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從高職高專會計專業理論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的現狀分析入手,以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系統整合為起點,以培養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為目的,提出了會計專業任務驅動、項目導向的教學模式,并提出了部分課程的可行性實施方案。
【關鍵詞】 會計教學現狀; 任務驅動項目導向模式; 實施方案
高職高專會計專業,改革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是其自身發展的客觀要求。筆者在學習《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的基礎上,結合二十多年來從事會計專業教學工作的經歷,分析了會計專業教學的現狀;研究提出了會計專業任務驅動、項目導向的教學模式。
一、會計專業工學結合,實踐能力培養現狀分析
教育部(教高〔2006〕16號)文件提出了“大力推行工學結合,突出實踐能力培養,改革人才培養模式”的要求,作為一線教師,迫切需要聯系實際并結合學科具體情況,提出切實可行的方法,將文件精神落到實處。筆者在對唐山市部分企事業單位調研(調研報告另文)、結合會計教學分析發現,在推行工學結合,突出實踐能力培養過程中存在下列情況:
(一)一般企事業單位不支持會計專業學生的工學結合
學生到企事業單位會計部門實習,由于業務不熟不能給其增效,還難免給其會計等部門增加工作量,且企事業單位不愿讓學生知悉其商業秘密;企業作為市場主體,謀求的是利益最大化,不愿主動為社會培養技能性人才,甚至是與自己競爭的人才;企業參與工學結合的費用不能列入成本,也不能減免教育附加稅,抑制了企業參與工學結合的積極性。所以,該實習很難使學生了解企事業單位經濟活動會計核算的全過程,僅重復性地處理簡單的經濟業務,達不到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目的。
(二)模擬實習的會計業務重復操作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為增強學生的職業能力(職業能力包括言語理解、判斷推理、數量關系、資料分析、思維策略),目前大部分學校推行模擬實習。但一般未能涵蓋會計課程以外的更多課程,且重復處理的會計業務操作多,有的雖增加了一些諸如投資、減值準備等業務操作也是少之又少欠缺系統性,該模擬實習很難達到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目的。
面對推行工學結合,突出實踐能力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實際情況,面對高職高專教育肩負著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的使命,筆者提出了會計專業任務驅動、項目導向的教學模式。
二、會計專業任務驅動、項目導向教學模式
會計專業任務驅動、項目導向教學模式是將會計專業部分或絕大部分課程進行整合,以穿插整個會計專業課程的主體任務為驅動,以將任務劃分為若干應用項目為導向,引導學生在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動態過程中,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進而完成任務項目的教學模式。
會計專業任務驅動、項目導向教學模式的構建是一項系統工程,可以先從部分課程整合提出主體任務,再劃分為若干應用項目試點開始,在不斷總結、探索的基礎上,逐步完善到絕大部分課程實施任務驅動、項目導向教學模式。
(一)會計專業部分課程整合后的主體任務
會計專業的主要課程有:《計算機知識》、《數據庫原理與應用》、《計算機網絡基礎》、《經濟應用文寫作》、《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基礎會計》、《財務會計》、《成本會計》、《會計電算化》、《財務管理》、《管理會計》、《會計報表分析》、《經濟數學》等,對上列課程進行整合后,可以提出如下主體任務:
1.整合《計算機知識》、《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基礎會計》、《財務會計》、《成本會計》、《會計電算化》課程,提出如下任務:根據企事業單位發生的經濟業務、事項,利用手工和電算化會計軟件,進行成本計算、會計核算,會計信息披露。
2.整合《經濟應用文寫作》、《數據庫原理與應用》、《財務管理》、《會計報表分析》課程,提出如下任務:運用手工或計算機相關軟件對會計信息進行財務分析、撰寫財務分析報告。
3.整合《計算機網絡基礎》、《管理會計》、《經濟數學》課程,提出如下任務:運用手工或計算機相關軟件預測經濟活動。
任務驅動使學習目標得到明確,在學習的各階段圍繞一個既定目標,有重點地學習相關知識和熟練掌握其操作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興趣。
