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式教師培訓是采用參與式方法對在職教師進行的培訓,其本質的特征是通過活動實現教師在培訓中的有效參與,使教師在參與中獲得專業知識和能力的提升。甘肅省最早引入參與式教師培訓是在“中英甘肅基礎教育項目”中。該項目最初在臨夏州4個民族縣的小學、初中教師和全省的中等師范學校教師中普遍實施參與式教師培訓,之后逐步擴展到甘肅全省。目前參與式教師培訓已在西部許多省(區)推廣。此間,筆者以培訓者和課程開發者的身份參加了“中英甘肅基礎教育項目”的教師培訓工作,并在項目專家指導下參與了多本參與式教師培訓教材的編寫。近幾年,作為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重點課題——“甘肅省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參與式培訓效果追蹤研究”的主持人,筆者與課題組成員對接受過參與式培訓的農村教師進行了追蹤調查。通過對調查所收集資料的分析整理,以及對接受過參與式培訓的教師在他們自己教育教學中實施參與式教學情況及效果的了解,我們認
為參與式教師培訓是提高農村教師教學水平、促進農村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
一、農村教師培訓存在的問題及分析
對西部農村地區教師來講,由于學校大多處在交通不便的偏僻落后地區,學校經費又十分短缺,因此,他們很難接受到自己所需要的專業發展方面的培訓。在“中英甘肅基礎教育項目”實施初期,本課題組通過調查,發現甘肅臨夏州民族地區農村中小學教師工作數十年也很少有機會外出參加專業培訓。即使能夠參加一些上級教育部門安排的培訓活動,培訓也大多以專家講座方式進行,偏重于理論描述,培訓形式單一,教師基本上處于被動狀態,缺乏興趣和主動參與意識。調查中就有教師反映,以往參加的培訓對其專業發展幫助不大。有教師說:“培訓時講的東西不符合我們的實際,回來用不上。”“培訓配發的教材太深,看不明白,專家的報告理論性太強,聽不懂”。可以看出,脫離農村教師實際的培訓不但無益于教師專業提升,反而增加了農村教師的疑慮和負擔,不能有效地幫助農村教師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困難和問題,更難以幫助農村教師改變教育教學觀念。
本課題組了解到,農村教師希望通過培訓不僅僅能獲得新理論,得到新知識,更重要的是幫助他們掌握解決教育教學過程中各種問題的策略、方法和技巧。例如在回答“你所期待的教師培訓內容”這一問題時,有93%的教師選擇“指向農村中小學的實際問題”,有94%的教師選擇“與其他受訓者交流教學經驗”,有81.4%的教師選擇“對學科教學提供具體策略”。有68%的小學教師和52.38%的初中教師希望改變“講座式培訓方式”,認為最有幫助的培訓方式是專家與教師互動交流。他們特別希望能通過培訓與專家溝通,與其他教師交流經驗,學到有用的東西,了解別人在怎樣上課,明白自己的問題在哪里。這不僅反映出長期以來農村教師的培訓現狀,也反映出農村教師對培訓的強烈需求。因此,培訓內容缺乏針對性,培訓形式單調等問題,成為農村教師培訓亟待解決的問題。
與城市教師一樣,農村教師專業發展也是他們作為專業人員在專業思想到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專業心理品質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較成熟的發展過程。這一過程中需要不斷參加進修學習和專業培訓,才能不斷轉變教育觀念、改變知識結構、掌握新的教育方法。長期以來,廣大農村中小學教師的工作條件、學校環境、交流機會等,都比不上城鎮教師。而農村中小學教師的專業發展與他們個人的工作經歷、生活環境及個人發展意識等因素都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他們進修培訓的學習觀念、學習需求、學習方式和學習時間,進而影響到他們的專業發展。因此,尋找和提供一種基于農村、基于學校、基于課堂、基于教師,有助于教師專業發展,符合基礎教育新理念的有效培訓方式,應該是關注農村教師發展、參與農村教師培訓的教育培訓組織及培訓專家的目標和責任。正是基于這一背景,“中英甘肅基礎教育項目”教師培訓提供了最適宜于農村教師培訓需要的這樣一種新型培訓方式,即參與式教師培訓。從2002年至今,“中英甘肅基礎教育項目”一期和二期,一直在教師、校長培訓中積極倡導和實施參與式培訓。目前,不僅在縣級培訓、省級培訓、校本培訓中持續推行參與式培訓,而且這種培訓已經開始推向全國。
二、參與式教師培訓的特點
1.參與式教師培訓注重培訓過程中培訓者與教師的共同參與,讓教師明確參與式培訓必須依靠參與者的積極參與和主動作用的發揮。而且參與式培訓注重形成活躍、寬松、平等、和諧的培訓情景,有利于調動教師的主動參與熱情和創造力的發揮,使接受培訓成為教師自主、自動、自覺的行為。
2.參與式教師培訓可以將農村教師現有的知識、經驗通過交流充分展現出來,有利于培訓過程中所有參與者之間相互吸收、相互學習,并且在交流過程中生成新的知識。有許多教師長期任教于農村學校,積累了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其本身所具有的知識經驗就是一大筆財富,而參與式培訓也為教師充分展示他們的經驗提供了一個交流的平臺。
3.參與式培訓本身對教師具有極強的示范作用。參與式教師培訓改變了傳統的單向傳授知識的培訓模式。這種教師培訓模式提倡培訓者與教師之間的雙向交流,可以拓展教師主動學習的空間和領域,激發教師學習的動機,提高教師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教師親自參與活動過程,在參與中體驗和感受,便于他們回到實際課堂教學中的遷移操作。這對于他們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改變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授受地位,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參與性,改變傳統教學觀念下忽略學生主體的現象,都具有非常實際的意義和作用。
