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快速升級換代的計算機領域的,應用軟件正不斷推陳出新。如何快速、高效地完成計算機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應用及創新,實現信息技術教育的跨越式發展,是擺在職業技術教育計算機老師面前的緊迫任務。
一、采用計算機“學、練、用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必要性
有人說,多媒體與信息高速公路是推動人類進入信息時代的兩個技術杠桿。網絡的發展,尤其是國際互聯網的出現,將信息時代的社會細胞(多媒體計算機和掌握了計算機技術的人)連成了一體,實現了人類智慧的連網,因此,開展網絡教學是信息時代的必然選擇。傳統的教學方法,指教師在教室里先講授理論知識,學生再到電腦室上機實踐,教學內容和教學秩序較易把握,但易造成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的枯燥和學生的不耐煩,軟件的操作效果更是無從展現;較新型的多媒體教室教學方式中,教師通過計算機多媒體的優勢和大屏幕的投影來展示教學內容和操作效果,借助計算機呈現的教育教學信息更趨明晰,更趨逼真,更具有感染力和震撼力,使學生的感知世界由模擬時代跨入數字時代。但由于學生只能欣賞式觀看學習,被動地接受知識。甚至有的只是把原來在黑板上展示的內容改在大屏幕上展示,把計算機的學習和上機實踐練習人為地割裂開來。采用計算機“學、練、用一體化”教學模式,能很好地解決上述問題,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
二、計算機“學、練、用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內涵及配置
所謂計算機“學、練、用”一體化教學模式,是指在電腦室一人一機的局域網環境下,通過局域網的電子教室軟件,老師的教、學生的學、電腦知識學習、技能的實踐練習、掌握應用以至創新都在電腦室里完成。時間可能是一節課或若干節課,學生在電腦室里用較短的時間完成從學習到應用的整個過程。隨著計算機硬件的迅猛發展,現在的一般計算機軟件都可勝任。當然,電腦室一定是連成一片的局域網(網卡、集線器HUB、雙絞線等),并且用專線或光纖和INTERNET國際互聯網相連,每臺計算機都有一套耳機,局域網里裝有電子教室軟件和相應的教學軟件。
三、計算機“學、練、用一體化”教學模式實施方式
1.講解、操作、演示的一體化方式
在這種一體化教學模式中,老師預先把文本和超文本進行高度的集成,突破傳統教材圖文結合的刻板模式,編創集圖、文、聲、樂、影像、動畫于一體、生動多姿的教學課件,通過局域網的電子教室軟件展示到每位同學的電腦屏幕上;老師在教師機上展示操作的每一個具體過程和內容,提示教材內在的邏輯關系,教師還可以多變換地講解、提問、設疑,啟發學生思考,開闊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老師講解演示完教學內容,再把預先設計好的教學任務讓學生在各自的計算機上完成,老師巡視指導每位學生完成任務的情況,學生也可通過電子教室軟件進行提問交流。學生剛剛看過老師的講解和演示操作,再通過自己的獨立操作,很快就會掌握知識,獲得技能。當學生完成這個教學“任務”之后,其實也已完成了一個從“學習知識——上機實踐——應用創作”的過程。基于多媒體的新穎性、獨特性、趣味性、直觀性,這種模式能強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另外,由于教學課件大多是教師自己制作的,對于在實際操作中學生可能出錯57bf4c74732f8bfe3d6d1ac130038476或易混淆的地方容易把握,教學時,重點難點突出;在講解演示過程中,教師可以及時調整教學進度、充分發揮教師的導航作用和調控作用;教師在演示過程中不需要板書,可充分利用課堂上的時間,成倍地加大信息量,重要的內容還可以重復播放,從而大大提高教學效率。
例如,在教學FLASH中的“引導圖層”時,教師把預先設計好的動畫課件“地球環繞太陽”通過局域網在每位同學的電腦屏幕上播放出來。地球、太陽各自轉動,地球又以優美的軌跡環繞太陽公轉的畫面,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全班同學,一個個目不轉睛、聚精會神。“下面,我們一起來做出這個動畫……”于是,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作熱情便油然而生。接著,教師便一步一步地演示整個制作過程,并把里面的知識點、注意點、難點、易錯點進行講解和點破。等到教師演示完成,學生也差不多已理解了七八分;隨后,要求每位學生在自己的電腦上獨立完成整個“地球環繞太陽”動畫的制作過程。最后,再讓學生根據所學知識,獨立創作動畫“烏龜賽跑”,當學生獨立創作完成這個動畫之后,在短短的時間里,他們已把知識轉化為自己的創作能力了。
2.CAI(計算機輔助教學)課件自學探究、老師指導的一體化方式
在這種一體化教學模式中,老師須預先從校園網、國際互聯網上搜集到與本課程相關的資料、教學視頻、題庫、課件,或老師自制的本課課件,放在教師機上,由學生自由選擇下載、觀看,學習研究。學生在獨立探究學習時,如遇到不明之處,學生可互相啟發幫助,或通過網上舉手向老師提問,由老師單獨指導。學生通過課件的人機交互功能掌握知識和操作要點之后,老師可通過局域網向全體學生提出本課程的上機操作任務,學生在本機上操作完成本課的任務,并全部上傳到教師機,完成上機作業。學生完成作業之時,也是學生完成整個“自學知識——上機實踐——應用創作”的過程。基于這種模式,學生由被動地接受知識變成了主動地探求知識,從被動地學到主動地學,從生搬硬套、死記硬背地學到帶著任務、解決實際問題地學,從按部就班地學到自定步調、自定目標地學,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了敢于探索、勇于實踐的精神。在這種多媒體網絡教室的環境中,計算機能夠發揮個別化和交互性的特長,學生能夠獨立地參與學習活動,可以自行調節學習進度,使教學不僅適合大多數學生的要求,同時也為優等生和學習差的學生創造了發展的條件;既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也便于收集反饋信息,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培養。
例如,在教學EXCEL中的“數據排序”時,教師把自制的課件“數據排序”放在教師機上,由學生自行下載學習,教師只通過電子教室軟件監看/監聽功能,不離開座位,觀察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情況,監聽學生之間的討論。學生如有疑問,也可電子舉手,由教師進行遠程遙控,進行一對一的個別輔導。課件里面有四道難度漸進式的上機操作題,學生可自行練習操作,完成后上傳到教師機,由教師進行抽查。通過抽查和剛才的網上觀察,最后再進行總結。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和主動探求新知識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在信息社會生存的能力。
網絡教學是學校教育面臨信息時代的重大抉擇,網絡教學的開展給學校教學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隨著我國教育信息化進程的推進和網絡教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絡教學將成為一種流行的教學方式,計算機“學、練、用一體化”教學模式也將隨著網絡教學的發展成為一種主流的計算機教學模式。
(作者單位:廣東省普寧職業技術學校)
(責任編輯:劉福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