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隨著公允價值的廣泛運用,上市公司及其利益相關者非常迫切地希望了解公允價值給上市公司帶來的影響。本文著重對首次執行新準則時公允價值計量對上市公司股東權益的影響進行分析。
【關鍵詞】 新企業會計準則;公允價值;上市公司;股東權益
引言
從2007年1月1日起實施的新企業會計準則在堅持歷史成本基礎的前提下,更多強調公允價值的計量,將公允價值變動引起的企業損益直接列入利潤表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一項,說明今后的上市公司業績不僅依賴于企業自身的經營狀況,在一定程度上也依賴于企業無法通過自身活動控制的市場環境。
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38號——首次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首次執行企業會計準則后發生的會計政策變更,適用《企業會計準則第28 號——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和差錯更正》。證監會發布的《關于做好與新會計準則相關財務會計信息披露工作的通知》,要求各上市公司披露包括首次執行日股東權益調節表在內的新舊會計準則的差異調節表,以反映執行新會計準則對公司2006年度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的影響。
新會計準則的變化,特別是公允價值計量的引入,不但將對上市公司2007年年報業績產生較大影響,有些甚至會提前反映在上市公司2006年的年報中。
一、公允價值計量對上市公司股東權益的總體影響
與舊準則相比,新會計準則的核心是對一些變現能力強或變現可能較大的資產可以公允價值計算,采用報表披露日的價格,對財產進行重新估價。這一“重新估價”在上市公司2006年年報中得到了立竿見影的表現。表1說明了由于新舊會計準則差異給股東權益帶來的影響,截至2007年05月30日,在1451家上市公司披露的2006年年報中,在舊會計準則下股東權益合計34402.64億元,在新會計準則下股東權益合計37568.77億元,兩者相差3166.13億元,增長了9.2%(見表1)。

統計發現,新準則對上市公司股東權益的影響因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項:
(一)公允價值計量
新準則主要在金融工具、投資性房地產、非共同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債務重組和非貨幣性交易等方面采取了公允價值。在1451家上市公司披露的2006年年報中,由于公允價值計量造成的差異中房地產增值的貢獻度為1.3%,以公允價值計量的金融資產的貢獻度為7.95%,衍生金融產品增值的貢獻度為12.22%,三者合計21.47%,大大超過股東權益的增長率9.2%。由此可見,公允價值計量,特別是以公允價值計量的金融工具,對新舊會計準則股東權益差額的作用顯著。投資性房地產的貢獻度明顯不及金融工具,這主要由于投資性房地產使用公允價值模式需要具備特定的限制條件。
?。ǘ┧枚?br/> 按照新準則,企業在取得資產、負債時,應當確定其計稅基礎。資產、負債的賬面價值與其計稅基礎存在差異的,應當按照新準則規定確認所產生的遞延所得稅資產或遞延所得稅負債。
(三)長期股權投資差額
按照新準則,在首次執行日,屬于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產生的長期股權投資,尚未攤銷完畢的股權投資差額應全額沖銷,并調整留存收益。其他采用權益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存在股權投資貸方差額的,應沖銷貸方差額,調整留存收益。新準則明確了股權投資差額的處理方法,雖然影響金額較大,但卻是確定的。
?。ㄋ模┥贁倒蓶|權益
按照舊準則,少數股東權益在合并資產負債表中負債和股東權益之外單獨列示,而在新準則下作為股東權益的一部分,在所有者權益項目下列示,由此對上市公司合并報表的股東權益產生較大的影響,但不影響權益總額。
二、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值計量及其影響
投資性房地產,是指能夠單獨計量和出售的,企業為賺取租金或資本增值而持有的房地產,包括已出租的建筑物、已出租或持有并準備增值后轉讓的土地使用權等。投資性房地產有成本模式與公允價值模式兩種可選擇的計量模式,在有確鑿證據表明其公允價值能夠持續可靠取得的,企業可以采用公允價值計量模式。采用公允價值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的折舊、減值或土地使用權攤銷價值直接反映在公允價值變動中,并通過“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對企業利潤產生影響,而不再單獨計提。
