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賀孝忠踏上了三尺講臺,走上了教書育人之路。那一刻,“勤專業務、魅力育人”成了他對自己的定位和要求。選擇了就不后悔,決定了就不放棄。寒來暑往,30多年過去了,他飽嘗過村小的辛酸,面對過初中的艱難,挑戰過完中的崗位,接受過教師、主任、副校長、校長、教育局副局長等各個崗位的磨練。不同崗位的喜與憂、苦與樂,也讓他摸索出了一條務實創新之路,總結了很多獨到的見解。用他的話說,就是“奉獻、關愛、細節、創新”八個字。八個字,做起來太難啦!他正是吃透了,用好了這八個字,才成功地把遵義縣第一中學推向了歷史的制高點,推動著遵義縣教育事業繼往開來蓬勃發展。
一、細節成就完美 境界在于創新
多年的教書育人之路,不僅使賀孝忠掌握了過硬的專業技能,在教育教學管理上,也成了出類拔萃的人才。2005年,時任遵義縣教育局副局長9年的賀孝忠,又接受了組織的重托,兼任了遵義縣第一中學校長。
成就大業,就得從小事做起。做好小事,就得捕捉細節。遵義縣第一中學教師的業務素質是不容置疑的,只要有良好的教風和學風,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是順理成章的事。上任伊始,賀孝忠與學校領導班子經過認真分析研究,一場以師生儀表著裝、師德師風為切入點的教育活動在遵義縣一中拉開了帷幕。教育活動以師德、師風、學風、教風整頓為重點,組織學習了《細節決定成敗》《公務員禮儀》《教育人生》等文章,此后組織出臺了《師生禮儀規范》等一系列的規章制度。制度對進入教學區的男性師生不得蓄胡須、留長發,不得衣冠不整;女性師生不得穿低、透、露服裝,佩帶首飾,不得濃妝艷抹。很多人看來,這只是私人生活細節,但賀孝忠則不這樣認為,他認為這是一所學校的文明程度和精神風貌的集中體現。
山怕落石,事怕認真。動真格后,校園里衣著大方、言行得體、歡聲笑語等極富朝氣的局面很快出現了。師生精神風貌的改變,為推行新的育人理念、辦學方針奠定了基礎。他針對該校學生“最缺乏誠信,最怕吃苦,最不愿從小事做起,最貪圖享受”等普遍存在的“四最”現象,提出“知識只能改變生活,品格才能決定命運”,加強學生的道德品質修養;確立了“優化教育資源,實施精細管理,促進均衡發展,打造一流品牌”的興校方略;倡導“突破思維定勢,營造創新空間,優化育人模式,提供滿意服務”的育人理念;制定了“‘嚴’字當頭,‘勤’字開路,‘細’字入手”的管理制度。隨著滲透新理念的《班主任帶班制》《非畢業班獎勵制度》等各項規章制度出臺,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通過整頓學習和教育理念的改革后,2006年高考,遵義縣第一中學一本和二本上線人數比上年增加了524人。其中5名考生沖進了貴州省文理科前10名,6名把北大、清華在遵義市的錄取名額一攬而盡。2007年高考,該校再創新高,700分以上2人,600分以上達到了234人,比上年增加了124人;一本和二本上線人數分別為963人、1710人,比去年提高了33.9%和28.3%。其中,7人進入全省文理科前十名,14人被北大、清華錄取,比上年提高了66.7%。另外,還有一考生以714分摘取了貴州省高考理科狀元的桂冠。遵義縣第一中學也先后博得了“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的稱號,披上了“貴州省文明單位”和“貴州省綠色學校”的新裝,贏得了“數學‘情境—問題’課題省級一等獎”,獲得了“遵義市高中教育質量提高一等獎”等殊榮。
二、意義在于奉獻 崇高在于關愛
“不在其位,不謀其事,既在其位,勿失其職?!弊鳛榻處?、校長,既在其位,就要無私的奉獻,這是忠誠于黨的教育事業的基本要求,賀孝忠經常告誡自己和同事們?!捌渖碚?,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1993年賀孝忠在遵義縣第三中學任副校長。由于師資緊缺,每周他不僅要完成初中、高中四個畢業班的28節課時,還要擔任班主任。繁重的教育教學和學校管理事務,終于使他積勞成疾,被送進了遵義醫學院附屬醫院的急救室。經及時搶救,七天后他終于醒了。當睜開雙眼,幾十個學生晃動的身影和焦急的神色、即將到來的中考和高考,以及崇高的責任感,促使他一刻也不想在醫院里住下去,后來,經他再三請求,醫院同意他轉入了學校附近的縣醫院治療。治療期間,他趁醫生不在時又拖著虛弱的身子,帶著沙啞的嗓音,偷偷踏上了講臺。
2001年至2005年,是遵義縣接受貴州省政府“兩基、普實”評估驗收和復評之年。100多萬人的遵義縣,人多地廣、校點分散,經濟和教育發展顯失平衡,“兩基”、“普實”攻堅任務非常艱巨。其間,又趕上教育局主要領導換屆,這項重任就落到了賀孝忠這個副局長的肩上。面對如此繁重的工作,他沒有退卻,在理順工作思路,制定方案后,帶領同志們深入基層,還親自負責包保了8個鄉鎮的鞏固、提高工作。在他的嚴格督查和精心指導下,他包保的鄉鎮很快成了全縣的示范點。在示范點的帶動下,全縣的“兩基”鞏固、提高工作不僅很快躍上了一個新的臺階,還在此次復評、驗收中奪下了省、市“兩基”攻堅先進單位的桂冠。與此同時,他負責的該縣的遠程教育系統建設、應用提高工作也得到了教育部周濟部長和省、市領導、專家組的高度好評,獲得了“貴州省遠程教育先進單位”的光榮稱號。
學生是成就的希望,關愛是努力學習的動力。賀孝忠在遵義縣一中兼校長時,一天,高二年級一名學生突然不假離校。問其原因,師生均不知其故。為此,他便驅車100多里,追到了這個學生家。幾經周折,他終于說服了家長,把這個學生帶回了教室,并想方設法解決他的生活困難。2008年,該生考上了中國華僑大學。賀孝忠又慷慨解囊,資助這名學生5000元學費。
教師是生命的源泉,關愛是安心工作的保障。領導關愛教師,教師將這份關愛感染和傳遞給學生,無疑是教育成功的另一半。賀孝忠十分重視教職工的身心健康,定期安排教職工和退休老同志進行體檢。2006年底,他帶領全校教職工體檢時,一位教師被查出患有輕度腎衰竭,他立即勸送他住院治療。兩個月后,該同志病愈返校,一把拉住他,熱淚盈眶地說:“校長,你救了我的命,救了我的全家,醫生說如果推遲一個月發現,將會轉成尿毒癥。我代表全家感謝你!”