(二)會計專業部分課程整合后主體任務下的項目導向
主體任務下的各個項目導向內容應該能自成一體,構建全方位的融入基礎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的結構,明確項目涉及的學科內容,完成項目時間、方式、考核方法等,以便在任務驅動、項目導向實施過程中,學生比較容易地把握,教師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給予幫助。
將會計專業部分課程整合后提出任務驅動的主體任務,在主體任務下將課程整合為六個項目,整合課程的目的在于,節約基礎課程課時,增加專業課程動手操作課時,實現培養技能型專門人才的目標。
按學期完成六個項目導向的學業后,分五個級次考評學生的會計職業能力。五次考評方案如下:
1.完成第一至第二個項目導向學業的為第一級,第二學期期末考評學生本級次的會計職業能力,評定成績最高為70分。
2.完成第一至第三個項目導向學業的為第二級,第三學期期末考評學生本級次的會計職業能力,評定成績最高為80分。
3.完成第一至第四個項目導向學業的為第三級,第四學期期末考評學生本級次的會計職業能力,評定成績最高為90分。
4.完成第一至第五個項目導向學業的為第四級,第五學期期末考評學生本級次的會計職業能力,評定成績最高為95分。
5.完成第一至第六個項目導向學業的為第五級,第六學期期末考評學生本級次的會計職業能力,評定成績最高為100分。
畢業論文成績按會計職業能力成績
×60%+畢業論文分數×40%計算。
三、會計專業任務驅動、項目導向教學模式的實施方案
(一)第一項目導向
1.涉及課程
《計算機知識》、《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基礎會計》。
2.導向內容
(1)掌握本項目所涉及課程的基礎理論知識。
(2)掌握下列操作技能:面對企業日常簡單的經濟業務、事項,審核或填制原始憑證,編制記賬憑證,開設并登記會計賬簿,編制利潤表和資產負債表。
3.完成方式
(1)跟班聽課學習本項目所涉及課程,參加閉卷測試本項目所涉及課程的基礎理論知識。
(2)完成本項目導向2.⑵操作,提交紙質裝訂后的記賬憑證(附相關原始憑證)、會計賬簿、利潤表和資產負債表。
4.完成時間
第一學期期末。
5.成績計算
《計算機知識》、《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期末成績=平時成績×40%+閉卷測試本項目所涉及課程基礎理論知識分數×60%
《基礎會計》期末成績=閉卷測試本項目所涉及課程的基礎理論知識分數×20%+操作技能分數×80%
(二)第二項目導向
1.涉及課程
《會計電算化》、《財務會計上》。
2.導向內容
⑴掌握本項目所涉及課程的基礎理論知識。
⑵掌握下列操作技能:在掌握此項以前項目導向2.⑵操作能力的基礎上,在第一項目3.⑵資料基礎上,處理出納崗位業務核算,存貨、日常銷售、應收預付業務核算及發出存貨成本的計算、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崗位的業務核算,金融資產與長期股權投資較簡單的業務核算;電算會計核算上機操作。
⑶考取會計證和會計電算化證。
3.完成方式
(1)跟班聽課學習本項目所涉及課程,參加閉卷測試本項目所涉及課程的基礎理論知識。
(2)完成本項目導向2.⑵操作,提交紙質會計賬簿、利潤表和資產負債表;電算會計核算提交機打裝訂后的記賬憑證(附相關原始憑證)、提交會計賬簿、報表信息存儲盤。
(3)跟班聽課學習或自學會計證、會計電算化證考試課程。
4.完成時間
第二學期期末。
5.成績計算
《會計電算化》期末成績=上機操作成績×40%+閉卷測試本項目所涉及課程基礎理論知識分數×30%+會計電算化證×30%
《財務會計上》期末成績=閉卷測試本項目所涉及課程的基礎理論知識分數×20%
+操作技能分數×80%
第一級會計職業能力成績=(閉卷測試本項目所涉及課程的基礎理論知識分數×20%+會計證、電算化證×30%+操作技能分數×50%)×80%
(三)第三項目導向
1.涉及課程
《經濟應用文寫作》、《財務會計下》和《成本會計》。
2.導向內容
(1)掌握本項目所涉及課程的基礎理論知識。
(2)掌握下列操作技能:在掌握此項以前項目導向2.⑵操作能力的基礎上,在第二項目3.⑵資料基礎上,處理流動和非流動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與政府補貼、利潤及其分配業務核算、編寫財務會計報告;供產銷業務核算和產品生產成本計算。
3.完成方式
(1)跟班聽課學習本項目所涉及課程,參加閉卷測試本項目所涉及課程的基礎理論知識。
(2)完成本項目導向2.⑵操作,提交紙質會計賬簿、利潤表、利潤分配表、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及有關附表;提交產品成本核算的費用分配表、成本計算、產成品入庫單等;提交紙質和電子版會計報表附注、財務情況說明書等。
4.完成時間
第三學期期末。
5.成績計算
《經濟應用文寫作》期末成績=閉卷測試本項目所涉及課程基礎理論知識分數
×20%+會計報表附注×40%+財務情況說明書×40%
