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課改的逐步深入,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從整體上有了明顯提高,但語文教學效果差的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因此,努力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用最低的消耗爭取獲得最大的成效,仍是我們廣大語文教師所面臨的重大課題。
一、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前提條件——準確定位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一切教學過程的出發點。合理、適宜的教學目標能夠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開發學生思維的張力,活躍氣氛,促進教學活動向著高效、快速的方向發展。美國教育家布魯姆說:“如果不想在不甚重要的事情上浪費時間和精力,那么明確地確定教學目標是至關重要的”。可見,我們只有準確定位教學目標,才能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才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我們甚至可以下這樣一個定論:教學目標的確定,尤其是課時目標的確定,是檢驗教師素質及其成熟與否的重要標志。
教學目標的確定應遵循以下原則:以教學內容為基本的客觀性、科學性、合理性原則;與學生實際情況相聯系的切實有效性原則;簡潔、明確、重點突出、難點集中的原則;宜小不宜大的原則。教學目標是一堂課的指針和精髓,教學目標一經確定,整個教學活動就必須始終圍繞這一目標展開。
課堂教學效果如何,關鍵在于備課。因為備好課是搞好教學的基礎和根本,教師只有深入鉆研教材,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備課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重要的方面是明確教學目標,了解學生的知識底細,掌握課文的重點內容。只有知道學生該學什么,才能弄清自己該教什么,否則,閉著眼睛捉麻雀,大抵是無效勞動而已。課堂教學應目標明確,克服教學中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加強教學的針對性,抓教學的重點問題。
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途徑——熟練掌握“雙主”教學
現實中仍有不少中學語文教師按照傳統方法獨家講授,好一些的也只是把注入式變成問答式,把滿堂灌換成了滿堂問,語文教學的低效率可想而知。要提高語文教學效率,必須徹底摒棄傳統的以教師講授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對此,錢夢龍老師曾提出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三主思想”。其中“以學生為主體”就是指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自己去動口、動腦、動手,教師只起組織教學、提示重點、誘導點撥、答疑解難的作用,真正把“講堂”變為“學堂”,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教學中之所以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是因為學習是一個認識不斷深化的過程,而學生正是這一認識過程的主體,學生的學習活動只能通過主體的實踐在他們的頭腦中進行,教師是不能包辦代替的。反之,如果以教師的講授為主,那么實際上是以教師的認識代替了學生的認識,也就是越俎代庖了。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把權利和任務充分下放給學生,只在必要的時候給予一定的指導。在我們的教學習慣中,總的教學傾向仍然是教師把學生應掌握的課文要點一一羅列給學生,教師只顧自己教學任務的完成,而全然不管學生思維的跳躍。這樣,表面看教師的確像“主導”了,但學生卻失去了其“主體”地位。
把教師定位在“主導”之上,這無疑是正確的,但僅僅這樣定位又是不夠的,筆者認為,教師除了發揮主導作用之外,他也應該作為課堂的另一主體。教師必須首先嚴格要求自己,具有創新意識,以教師這一職業為基石,做一個課堂節目主持人,把課堂舞臺留給學生,給他們一張留有余地的紙去作畫。
三、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不竭動力——不斷銳意改革創新
語文教學不同于一般的學科,同樣一篇文章,可以從不同角度去理解,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教學,可以說創新是語文教學之魂,墨守成規的定勢教學無法激起學生的學習欲望,也難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創設民主課堂
陶行知提出:“創造力量最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眾所周知,中學生的一大特點是喜歡娛樂,喜歡玩,喜歡成群結對地搞各式各樣的游藝活動,這是他們這一年齡特有的心理和習性。因而,如果能創設一個有趣味的娛樂性的課堂氛圍,學生的興趣就會更大,積極性就會更高,當然教學效果就會更好,這就要求教師具備多方面的才能,既要有演講家的風度,更要有演員那樣的出色表演。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該像演員扮演特定的角色那樣,要聲情并茂,感情充沛;同時,教師還要有容人的胸襟,要讓課堂充滿人文性和人性化,要允許課堂出現不同聲音。一句話,語文教學應該既具有文學色彩又具有精神性的東西。
2.敢于善于取舍
語文教學要“主則說,次則略”,不可平均用力。傳統的“作者介紹——時代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寫作特點”這種八股味很濃的程式化教學方式,很難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能力,教學效率必然低下。因此,教師必須做到“任它千瓢水,我只取一瓢飲”,即緊抓住課文的重點,當舍便舍,牽動一隅而提挈全篇,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力求豐富多彩
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興趣有一種求知的傾向性,人們對感興趣的事物總會主動、愉快地去追求、嘗試和體驗。所以,我們應把激發興趣作為優化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避免一成不變的課堂教學模式,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真正調動起來。教法單一,往往令學生生厭。要想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必須力求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如對于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學對象可以采用諸如朗讀、想象、表演、比較、懸念等方法。
4.引入現代技術
傳統的教學方式是教師口授,學生聽課。課堂上以教師為主,學生只充當被動接受的角色,調動學生的方式也只不過是單一的提問式,這種教學方式很難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現代教育技術把聲、光、電、形多種媒體組合起來,創造有利于學習的情境,使學生充分發揮視聽作用,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它能把學習內容在大小、動靜、虛實、遠近、快慢、局部與整體、外表與內里之間互相轉化,加大教學的密度,快速提高教學效率。再如教學一些詩歌、小說作品,為了讓學生更能感同身受,可以加入一些圖片、影像甚至電影片段,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像教學《再別康橋》,就可利用一些有關徐志摩、劍橋大學、康橋的圖片,也可借助電視劇《人間四月天》的一些片段。教學《祝福》可利用電影《祝福》的片段等。
多媒體組合教學是優化語文課堂的好手段,但所有事物都具有兩面性,我們實施多媒體教學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不可濫用。
5.突破觀念局限
語文教學的出路在于“大語文”,學生必須視野開闊,在生活中學習語文,而不是局限于課堂。這就要求教師要有突破傳統觀念的勇氣。試想,學生的語文知識到底有多少是在課堂上獲得的呢?生活才是大課堂,我們要鼓勵從生活中學,到生活中用,真正地讓語文走進活生生的現實,而不是讓學生走進故紙堆。
以上是筆者的一些淺見,當然,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還有許多行之有效的方法,還需要我們在工作的過程之中慢慢總結,積極探索。只要我們語文教師能深入的思考,理性的把握,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我們的語文教學就會有一方新天地,我們的語文課堂也必將充滿生機與活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新沂市教師進修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