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校管理中,常規是最基本的工作規范。一個學校,做常規工作容易,把常規工作做好不容易,把常規工作做到極致就更不容易。因而我們要十分重視學校的常規管理工作,在常規管理中努力追求更高的境界,使學校富有特色。
一、讓常規“常”起來、新起來
我們時常發現,一個建成不久的學校,硬件設施可謂一流,可是,校園的環境和秩序卻有點亂:墻上的鞋印、球印、污漬,地上的煙頭、垃圾隨處可見,管理人員忙里忙外,還是問題不斷;工作常常是有布置、沒檢查、不落實;校長大會講、小會說,苦口婆心,工作卻起色不大。分析起來,造成這種問題的主要原因是沒有建立起科學高效的工作常規。“沒有常規,垃圾亂飛;常規不建,秩序混亂”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怎樣才能構建起科學高效的工作常規,且讓常規持續地發揮作用并充滿生機呢?
1.要構建一個明確可行的、科學性與人文性并重的工作常規
《山東省普通中小學管理基本規范(試行)》為我們規定了10個層面的工作規范,我們還要根據這個文件細化出學校部門常規和崗位常規等內容。部門常規如教學常規、德育常規、后勤常規等,崗位常規如校長、副校長、主任、教師、班主任、工勤人員常規、學生常規等。校長應遵循教育規律,立足校情,注重過程,科學管理,不浮躁,不盲從,不走形式,積極構建具有簡明性、公平性、參與性、校本性、穩定性和人文性的學校工作常規。工作常規簡明扼要,就易于操作;工作常規得到大多數干部、教職工和學生的認同,就會形成合力;工作常規符合本校的實際,就科學具體,不走形式。工作常規不能是權宜之計,不能松一陣緊一陣,寬嚴失常,松緊失度,讓人無所適從;工作常規要突出服務性,以情感人,讓教師、學生自覺認可和接受。只有這樣的常規,才能貫徹執行下去,也才能“常”起來。
2.領導干部要身體力行,模范執行常規
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都是面對所有師生的,每一個人都要認真執行,校長和領導干部不能有特權思想。“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各位領導干部要做執行常規的模范,做榜樣,善引領。只有這樣,學校工作常規才能“常”起來。
3.要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保障常規的有效執行和落實
再好的常規和制度,如果不檢查、不考核、不評估,也難以貫徹落實。校長要親自抓常規執行的檢查和評估,建立科學有效的考核機制,讓全體師生都感到眼前有目標、肩上有擔子、考核有獎懲。這樣,常規才能“常”起來。
4.常規需要與時俱進,讓常規常抓常新
校長要沉下去,下“深水”,在具體工作中指導、反思常規的執行情況、落實情況和師生的反應,及時修訂常規中與學校發展不相適應的內容。誠然,常規要有穩定性,但不可一成不變,要根據學校的發展狀況和實際需要不斷更新。例如教學常規,過去我們要求抓好備課、上課、輔導、作業布置與批改、考試5個環節,現在還要加上課后反思、電子備課和網絡作業等內容。
二、升華常規,構建和諧校園
有人把管理分成三個境界:技術境界、藝術境界和人生境界。前面我們討論的可以歸為第一個境界,現在就談一下藝術境界,即人際和諧的問題。新型管理者更應該認識到每一名員工的社會心理需求,將人當“人”看待,而不再是工作流程上的機械單位。為此就應善于傾聽別人的意見,重視人際溝通,提高下屬的滿足感,進而激發其工作積極性。筆者認為,對于我們校長來說,就是要著力構建和諧校園。學校不能沒有長遠規劃或沒有規劃,一味追求眼前利益,也不能追求豪華,忽視實用性、適用性和有效性。關鍵要在校園環境建設上,讓師生感到和諧。其中,校長要高度重視學科間的和諧發展。