《財務會計下》期末成績=閉卷測試本項目所涉及課程的基礎理論知識分數×20%
+操作技能分數×80%
《成本會計》期末成績=閉卷測試本項目所涉及課程的基礎理論知識分數×20%+操作技能分數×80%
第二級會計職業能力成績=(閉卷測試本項目所涉及課程的基礎理論知識分數×20%+會計報表附注、財務情況說明書+財務會計操作技能分數×50%+成本會計操作技能分數×30%)×85%
(四)第四項目導向
1.涉及課程
《會計報表分析》和《經濟數學》。
2.導向內容
(1)掌握本項目所涉及課程的基礎理論知識。
(2)掌握下列操作技能:在掌握此項以前項目導向2.⑵操作能力的基礎上,利用第三項目3.⑵資料,運用經濟數學理論,分析會計報表、編寫會計報表分析相關報告。
3.完成方式
(1)跟班聽課學習本項目所涉及課程,參加閉卷測試本項目所涉及課程的基礎理論知識。
(2)完成本項目導向2.⑵操作,提交紙質或電子版會計報表分析相關報告。
4.完成時間
第四學期期末。
5.成績計算
《經濟數學》期末成績=平時成績×40%
+閉卷測試本項目所涉及課程基礎理論知識分數×60%
《會計報表分析》期末成績=閉卷測試本項目所涉及課程的基礎理論知識分數
×20%+會計報表分析相關報告×80%
第三級會計職業能力成績=(閉卷測試本項目所涉及課程的基礎理論知識分數×20%+會計報表分析相關報告[注1]
×80%)×90%
[注1]會計報表分析相關報告所用基礎數據與第三項目3.⑵數據不符的,會計報表分析相關報告成績按不高于60分評定。
(五)第五項目導向
1.涉及課程
《數據庫原理與應用》、《財務管理》。
2.導向內容
(1)掌握本項目所涉及課程的基礎理論知識。
(2)掌握下列操作技能:在掌握此項以前項目導向2.⑵操作能力的基礎上,利用第三項目3.⑵資料,運用數據庫原理與應用等方面的知識、技能、財務管理基本理論,完成財務管理實務操作。
3.完成方式
(1)跟班聽課學習本項目所涉及課程,參加閉卷測試本項目所涉及課程的基礎理論知識。
(2)完成本項目導向2.⑵操作,提交紙質或電子版財務管理分析報告、預測方案等。
4.完成時間
第五學期期末。
5.成績計算
《數據庫原理與應用》期末成績=平時成績×40%+閉卷測試本項目所涉及課程基礎理論知識分數×60%
《財務管理》期末成績=閉卷測試本項目所涉及課程的基礎理論知識分數×20%+財務管理分析報告、預測方案×80%
第四級會計職業能力成績=(閉卷測試本項目所涉及課程的基礎理論知識分數×20%+財務管理分析報告、預測方案[注2]×80%)×95%
[注2]財務管理分析報告、預測方案所用基礎數據與第三項目3.⑵數據不符的,財務管理分析報告、預測方案成績按不高于60分評定。
(六)第六項目導向
1.涉及課程
《計算機網絡基礎》和《管理會計》。
2.導向內容
(1)掌握本項目所涉及課程的基礎理論知識。
(2)掌握下列操作技能:在掌握此項以前項目導向2.⑵操作能力的基礎上,利用第三項目3.⑵資料,運用計算機網絡等方面的知識、技能、管理會計基本理論,完成管理會計實務操作。
3.完成方式
(1)跟班聽課學習或自學本項目所涉及課程,參加閉卷測試本項目所涉及課程的基礎理論知識。
(2)完成本項目導向2.⑵操作,提交紙質或電子版管理會計分析、預測、決策報告。
4.完成時間
第六學期期末。
5.成績計算
《計算機網絡基礎》期末成績=閉卷測試本項目所涉及課程基礎理論知識分數
×30%+平時上機操作成績×70%
《管理會計》期末成績=閉卷測試本項目所涉及課程的基礎理論知識分數×20%+會計報表分析相關報告×80%
第五級會計職業能力成績=(閉卷測試本項目所涉及課程的基礎理論知識分數×20%+管理會計分析、預測、決策報告 [注3]×80%)×100%
[注3] 管理會計實訓報告所用基礎數據與第三項目3.⑵數據不符的,管理會計實訓報告成績按不高于60分評定。
結束語:世界是綜合的,在實際生活中找不到一個純粹的數學問題,也找不到一個單純的會計問題。一直以來,教師多側重于對所教課程的探究和分析,忽略了課程之間的聯系;會計專業任務驅動、項目導向教學模式的核心旨在改變傳統的教與學,使學生成為“我要學”的學習主體。
由于篇幅所限,筆者對會計專業全部課程的任務驅動、項目導向教學模式的構建等問題將另文研討。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改革之路漫漫其修遠兮,作為一線教師吾將上下而求索,為完成培養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的使命,奉獻綿薄之力。●
【參考資料】
[1] 鄧澤民,侯金柱,著.職業教育教學設計.中國鐵道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
[2] 鄧澤民.侯金柱,著.職業教育課程設計.中國鐵道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
[3] 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年16號.
[4] 教育部關于以就業為導向深化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見.教高2004年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