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關系是教師勞動過程中最基本的人際關系,是構成學校教育教學的基礎。構建和諧教育,首先應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在師生關系中,教師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教書育人的質量和效果,影響到學生品德的形成和學識的增長。作為教師,應如何在師生之間架起感情的橋梁,走出教育與被教育、管理與被管理之間對立的困境,構建一種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呢?筆者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有以下幾點思考。
一、“三省吾身”,完善自我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夸美紐斯說;“教師的職務是用自己的榜樣教育學生”。育人單憑熱情和干勁是不夠的,還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現實教育活動中,有個別教師重自業務素質輕思想素質,育人意識淡泊,只教書不育人,對學生缺少關愛,管理學生的方式簡單粗暴;把個人的利益看得過重,缺乏大局意識和奉獻精神。教師自身的形象嚴重影響了師生關系,對學校整個教師隊伍建設危害也很大。我們應堅決貫徹《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師德建設的意見》,自覺加強思想道德修養,維護教師形象,嚴于律己,為人師表,愛崗敬業,積極探索并遵循教育規律,嚴謹治學,精心施教,對學生既嚴格要求又關心愛護,顧全大局,維護學校利益,關心集體,尊重同志,團結協作,恪盡職守。俗話說:“金杯銀杯不如學生的口碑,金獎銀獎不如家長的夸獎”。我們只有不斷反思自己的觀念、態度、行為,實現心靈的轉換,才能創造新的自我。
二、“海納百川”,尊重學生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教師應有寬廣的胸懷,要善于發現和捕捉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尋找積極因素,多鼓勵、多幫助。每一個學生都是有待雕刻的樹木,教師應把學生的所謂“差異”當作豐富教育藝術的源泉,而不應帶著有色眼鏡去看,以致給學生造成心靈的懲罰與折磨。每個學生都具有自己的智力特點、學習類型和發展方向,我們應選擇相宜的、多樣的評價手段,以自身別具的眼力和襟懷來包容學生個體之間的多樣性和差異性。學會蹲下身子與孩子們談話,學會走到學生中間與學生共同思考。俗話說:“人心換人心”,尊重是雙向的,只有尊重學生,與學生平等相處,我們才能贏得學生的尊重,做到心與心的溝通。誠者可及,誠者可信,只有教師“誠”,才能換得學生的“信”。我們只有以寬容、友善的態度來對待學生,以真誠來教育學生,理解和尊重他們的合理要求,學會傾聽,才能使學生消除戒備、逆反心理,與教師和諧相處,友好合作。我們要做良師更要做益友,與學生共同參加活動,親近學生,才能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三、“敬畏生命”,情感激趣
教育究其實質是一種生命與生命的相互對接與交融,也是生命與生命之間的相互攝養。教育應尊重與敬畏生命,
呼喚良知,提升情感意蘊。課堂應煥發出生命力,教學應是質量與效率的雙重創造。新課標呼喚人文精神的教育,呼喚充滿生命溫暖的課堂。我們要充分利用教材本身來調動學生的情感,利用教師的情感來調動學生的情感。書,讓學生自己讀;問,讓學生自己提;話,讓學生自己說。愛因斯坦說:“沒有想象力的靈魂,就像沒有望遠鏡的天文臺”。比如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抓住課文中的語言凝煉處、空白處、省略處,讓學生對人物的言行、心理、外貌或故事的結局等展開想象,引導學生大膽提出自己的見解,展開不同意見的爭論,打破盲目順從、迷信書本、被動聽講、被動回答問題的局面,使學生的思維突破常規和經驗的禁錮,不斷產生新的答案,真正進入“創造”的世界。
四、“愛屋及烏”,循循善誘
子曰:“愛之能勿勞乎?忠焉能勿誨乎?”正是這種真誠無私的愛,使孔子不僅贏得了學生的信賴與尊敬,而且師生親密無間,并升華成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愛學生,就要愛學生的一切!愛學生的缺點,就是對學生的寬容。在教育教學活動的過程中,缺點和錯誤總是難以避免的,正處于成長過程中的小學生,有缺點、錯誤,是正常和必然的。對待有錯誤的學生,特別是學習成績較差的,我們不能簡單粗暴地板起面孔來教訓,甚至小題大做、過分渲染夸大。最忌諱的是利用教學時間以點帶面地呵斥、諷刺、挖苦、辱罵和體罰學生,應冷靜地接納他們,藝術地寬容他們,循循善誘,誨人不倦,溫而不慍。營造綠色的情感通道,用尊重、信任、體帖與關懷去充實。給以寬容使之學會寬容,給以公正使之學會公正,給以善良使之學會善良,給以真誠使之學會真誠。為偏激的學生說句冷靜話,為懶惰的學生說句鞭策話,為沮喪的學生說句鼓勵話,為有缺點的學生說句公道話。用愛去撫慰學生的心靈!
(作者單位:山東省曲阜市陵城鎮中心中學)
(責任編輯: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