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家實行的法定職業許可制度,教師資格制度對我國教師的社會經濟地位有著重要的意義。《教師資格條例》頒布已近13年,這十幾年來,中國的教師資格制度從無到有,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教育事業發展,不可否認,教師資格制度在許多方面越來越不適應新的要求。新的歷史時期,教師資格制度應該得到怎樣的完善與改革,這是廣大教育工作者所關注的。
教育部師范教育司司長管培俊主持的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課題批準號為DFA010232)“中國教師資格制度研究”已于2008年結題。教師節到來前夕,本刊記者就我國教師資格實施狀況、存在的問題、發展前景等內容采訪了管培俊司長。
記者:您能簡單地介紹一下教師資格制度在我國的實施狀況嗎?
管培俊:從立法的角度來看,1993年10月31日全國人大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規定實行教師資格制度,授權國務院及其教育行政部門制定實施辦法;1995年12月12日國務院頒布《教師資格條例》,規定了教師資格分類與適用、教師資格條件等;2000年教育部頒布《<教師資格條例>實施辦法》部長令,對實施中的具體問題作出了補充規定。這些表明我國教師資格制度的實施有了較完備的法律保障。
在實踐上,我國教師資格制度經歷了從過渡認定、試點認定到全面實施三個階段。過渡認定階段,1996年到1997年兩年間對1993年底前在職教師進行了過渡認定,共有1026萬人取得教師資格。1998年到2000年的試點階段,在上海等6省市的部分地市進行了試點,對1994年后新補充教師及社會人員申請者進行認定,共有15萬人獲得教師資格。2001年起進入全面實施階段,截至2007年底,全國31個省區市共有1963萬余人取得教師資格。各地教師資格認定機構在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改進工作、健全制度,取得了很大成就,教師資格制度已基本成型,并已構建起較為規范的運作機制。
記者:與教師資格制度相對成熟的國家相比,我國的教師資格制度頒布實施畢竟只有十幾年時間,應該說還處于探索試行的階段。限于當時的立法背景,我國的教師資格在制度措施上存在著怎樣的不足和問題呢?
管培俊:近年來隨著經濟和社會發展,我國教育事業加快了發展和改革的步伐,必然對教師隊伍來源及構建產生強烈影響。形成于20世紀90年代的有關教師資格法規,在某些方面已明顯不適應現今形勢發展的需要,甚至已阻滯了教師資格制度的改進和發展,有必要加以調整。此外,我國經濟、文化、教育事業發展很不平衡,教師隊伍龐大而水平參差不齊,發達地區對教師任職資格的要求漸次提升,而農村特別是邊遠貧困地區教師來源困難,資格條件不易具備。處理好各地教育發展條件不平衡的矛盾,使教師資格要求既適應現實又能保障教師基本任職條件,推動新世紀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也是需要著力研究解決的問題。
記者:那么,在此次課題研究中,對于我國教師資格制度有怎樣的基本判斷呢?
管培俊:從總體上看,我國教師資格制度的實施初步建立了教師隊伍準入機制,有利于體現教師職業特點,使教師社會地位和教師隊伍素質形成良性循環;有利于把住“入口關”,解決不合格教師問題,優化教師隊伍,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有利于形成開放式教師培養體系;有利于推動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吸引優秀人才從教。
但是,我國的教師資格制度還存在著許多問題亟待研究和完善,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學歷要求偏低,缺乏專業特色;二是教育教學能力要求籠統,考查方式不嚴格;三是缺乏對教師資格的后續質量監控;四是教師資格分類和融通不盡合理;還有教師資格實施范圍問題,等等。
記者:課題研究對于完善我國的教師資格制度提出了哪些建議呢?
管培俊:教師資格是國家對專門從事教育教學工作人員入職條件的要求,以能勝任教師職業的態度、能力和學識修養為基準,并適應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的發展要求。現行的資格認定方式偏重于發揮評價的總結性功能,主要是考查考生是否能夠達到資格要求。而在發揮其發展性評價功能,即在資格認定過程中促進考生教育教學能力的形成方面作用不足。所以需要把教師資格認定的發展性功能和總結性功能結合起來。在發揮資格認定的鑒定功能的同時,增強其引導、教育和激勵功能。所以,進一步完善教師資格制度的重點是強化教育教學能力導向。
課題提出了下述建議,當然這些建議的可行性需要進一步研究。主要包括:提升教師資格的學歷標準;實行嚴格的教育教學能力考查;設立教師資格必修課程;調整完善教師資格認定程序,完善教師資格認證制度;實行教師資格分類管理。
關于如何實行嚴格的教育教學能力考查。需要制定教育教學能力測試標準和辦法。標準應包括教師基本能力測試和學科教學能力測試,筆試內容要突出強調實際教育教學能力;面試、試講可由省、市教師資格認定機構根據標準和規定辦法組織實施。
關于建議設立教師資格課程。建議國家制定《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設立培養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核心課程;延長教育實習時間,強化教育實踐環節。同時還應依據標準設置培養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拓展課程,增強教師的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教學設計、組織、評價等專業技能的培養,強化專業能力導向。
關于如何進一步完善教師資格的分類。要區分不同學科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要求,逐步建立學科(專業)教師資格。此外還要區分不同級別、不同類別學校的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水平要求。
總之,我們認為在貫徹科學發展觀、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的背景下,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成為教育政策的優先議程。在實施教師資格制度的過程中,強化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導向,是推進教師專業化進程、全面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緊迫需要和必然選擇。
(責任編輯:張瑞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