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同一道題由于采用了不同的解題方法,其效果也會有所不同。本文將采用列表法解析會計師考生們所遇到的一難點例題,以幫助考生們強化做題思路。
【關鍵詞】 列表; 做題; 思路; 所得稅綜合題
下面這一道題是2007年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東奧會計在線組編制的,中級會計實務輕松過關(1)第217頁的例題2,此例題是關于所得稅會計方面的綜合性題例,盡管該資料附有答案解析,但更多的考生看不懂此題的標準答案。針對這一事實,筆者曾多次在會計師培訓教學點用列表的方法解析過此例題,效果很好,考生們聽后有撥云見日、柳暗花明之感。下面筆者將用此方法解析該例題,以幫助會計師考生自學時很好地學習和把握這一內容,并希望通過此例題的解析能起到舉一反三的作用。
例:長江公司2006年起股票在境外上市,2007年和2008年除固定資產折舊因素外未發生其他暫時性差異,2009年全年實現的稅前會計利潤為12500000元。該公司2007年所得稅率為33%,從2008年起所得稅率調整為15%(非預期稅率)。由于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產生的遞延所得稅資產預計可以轉回,2006年12月31日“遞延所得稅資產”科目余額為330000元,“遞延所得稅負債”科目余額為165000元,該公司2007年至2009年其他有關資料如下:
(1)長江公司2007年1月1日開始使用的某項固定資產原價960000元,會計上采用直線法分2年計提折舊,稅法規定,按直線法分5年計提折舊(假設不考慮凈殘值因素)。
(2)長江公司2009年1月1日對甲企業的投資,占甲企業40%的股份,采用權益法核算。2009年度甲企業實現的凈利潤為9500000元(甲企業的所得稅率為10%),按稅法規定,長期股權投資收益以被投資企業宣告分配利潤時計算交納所得稅。
(3)長江公司2009年12月31日應收賬款余額600000元(不考慮其它應收款),按賬齡分析法計提壞賬準備6000元。按稅法規定,壞賬準備按期末應收賬款余額的5‰計提,可在交納所得稅前扣除。2009年計提壞賬準備前,“壞賬準備”科目無貸方余額。
(4)長江公司2009年12月31日存貨賬面實際成本8655000元,期末可變現凈值8600000元,存貨按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法計價,以前年度該存貨未計提存貨跌價準備。按稅法規定,存貨變現損失以實際發生的損失在交納所得稅前扣除。
要求:(1)計算2007年1月1日開始使用的某項固定資產在2007年12月31日、2008年12月31日和2009年12月31日的賬面價值,計稅基礎和暫時性差異。
(2)計算長江公司2007年12月31日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的余額及2007年發生額。
(3)計算長江公司2008年12月31日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的余額及2008年發生額。
(4)計算長江公司2009年12月31日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的余額及2009年發生額。
(5)計算長江公司2009年應交所得稅,并編制與所得稅有關的會計分錄。
解析過程:
要求(1):(見表1、表2)
要求(2):(見表3、表4))
可抵扣暫時性差異:
由于固定資產項目本年發生的可抵扣暫時性差異=264 000
期末余額=期初余額+本期發生-本期轉回
=1 000 000+264 000-0=1 264 000
遞延所得稅資產:
期初余額(借)=330 000(已知的)
期末余額=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期末余額(1 264 000)×33%=417 120
本期借方發生額=期末余額-期初余額=417 120-330 000
=87 120>0(在借方)
或=當年發生可抵扣暫時性差異(264 000)×33%=87 120
應納稅暫時性差異:
本期發生=0
本期轉回=0
期末余額=期初余額+本期發生-本期轉回=500000+0-0
=500 000
遞延所得稅負債:
期初余額(已知)=165 000
期末余額=應納稅暫時性差異期末余額×33%
=500 000×33%=165 000
本期發生額=165 000-165 000=0(或=0×33%=0)
要求(3):
可抵扣暫時性差異:(見表5)
期初余額(上期期末)=1 264 000
本期發生=288000(屬于固定資產項目的)
本期轉回=0
期末余額=1 264 000+288 000-0=1 552 000
遞延所得稅資產:
期初余額(上期期末)=417 120
期末余額=1 552 000×15%=232 800
本期貸方發生額=232 800-417 120=-184 320<0(在貸方)
筆者曾經歸納總結過一個通用公式,專門用于計算稅率變動,當年遞延所得稅資產或負債科目的數額,并能根據計算結果的正負方向確定其數(N)是在借方,還是在貸方,現將此公式再次介紹如下:
N>0時,資產在借方,負債在貸方
N<0時,資產在貸方,負債在借方
應納稅暫時性差異:(見表6)
期初余額(上期期末)=500 000
本期發生=0
本期轉回=0
期末余額=500 000+0-0=500 000
遞延所得稅負債:
期初余額(上期期末)=165 000
期末余額=500 000×15%=75 000
本期借方發生額=75 000-165 000=-90 000<0(在借方)
要求(4):
可抵扣暫時性差異:(見表7、表8)
期初余額(上期期末)=1 552 000
本期發生=55 000+3 000=58 000
本期轉回=152 000
期末余額=1 552 000+58 000-152 000=1 458 000
遞延所得稅資產:
期初余額(上期期末)=232 800
期末余額=1 458 000×15%=218 700
本期貸方發生額=218 700-232 800=-14 100<0(在貸方)
會計處理:
借:所得稅費用 211 111.11
貸:遞延所得稅負債 211 111.11
要求(5):
①應交所得稅=(12 500 000-3 800 000-152 000+55 000
+3 000)×15%=1 290900
②遞延所得稅資產期末余額=218 700
③遞延所得稅資產期初余額=232 800
④遞延所得稅資產本期貸方發生額=14 100
⑤遞延所得稅負債期末余額=286 111.11
⑥遞延所得稅負債期初余額=75 000
⑦遞延所得稅負債本期貸方發生額=211 111.11
⑧所得稅費用=1 290 900+(286 111.11-75 000)-(218 700
-232 800)=1 516 111.11
⑨會計分錄:
借:所得稅費用1 516 111.11
貸:遞延所得稅資產 14 100
遞延所得稅負債211 111.11
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1 290 9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