每逢節日,他總和班子成員一起去慰問離退休老領導、老教師;教職工生病,他必親自看望,并安排車輛和人員進行護理。這種關愛換來了教職工間的真情和友誼,在單位形成了一種“局長關愛校長、股長,校長、股長關愛教師、員工,教師關愛學生”的愛的傳遞和接力,營造了和諧寬松的育人環境。
教育工作者之愛是一種廣泛而博大的愛。2008年4月,他下鄉檢查工作,返回途中偶遇一起車禍。受傷者生命垂危,他與隨行的同志下車積極組織施救,并用他的車將兩名素昧平生的受傷者送到了縣醫院。扶危濟困的事,在賀孝忠的生活中可以說是數不勝數。每當他下鄉檢查工作,遇到特困學生或急需幫助的人和事時,他總會盡其所能給予幫助,他認為這是他的責任。
采訪中一位和他共事多年的老同志這樣描述道——很多年過去了,賀孝忠始終堅持一種做法:當班主任時,每天都站在教室門口迎送每位學生;做校長了,每天都站在校門口迎送每位師生;任局長了,每天站在教育局門口迎送全局職工。他總是用自己的笑容,表達著對同志、對學生的真誠,對教育事業的熱愛。
三、致力開拓進取 理論創新結碩果
如何凝聚全縣力量,做強基礎教育,辦活職成教育,扶持民辦教育,各項教育協調發展,創基礎教育品牌,譜職成教育新篇等,均成了2006年歲末以來,賀孝忠任遵義縣教育局局長后對遵義教育發展的總體目標規劃內容。他經過調研,針對縣情,提出了以“奉獻、關愛、細節、創新”為師德引領的“魅力育人”的教師理念;以“抓教育發展就是抓經濟發展”為核心,確立了“全力、提速打造教育強縣”的發展定位;以“突破思維定勢,營造創新空間,優化育人模式,提供滿意服務”為指導,構建了“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構建和諧校園”的辦學行為規范;以“擴大優質教育資源,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為突破口,確立了“改善辦學條件,優化縣城學校資源,統籌教育均衡發展,促進教育公平化”的具體目標。
他又以促“兩基”迎“國檢”為契機,確立了加快遵義縣第一中學“示范升類”和縣職教中心的“國重”申評為全縣教育發展的三大攻堅目標。把“學校管理、校園文化、養成教育、安全衛生”“校本教研、身心健康、教育督導、信訪維權、信息交流”“師資隊伍、課程改革、學校標準化、‘三關’工程、教育行風、支教幫扶”等制度的建設作為“四重、五關、六突破”擺到了工作的案頭。目前賀孝忠正引領全縣教職員工滿懷信心地著朝著既定的總體目標一步步邁進。
理論指導實踐,實踐完善理論。這些年來他撰寫的論文不僅先后被十余部教育教學類的書籍收錄出版,他還在各級報刊上發表了《關于實施創新教育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的五個問題》《沙灘文化之鄉的新綠洲——縣一中創建品牌學校的發展之路》《加強“兩基”工作,確保通過“國檢”》《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開創教育工作新局面》等數十篇文稿。2007年,他在《師德光輝照亮了我的教育人生》一文,此稿經《西部開發報》《貴州教育報》《遵義教育》等多家報刊轉載,不僅引起了省內外教育界人士的普遍關注,還被貴州省教廳派到了各地進行師德師風建設巡回演講。
春去秋來,33年過去了,賀孝忠為遵義縣的教育事業發展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這些年來,他曾先后被授予全國“優秀教師”“優秀教育工作者”“中小學德育先進工作者”“小學語文發展與創新教育課題教育科研先進個人”及貴州省“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先進工作者”等光榮稱號。賀孝忠,這位德才兼備的教育工作者的育人之道,給我們留下了更多的思考。
(責任編輯:劉繼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