在升學率的壓力下,學校各學科的課時、作業、學生重視程度都會發生偏斜,這就無形之中排列了學科的地位,出現了所謂的主科和副科。教師由此就會感到有高低貴賤之分,難以形成團隊意識,合作發展就會成為空話。因此,校長要積極引領教師轉變觀念,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全面落實課程改革為契機,努力成為促進學科間和諧發展的實踐者。同時,要完善學業水平和教學質量的評估機制,保障各學科教學質量不斷提高。校園環境與師生之間、教師之間、師生之間的和諧關系是學校發展的力量源泉,是學校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的“軟”實力。
三、堅持“三個發展”,追求更高境界
學校管理的至真境界是實現成功人生。筆者認為成功人生的具體指標就是讓教師得到發展,讓學生得到發展,讓學校得到發展。
人們常常認為,教師是一種職業,是謀生手段,這是非常狹隘的。事實上,我們的一線教師是如此平凡但不乏精神上的崇高!且不說于漪、陸懋征等教育名家的大愛人生,我們身邊的教師對教育事業的忠誠和追求就令人感動:他們日復一日地站在三尺講臺上,不計名利得失,只求把學生教會培養好。他們的孩子晚上沒人照料,就鎖在家里,任憑其哭鬧;父母親人住院不能在病床前守護;自身有病也不請假休息……他們心中想的就是把課教好,把作業改完,把學生輔導好,他們在自覺不自覺地追求著自己的人生價值。校長要積極引領教師把教育工作當作自己畢生的事業,做成功的教師。引領老師作好職業生涯規劃,將教學工作視為個人的人生志向,進而確定自己理想的教育目標,并為實現這一規劃目標撲下身子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去,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不斷促進自己的專業發展與成長。學校要為每一位教師制訂發展的“成長檔案袋”,詳細記錄每個教師取得的成績、教學的特點和不足,確定下一步的發展目標。教師檔案袋既是教師成長記錄、評價方式,又是一種學習工具、激勵措施和管理方法,它可以成為教師感受成長、體驗成功的有效途徑。教師個人感到發展了,成長了,就會充滿職業幸福感,這也就實現了自己的成功人生。
要通過對學生的常規管理狠抓學生的養成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學生養成了良好習慣,學習目的、學習目標明確,主動學習的要求就會越來越普遍和強烈,學風就會日益濃厚,學習成績就會有明顯提高,這樣就步入了學習的良性循環,他們就會感覺到自己的健康成長,從而就會在體驗成功、實現理想、追求卓越的氛圍中獲得最好的發展。
校長要積極思考學校發展的大問題,要在深入調研、廣泛征求意見、遵循教育規律的基礎上研制出符合實際的發展規劃。學校發展規劃能給全體師生描繪發展愿景,確立發展方向,明確發展步驟和工作措施,就會牽引師生努力工作,刻苦學習,為學校的發展作出積極的貢獻。同時,校長要高度重視學校文化建設,讓學校有靈魂、有正氣,讓師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正確的輿論導向和濃厚的文化氛圍。
記得筆者在金鄉二中當校長時,在學校以高分成功創建了省級規范化學校的那個周,就帶領師生制訂出了學校發展的三年規劃和五年規劃。在創建省規范化學校工作總結會上,力倡 “學校發展我發展”的理念,喊響了“情注金鄉二中,奮斗成就人生”的口號。同時,挖掘校訓“做一個優秀的中國人”的深刻內涵,從多個角度、多個層面積極營造“自強不息、奮發向上、團結協作、艱苦奮斗、敬業愛校、爭創一流”的濃厚氛圍。在這種文化氛圍的熏陶和引領下,金鄉二中一步一個腳印,邁出了學校發展的堅實步伐,實現了辦學條件、辦學規模、學校管理、教學質量、社會影響的五大跨越。廣大師生在學校的健康發展中收獲了成功的喜悅,學校領導一班人也在管理工作的實踐中得到了鍛煉,增長了才干,提升了境界,從而又推動了學校新的發展。
(作者單位:山東省金鄉縣教育局)
(責任編輯:劉福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