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裝幀非常精美的書,讀起來有點沉重,合上書的時候有很多感動。
捷克,特萊津小鎮,1941年10月10日,這里成為德國納粹的猶太人集中營。一萬五千個孩子先后來到這里,但他們其中的大多數或在這里失去生命或最終被送往死亡集中營,只有一百多名個孩子存活。
集中營里的孩子是怎么樣的?除了臭蟲、蚊子、骯臟、擁擠、饑餓、疾病、酷刑、痛苦之外,他們還擁有什么?林達編著的《像自由一樣美麗——猶太人集中營遺存的兒童畫作》給我們展現了孩子們的更多:他們是恐懼與苦難的,但是他們也有快樂與歡笑,更重要的是他們獲得了睿智與勇敢。
本書以猶太人集中營遺存的兒童畫作和詩歌為主,孩子們的詩和畫,讓人心痛,讓人憐憫,也讓人震動。書中1/3的文字篇幅介紹的“背景”更讓人感動。我感動于那些“教師”,無論他們曾經的職業是否是教師,但是60多年前在那個非常的地方,他們承擔起了教師的責任:他們盡自己的力量給了孩子們知識、良知和永不放棄的精神,讓孩子們的靈魂得到支撐。
在特萊津內部有一定程度的自我管理,由猶太人委員會來負責安排房間和一些勞工。所以猶太人委員會首先關注到了孩子。雅各布?愛德斯坦(1944年被殺害于奧斯維辛集中營),特萊津集中營第一任猶太人委員會主席。這個30多歲的年輕人堅持給孩子們相對好一點的生活條件。猶太人委員會先為必須勞動的孩子們爭取到更多的活動時間,戶外游戲、唱歌。然后他們本能地開始考慮孩子們的教育。納粹嚴禁對孩子進行任何教育,但他們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甚至違反禁令努力關注孩子們。他們把一些教師安排為宿舍的管理員,這樣,就可以在帶領孩子們做游戲的時間里,悄悄地給孩31f81b6946a6db812276ab951ca44a178175419bb42dd089e78321cc1337f172子們上課……
讓我們記住這些教師!
漢斯?克拉薩(1899-1944年),著名音樂家,1942年8月10日被送進特萊津集中營。
1942年,他用一個鋼琴譜重新為他的兒童劇《布倫迪巴》配器。利用納粹為應付國際輿論和國際紅十字會的檢查做出的虛假現象,《布倫迪巴》在特萊津集中營上演了。演員都是作為囚徒的兒童,一共演了55場。就在這55場演期間,向著東方死亡營的遣送還在進行。一些孩子演了一半,就被送走了,新的孩子接上來演,他們不僅在歌唱,他們也在表達對善和美的堅持和追求。
凡特?艾辛格教授(1913-1944年),在被送到特萊津集中營的時候,他只有29歲。
他平等地對待孩子們,把孩子們“當做大人”,安排孩子們上數學、地理、歷史以及希伯來語。更難以讓人相信的是,他和孩子們還辦了一份地下雜志:《先鋒》。從1942年12月18日到1944年7月30日,《先鋒》雜志出版了總共將近800頁。雜志刊載了孩子們自己的詩文,還有人物專欄“我們中間的一個”。孩子們自己設計封面、畫插圖、抄寫、粘貼。紙張是集中營中的違禁用品,他們小心地翻閱、寶貝似的珍藏。
弗里德?迪克-布朗德斯(1898-1944年),特萊津集中營里的藝術家兼兒童教育家的一個典型。
弗里德是一位能夠消化包豪斯,又真正從包豪斯“走出去”,重新認識自己、確立自己藝術個性的“包豪斯”人。她曾擔任過幼兒藝術教師,為了她的丈夫,她放棄了數次逃亡的機會。在遣送特萊津前,弗里德就想著要在這里繼續她的兒童藝術教育,她一直在盤算是不是給她未來的學生帶了足夠的筆和紙。
1942年12月17日,弗里德成為特萊津的囚徒。她立即全身心地投入對孩子們的藝術教育。她拼命收集可能用于繪畫的任何紙張,其中多數是用過的廢紙。她知道怎樣把孩子們從悲傷的死胡同里引出來,她和孩子們一起哭泣,嚴肅地教他們做畫、在地下室里給孩子們開畫展。她在集中營進行的藝術教育是在引導孩子們的心靈走出集中營。所以當別的集中營的畫家在用畫筆記錄集中營地獄般的生活的時候,她自己和孩子們依然在畫著花卉、風景。她讓孩子們閉上眼睛,想象過去和平平靜的生活,想象看過的美麗風景,讓自己的幻想飛翔。
弗里德絕對是一個兒童教育家,她在探討成人世界應該怎樣對待兒童的世界時,問道:“為什么成人要讓孩子盡快地變得和自己一樣?我們對自己的世界真的感到那么幸福和滿意嗎?兒童并不僅僅是一個初級的、不成熟的、準備前往成人世界的平臺。”“我們在把孩子從他們對自然的理解能力中引開。因此,我們就阻擋了自己理解自然的能力。”這些話今天讀來仍然意味深長。
弗里德的更偉大之處在于她要所有的孩子在自己的畫作上簽上了名字,而她自己在集中營畫的畫卻不再簽名。
還有給孩子畫兒童課本的的弗利塔;將注意事項畫成藝術招貼的哈斯;教孩子們寫字、做加減法的弗萊緒曼博士夫婦;保存畫作的維利?格羅格……
如果沒有孩子們留下來的畫和詩,這些孩子可能永遠只是納粹給予的編號。但是,這些畫和詩讓我們看到當時集中營的教師們,想盡辦法給予孩子們以堅強、快樂和生的希望。
這些隨時都可能失去生命的教師,面對災難,面對人性中最為惡的一面,他們依然孜孜不倦、力圖在讓失去自由甚至即將失去生命的孩子們擁有美好的希望。其實這也是他們自己的希望。他們在用歌聲、畫作、詩歌來宣告他們決不放棄快樂的權利,宣告他們的精神不會死亡。這些教師讓孩子們相信有一些能力是邪惡永遠無法戰勝的!孩子們的心靈是弱小的,他們的心卻在美的教育下堅持善良。
這些畫作為生活在今天和以后世界的人們展示了生活本身的不朽,想象力和創造力的不朽,展示了維護寧靜心靈和智慧思索的必要。而這些畫作背后的故事和人物更值得讓人們深深思考。
(本文全部資料來源于《像自由一樣美麗——猶太人集中營遺存的兒童畫作》,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7年9月出版。)
(責任編輯:朱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