4.參與式培訓的組織形式有利于形成積極討論的交流氣氛,能充分體現教師參與的主體性,給培訓者與教師之間創造了一個平等對話的寬松安全的環境。每一位教師在培訓中都有機會發言,可以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在培訓過程中,教師之間互動的方式也靈活多樣,這使得教師參與的積極性大大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得到充分的發揮,從而達到比較好的培訓效果。
三、參與式教師培訓有效促進了農村教師的專業發展
課題組通過對接受過參與式培訓的臨夏州的東鄉縣、康樂縣、和政縣的部分農村學校教師進行追蹤調查,了解到教師在專業發展方面發生了積極的變化。
1.參與式培訓促進了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通過筆者開展的有關參與式教師培訓效果的調查發現,參與式教學所倡導的民主平等、共同參與的理念已被越來越多的教師所認可并運用到了實際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有69.8%的教師對參與式培訓給予了比較好的評價,認為“與講座式培訓相比較,參與式教師培訓的形式效果更好”。有一位老師說:“參與式培訓改變的不僅是我們的學習方式,同時也改變著我們的教育行為。”“參與式教學讓我對教師職業有了新的認識。”老師們普遍認為,經過參與式教師培訓后,他們對教育、教學、學生、學習等方面的認識都有了變化。談到參與式培訓的效果時,老師們常常提到的話題就是參與式教師培訓在改變自己觀念方面所起的作用。例如,在被問到“教學中你采用參與式教學方法最主要的原因”時,有59.5%的教師選擇回答“教學理念科學”。在對“參與式教學方法的運用是否改變了對學生的評價方式”的回答上,有46.4%的教師認為參與式教學方法的運用改變了自己對學生的評價方式;有78.9%的教師認為參與式教師培訓的形式非常好;有88.3%的教師回答自己在參與式課堂教學活動中基本實現了師生互動式的合作交流。在回答“參與式教師培訓對你改進教學、轉變觀念所提供的幫助”問題的選擇中,有46.5%的教師認為有很大幫助,有53.5%的教師認為有幫助。對學生的問卷結果說明,在老師采用的參與式教學中,有92.9%的學生認為自己都能積極參與。學生普遍認為,參與式教學使自己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有了一定提高。可見,參與式教師培訓在幫助教師形成新的教育觀念、轉化教育行為等方面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
2.參與式培訓促進了教師專業發展主體意識的提升。接受過參與式培訓的教師普遍認為,參與式教學沒有單一固定的形式,要求教師根據需要和教育教學的實際條件即興創造,促進學生的積極參與。分組討論、案例分析、角色扮演、訪談、辯論等都可以成為教學中經常使用的參與式方法。此外,為促進學生參與和增強學生體驗而設計的各種活動也要求教師對教學內容做全面準備,而且要能夠根據教育學和心理學理論靈活地處理各種突發問題,嫻熟地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技術,恰如其分地提出需要學生思考的問題。參與式教學不僅對教師提出了挑戰,更重要的是為教師充分挖掘自身潛力、施展才華、發揮工作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使他們的專業素質在組織參與式教學的實踐中得到提升。有一位被調查的教師說:“自從接受了參與式培訓之后,自己不僅對教師職業有了新的認識,而且對自我也有了重新的認識。”“參與式教學也讓自己意識到自己所擁有的知識結構已經不再適應當前教育發展的需求,我必須不斷學習、不斷思考才能不斷地完善自己。”由于在參與式教師培訓過程中,參與者被要求不斷對自己的思想、行為、情感反應和學習策略進行反思,在與其他參與者的交流中不斷加深對自己的認識,因而他們的獨立意識和自我控制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他們在完全意義上成為自己發展的主體,學會了對自身行為進行控制,對未來的自我進行籌劃,從而為在專業水平上取得更大的進步提供可能性。由此可見,參與式教師培訓對于激發和喚醒教師專業發展的主體意識具有十分顯著的作用。
3.參與式培訓促進了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參與式教師培訓不僅改變了傳統教師培訓聽講座、記筆記的單向培訓方式,同時讓教師作為培訓活動的參與者參與到培訓活動之中以增強培訓活動中的教師合作意識,提高培訓效果,更重要的是接受參與式培訓以后,教師通過體驗能夠掌握參與式方法,提高參與式教學活動的設計和組織能力。回到學校后,在課堂教學中積極運用參與式方法,盡可能將有關理念和方法遷移到自己的教育教學中。
我們在本項目的調查中了解到,接受過參與式培訓的教師都在自己的教學中積極實踐參與式方法,并且教學能力從中得到一定的提高。問卷結果顯示,有97.7%的教師認為參與式教學的理念、方法對自己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參與式方法有比較大的幫助。有67.5%的教師認為采用參與式教學方法對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幫助比較大。在對被調查學校的課堂觀察中我們看到,盡管有的課堂活動設計并不是很好,但老師們都在積極嘗試運用參與式方法,努力為學生提供共同參與、主動學習的機會,說明了老師們的教學行為在發生變化。在我們觀察的25節課堂中,有18節采用了課桌分組擺放的形式。有的學校由中英項目配置的課桌就是六邊形的,這種形式本身就有利于學生之間的交流和討論。老師們采用比較多的參與式方法有小組討論、組間交流、師生問答、角色扮演等。他們在運用參與式教學方法的實踐過程中也經常在一起探討和交流經驗。調查中了解到,有55.7%的教師經常與其他教師討論參與式教學方法。他們認為,參與式教學對教師的課堂活動設計能力、教學的組織與駕馭能力都提出了比過去更高的要求。作為教師,在活動的設計與組織中應具備一定的水平和應變能力。同時他們也積極嘗試設計和組織各種活動,一方面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一方面也讓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有更多收獲。可以說,教師恰當、高效地使用參與式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