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閱讀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之一,教師在努力提高課堂閱讀教學效率的同時,要有目的地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讓學生運用多種閱讀方法進行自主閱讀,從而提高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幾年來,我在教學過程中就低年級的閱讀教學進行了一些嘗試。
一、激發興趣,使閱讀成為學生自身的強烈愿望
一位教育家說過:“興趣意味著自我活動。”要讓學生樂于讀,自愿讀,把閱讀作為自己學習、生活的需要,才能使其成為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有效途徑。面對剛入學的孩子,首先要讓他體會到讀書的樂趣,這時候,老師首先要引導他們讀一些感興趣的書籍,采取形式多樣的閱讀方式來激發孩子們的興趣,同時了解學生感興趣的是哪些讀物,做到心中有數。老師此時要充當的角色便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和孩子一起閱讀,不但要“引導”,而且要“激發”孩子內心的感受,讓他們體會到閱讀的快樂。我一般采取以下方法。
1.感受故事書的神奇
教學中,我適時選取一些適合小學生心理特點、與學生生活貼近的課外讀物或文章介紹給學生,讀給他們聽,讓他們有親近感。從開學的第一天起,我便有計劃地堅持每天利用早讀或者班隊活動課的時間,聲情并茂地講述一些孩子感興趣的故事,這樣耳濡目染,學生就會覺得書是那樣的神奇,覺得書里有很多故事在等著他去了解,故事的吸引力往往成為孩子進行課外閱讀的動力。其次,每堂課結束時,我都讓學生用故事或兒歌的形式記錄下自己的課堂感受,并鼓勵學生踴躍向“海之帆”文學社投稿。這既有利于發揮他們的主動性,又起到促進大家多讀書,爭相讀好書的作用。
2.調動學生讀書的欲望
留疑激趣是調動孩子讀書欲望的好方法。教師在講故事的時候,可以設置一些疑問,這樣一方面可以調動學生聽的興趣,另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的求知欲,激發他們想讀書的沖動。例如我在給學生們講完《狼和小羊》這一課之后問:狼吃了小羊了嗎?如果你是這只小羊你會怎樣做?學生們一下子來了興趣,這時我說:“想知道答案嗎?快看看《伊索寓言》吧,書里有好多好多有趣的故事。”課后,大部分孩子都會去找書看。其次,開展課外閱讀比賽和成果展覽也是調動讀書欲望的好方法。教學中,我設計了以小組為單位的“閱讀考級表”,學生人手一本《小學生大聲讀》。每日一詩,中午由值日小班長進行考級記星,一周一小結,得星最多的同學被評為本周讀書小標兵;一月一總結,看誰讀得多,得星多,評為班級閱讀明星。讓學生通過朗讀、背誦、講故事、談讀后感、講與課文相關的知識等形式匯報閱讀的成果,以檢驗大家的閱讀效果。這樣,學生就可以在閱讀的質和量上協調發展。
3.表演生趣,體會人物情感
當學生有了閱讀的沖動,老師可以利用課堂上的有效時間滲透一些讀書的方法。低年級的小學生對任何事都充滿了新鮮感,有強烈的表演欲望。如果教師在課堂上組織游戲、競賽、表演等實踐活動,寓教于樂,使每位同學都能參與,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不但學到了知識,而且感受到了參與的快樂。在平時的教學中,我經常組織各類游戲、競賽。二年級的《鮮花和星星》是首童話詩,課文勾畫出一幅栩栩如生、色彩明艷的圖畫,具有較強的音韻美和圖畫美。在學習時,我主要采取朗讀、表演和繪畫相結合的方法來組織教學。先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培養學生的語感。通過男女生比賽讀、同桌讀、小組讀、指名讀、配樂讀等形式開展比賽,分并對優勝者獎勵一顆星星或一朵小紅花。在學生讀得比較有韻律時,再讓學生拿出自制的鮮花和星星頭飾進行自創表演,選出“小小表演家”。在完成朗讀、背誦任務后,我又組織學生進行繪畫比賽,看誰是我們班的小畫家。學生的熱情又一次被激發出來,他們全神貫注地畫,體味到了學習語文的樂趣。低年級的課文如《狼和小羊》《狐貍和烏鴉》《青蛙看海》等都是非常適合表演的童話故事。教學中,我充分利用這些課文,定期組織學生開展分角色朗讀比賽、課本劇表演、手偶劇表演等,學生的閱讀興趣大大提高。
二、課內課外,使學生感受閱讀的快樂
隨著孩子閱讀的深入,老師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們充分利用語文實踐活動課這個平臺,多渠道、有選擇地讀書,這樣學生的閱讀能力會得到不斷的提高。
1.活動激趣
結合閱讀的內容,開展各種生動有趣的活動,提高孩子們閱讀的興趣。例如,利用每節課前兩分鐘的時間,讓學生講一個故事;開展“每周一詩”活動;在隊角、黑板報中開辟“我說格言”欄目,并日日更新;組建“好書交流中心”,等等。就連學校組織的大課間跳皮筋活動,我們班都別出心裁地將兒歌“三字經”編排成了活動過程中的主打歌。豐富多彩的活動平臺,有效地提高了學生閱讀的質量和效果,從生活中的點滴激發了學生閱讀的興趣。
2.家庭激趣
家校聯動,形成合力,往往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工作中我積極與家長聯系,取得家長的支持。開學第一天的家長會,我就要求家長每天抽出30分鐘的時間陪孩子讀書,每周給孩子買一本好書,每月帶孩子去一次書城,讓家長和孩子一起與書結下友誼。同時,開啟“童話坊”“談天說地”等由學生、家長自行命名的學生讀書匯報形式,共同享受讀書的樂趣。對于學生在家庭中的表現,由家長以打“★”的方式每天反饋在“家庭讀報反饋表”中,以便教師做出及時的總結、調整。一周下來,我以報喜電話的形式激勵家長和學生,促進家校聯動。
3.評比激趣
在班級中,開展諸如“新星閃爍”等綜合性評比活動。評比時,兼顧平時表現、活動表現、家庭表現等多方面因素,由老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表現優秀的同學授予“進步星”“新苗星”“成長星”等稱號,讓表現突出的同學參加“讀書星”的綜合評比,教師將大紅喜報寄給學生家長。這一系列評比對學生閱讀的興趣產生了持久的效果。
總之,在閱讀這塊神圣領地里,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應該積極探索,想方設法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興趣為先導,開啟學生思維的小馬達,培養他們的閱讀習慣,提高他們閱讀的樂趣,更重要的是讓他們找到閱讀的鑰匙。
(作者單位:山東省青島市城陽區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朱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