受此影響,在目前房地產價格處于持續上漲的背景下,擁有用于出租的建筑物或持有待升值的土地使用權的商業、房地產類企業,會受到利好的影響。但是,房地產開發企業所擁有的待出售房屋建筑物,是作為企業的存貨核算的,其計價基礎仍采用成本模式,并不受公允價值升值的影響。該類企業即使為了適用公允價值計量模式,而將其持有的房屋建筑物改售為租,在準則實施的第一年,其公允價值超過賬面成本的部分也只能調整期初的股東權益,而不會影響當年的利潤。
統計資料表明,只有極少數上市公司的投資性房地產采用公允價值計量模式,許多公司并沒有像投資者預期的那樣對投資性房地產采取公允價值模式計量。截至4月27日,在已披露年報的1303家上市公司中,僅9家上市公司選擇公允價值計量模式,并對股東權益進行了追溯調整(見表2)。涉及金額最大的是中國銀行,高達33.18億元,調整金額最小的則是武漢塑料,僅140.11萬元。而陸家嘴、中國國貿等被市場寄予厚望的公司卻不在此列。

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相比,新會計準則確定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的標準更為嚴格,要求公司應從活躍的房地產交易市場上取得同類或類似房地產的市場價格其他相關信息,而不允許公司采用估值技術確定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值。同一企業也只能用一種模式對所有投資性房地產進行后續計量,不得同時采用兩種模式;而已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也不得通過會計政策變更轉為成本模式。因此在新會計準則實施的第一年,只有極少數上市公司選擇公允價值模式也在情理之中。以公允價值模式核算的投資性房地產的影響還要留待以后各期的具體情況在進行分析。
三、金融工具的公允價值計量及其影響
根據新會計準則規定,交易性金融資產應當按公允價值計量,公允價值變動形成的利得或損失,應當計入當期損益;可供出crxy1SQamSjatKkXN9WMVFrpmPtRswVHYewJOgXlEUc=售金融資產應當按公允價值計量,公允價值變動形成的利得或損失,應當直接計入資本公積,直至該金融資產終止確認時再轉出,計入當期損益;衍生金融工具一律以公允價值計量,從表外披露移到表內反映。這意味著,如果企業能夠較好地把握市場行情和動向,其業績即會隨“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增加而提升;相反,如果企業的投資策略與市場行情相左,其當期利潤就會因此受損。所以,公允價值計量屬性可以被認為是一把“雙刃劍”,與舊準則下使金融工具報告價值經常被低估的孰低法有很大不同。
與投資性房地產相比,上市公司在金融資產方面對新會計準則的應用要積極得多。根據相關統計,至4月23日已披露年報的1139家上市公司中,共246家公司股東權益調節表下“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以及可供出售金融資產”項目發生了調整,其中241家正向調整,5家公司負向調整,合計變動數值為539.17億元。在上述對可出售金融資產以公允價值進行調整的公司中,數值變動最大的是中國平安和中國人壽,這主要是由于兩家公司都處于保險行業。此外,還有21家公司的可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超過了1億元。對這些金融資產以公允價值進行調整,增加的不僅是2007年1月1日上市公司的股東權益,同時今年第一季度這些資產價值的變化還將直接體現在持股公司的一季度報表中,轉化為損益。
四、總結和展望
(一)總結
公允價值的使用要求相關市場必須具備活躍的交易,而我國尚處在市場經濟轉型階段,尚不夠成熟和規范。而且公允價值計量的技術難度系數較大,操作上比較困難,需要更多地依賴會計人員的專業判斷,這些都給公允價值的實際運用帶來困難。
總之,就目前情況看來,由于諸多原因,多數公司表現謹慎,新會計準則的首次執行對上市公司整體的股東權益不會帶來太大的影響。不過,一部分公司的股東權益已享受到新會計準則帶來的特別“增厚”。
(二)展望
新的會計準則2007年才正式實施,很多公司對公允價值計量的應用都表現得很謹慎,有關影響可能要到2008年甚至更晚些才會顯現。本文只是對首次執行新準則時公允價值計量對上市公司股東權益的影響做了一個初步的分析和探討,希望能夠拋磚引玉,為其他的研究人員的后續研究提供一點思路或借鑒。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企業會計準則[M]. 北京: 經濟科學出版社, 2006.
[2] 楊海叢. 我國運用公允價值計量的必要性與現實條件分析 [J].科技創業月刊. 2007,(4): 104-106.
[3] 秦敏. 淺談公允價值在我國會計中的運用 [J].中國農業會計.2007,(1): 4-6.
[4] 龍靜. 投資性房地產的會計準則比較及影響分析[J]. 中國房地產. 2007,(4):56-58.
[5] 楊輝. 廣泛應用公允價值進行計量——新會計準則的革命性變化[J]. 民航管理. 2007,(1): 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