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對國有企業進行績效管理過程中存在著對人力資本激勵不足的問題,使人力資本不能充分發揮積極性。本文試將附加價值理論引入到國有企業的績效管理體系中,在績效管理的過程中充分肯定“人”這一要素的重要性,并提出附加價值應在各利益相關者之間進行合理分配,以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
【關鍵詞】 附加價值;績效管理;和諧社會
一、引言
附加價值是經濟學中的概念,與馬克思提出的剩余價值的概念類似。在附加價值的計算過程中不把人力資本作為成本費用,認為人是創造價值的而不僅僅是消耗價值的勞動者,這一點與傳統的會計核算中利用利潤來計算收益的方法不同,是對績效管理方法的創新。把附加價值應用到企業績效管理中的成功實例是日本的京瓷公司,京瓷公司利用“單位時間附加價值”進行日常的會計核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本文在總結和分析了基于附加價值的企業績效管理的國內研究現狀的基礎上,提出了附加價值的概念和計算方法以及附加價值的分配方法。在分析了附加價值理論應用到國有企業績效管理中的條件的基礎上,針對我國目前國有企業績效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績效評價體系中引入附加價值后應增加的財務和非財務指標,使績效評價體系更兼顧員工和社會利益。
二、基于附加價值的企業績效管理的研究現狀
企業績效評價理論的發展與社會生產力水平和企業目標緊密相連,經歷了成本績效評價、財務績效評價、綜合績效評價的階段,發展到目前以企業價值為導向的績效管理評價模式。
企業價值導向的績效管理評價模式強調價值管理理念,反映企業的價值創造和盈利水平。其主要特征是以價值增值為終極目標,以價值評估為基礎,以價值動因為起點,以人本管理為成功實施的保障(何瑛,2005)。價值增值成為企業追求的目標,對績效的衡量轉變為對價值增值的衡量。企業每一項作業都會產生一定的價值,扣除各種成本后,各項作業最終累計為企業價值的增值,企業整體的價值增值是通過企業長期的價值增值活動實現的。在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的目標下,將員工績效與企業績效相關聯,企業績效評價已經從傳統的偏重于組織績效到偏重員工績效發展到對組織的管理和對雇員的管理相結合,強調組織績效要分解到個人,組織中的個人要判斷一項決策對公司價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