明了租賃是解決這些需求的最有效途徑。國內售后租回業務要想得到迅速發展,需要會計制度的進一步完善。進一步細化售后租回交易的會計處理,區分小部分租回和部分租回,為規范會計實務問題和促進售后租回交易的發展提供了基礎。●
【主要參考文獻】
[1] 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2006.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2).
[2] 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2008年注冊會計師考試全國統一考試輔導教材《會計》.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2008,(4).
[3] IASB.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 17: Leases.
[4] FASB, Statement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No. 13:Accounting for Leases.
[5]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