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這是一篇寫失聰孩子的文章。使人驚異的是這些聽不見的孩子那樣的熱愛聲音,在聲音中他們感受著人生的快樂。所有的父母和教師從他們童年的幸福中都可以看到些什么。
他們,是一群失去了聽力的孩子。他們,只能用手去“說”,只能用眼去“聽”。他們,能發出聲音,但連自己發出的聲音都聽不到,控制不了……然而,對美好的聲音的追求,對命運的抗爭,是他們心靈深處永不熄滅的火焰!
杰長得很像周筆暢,她也很喜歡周筆暢,一直模仿她的打扮。杰的聲音也超像周筆暢。真的!音域寬廣,有磁性,音調還特別高。讀書時,她總是用全身的力氣,使勁地吼著。而上課興奮的時候,她能喊得我耳朵嗡嗡的。每遇這時,我只好對她做出嚴厲的表情。她呢?可愛地吐出小舌頭,身子縮成一團,用手在額旁行個禮——“對不起,對不起!”
其實我們班聲音好的不止她一個。還有軍,這個黑瘦的男孩兒,其貌不揚,聲音卻是標準男中音,讀起書來常常抑揚頓挫的,手勢大開大合,別的同學便不自覺地跟著搖頭晃腦。
還有,看起來很嚴肅的楠,聲音如水晶般,風鈴一般的感覺。
不過,他們并不太喜歡在不親近的健聽人面前發出聲音。如果在路上遇見他們,或者是趕上有人聽課的時候,他們常常是沉默的。總是無聲地打著手語。因為,他們太在意別人的眼光。他們總覺得,在別人耳中,自己的聲音是那么的難聽……
他們喜歡我講各種聲音。小蜜蜂的嗡嗡聲,風吹過樹葉的唰唰聲,雨點的叮咚聲,瀑布的轟鳴聲……他們看著我的手或輕輕地飄揚,或重重地揮頓,努力捕捉著聲音的感覺,悠然神往。
有一天,我正講著,忽然,杰說:“老師,我的聲音是什么樣的?”
我一愣,看著她,想了想:“嗯,像周筆暢。很有磁性!”
“像周筆暢!”杰高興地大叫一聲,跳了起來。
“磁性?什么意思?”其他學生紛紛問。
“磁鐵!”有學生自作聰明地答道,引來一片噓聲。
他們都看著我。
“像……像橄欖!”我只好打了個不太恰當的比喻。“杰的聲音很渾厚呢!像橄欖的味道,讓人回味無窮呀!”一邊說著,我覺得自己的語言實在是很貧乏的。想起那個聰明的能讓盲孩子通過嗅著清香,“看到”蓮花開放的老師,覺得自己實在笨。
他們卻不介意。一個個爭先恐后地問“我呢?我呢?”
“像輕柔的風,很溫柔呢!”
“像蜜糖,甜甜的。”
“像透明的玻璃,干凈,純潔……”
“像石頭擊破水面,挺有穿透力的!”
我努力地想著,一個個地說去,說到的,高興得臉都紅了,沒說到的,急切地盯著我的手。
說著說著,真心地感到,他們的聲音,都很好聽呢!
一節課就這樣過去了,下課時,他們互相談論著自己的聲音,笑著,打鬧著……
原來,讓他們開心是這樣簡單的一件事。
元旦了。
聚餐時,要了一個包間。經理過來,看了看,忽然很不好意思地說:“你看……真不好意思,沒想到他們是……給你們換一間吧!”
我循著他的眼光,看到了卡拉OK機。
我忽然想試一試。
回頭問問孩子們:“唱歌嗎?”
“好啊好啊!”杰帶頭叫了起來。大家都很高興地附和著。
他們晶瑩的眼睛使我微笑了。“不用換了,謝謝你!”
看著經理狐疑的神情,一瞬間,我感到了由衷的驕傲。
一頓風卷殘云之后,杰迫不及待地拿起了話筒。好大的聲音呀!
接著,又有一個、兩個……
他們盡情地放聲,雖然,詞不成音,曲不成調……
最后,我們一起,拉著手,搖擺著,迷醉著……
“陽光總在風雨后……”他們唱著這首歌,一遍又一遍。
我也唱著。
真好聽呀!
孩子們,讓我們永遠記住這個時刻,記住大聲歌唱的感覺。讓我們想唱就唱吧!不要介意別人的眼光,不要介意別人的言辭,用你們的心靈,唱出屬于自己的,最美的聲音!
(作者單位:北京市第三聾人學校)
(責任編輯:張瑞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