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家或地區綜合實力的發展,最終取決于人整體素質的提高。在知識經濟時代,我國要實現由人口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的轉變,面對政府直接教育投入資金的不足,必然要求各級教育的興辦向盡量多的人敞開大門,融資辦大教育。發展民辦教育,既滿足社會和個人對教育的需求,又為政府節約大量辦學資金,聚集了新的教育資源,這是實現教育發展突破的一個重要出路。
一、民辦教育作為增援部隊,可協助揭陽教育沖出發展瓶頸
揭陽市黨政領導經過深入細致的教育調研,為揭陽教育落后堪憂,于2005年1月召開教育工作會議,把“基礎教育”作為全市三大突破之一,會上黨政領導表明了要改變教育落后面貌的決心和信心。經過努力有所進展,但問題仍然嚴峻。教育資金的疲軟、師資素質的低下、義教階段學位的欠缺、職技教育的掉隊等,都是攻堅難題,成了教育發展的“瓶頸”。這些難題最終集中到一點,就是資金,沖開教育“瓶頸”,最終也靠“錢路軍”。
財政資金有限,政府投入也已竭力,錢從何來?只有吸納社會力量的資金。找僑胞建校,還是尋求企業家投資?能用的這幾年都找了。因此,必須調整思路,重新組織,發展民辦教育!民辦教育辦學的靈活性,足可成為攻堅的“前(錢)路軍”,資金、師資、學位等難題可解決不少。另外,還能“一石激起千層浪”,影響和推動公辦教育改革,形成競爭,帶來教育的源頭活水。
二、發展民辦教育,是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一直把發展民辦教育作為黨和國家的一項大政方針,具體表現在以下三方面。
1.法律法規
1982年12月4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國家鼓勵集體經濟組織、國家企業事業組織和其他社會力量依照法律規定舉辦各種教育事業?!边@次會議《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改草案的報告》中也指出:“國家一定要用足夠的力量舉辦教育事業,同時又要發動各種社會力量,包括集體經濟組織、國家企業事業組織、其他社會組織以至經國家批準的私人辦學者,采取多種形式和依靠廣大群眾來舉辦教育事業?!敝蟮摹吨腥A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等法律中也都有了發展民辦教育的條款。到2002年12月28日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更是在我國法律體系中首用“促進”二字冠名,其核心是大力促進民辦教育的發展。
2.中央文件
199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及1999年1月13日國務院批轉的教育部《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這兩個綱領性文件中都談到了要“改變政府包攬辦學的格局,逐步建立以政府辦學為主體、社會各界共同參與、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共同發展的辦學體制。”2006年3月召開的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批準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更進一步提出:“明確各級政府提供公共教育職責,制定和完善學校的設置標準,支持民辦教育發展,形成公辦教育與民辦教育共同發展的辦學格局?!?
3.中央領導講話
朱镕基同志曾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中說:“要進一步改變政府包辦教育的狀況,鼓勵社會力量以多種形式辦學,形成以政府辦學為主體,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共同發展的格局。凡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辦學形式,都可以大膽試驗,在發展民辦教育方面可以邁出更大步伐。要鼓勵社會力量以各種方式舉辦高中階段和高等職業教育,有條件的也可以舉辦民辦普通高等學校。發展民間辦學,吸引社會各方面力量共同辦教育,才能實現大國辦大教育。從國際上看,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鼓勵民間辦學來滿足國民對教育的需求,我國是窮國辦大教育,不走多種形式辦學的路子,別無選擇。”
不容置疑,發展民辦教育絕非權宜之計,而是黨和國家早已確定、堅持一貫的大政方針,揭陽大力發展民辦教育,符合中央精神和本地實際,是解決教育發展難題的民心工程。
三、大力發展民辦教育,在揭陽可行
1.揭陽教育的矛盾是供不應求的發展要求
對此,在市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資料中足以表明,這也和全國教育情況(除發達地區外)大同小異。另據一些調研資料顯示:81%的城鄉居民都把對子女的教育投資看成家庭頭等大事,農村青年中有13%的人希望子女將來有??茖W歷,18.5%的人希望子女將來有大學本科學歷,41.4%的人希望子女將來有碩士研究生學歷。城市青年要求更高,有44.5%的人希望子女將來有碩士研究生學歷,有26%的人希望子女將來有博士研究生學歷。隨著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對教育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對高層次教育要求越來越迫切,教育供求矛盾將日益凸現,而解決教育供求矛盾的治本之策,是改革教育資源配置方式。從數據上看,中國的小學生、中學生、大學生平均公共教育經費之比為1:1:2.3,而美國為1:3:2。按照揭陽的實際,高中階段教育特別是優質高中教育的學位緊缺,入學率低,供小于求已成為制約整個教育事業發展的瓶頸,而新辦一所較好的高中學校,大約應投資近億元,這對多數的縣市來說都是難以承受的。在按照政府計劃配置方式難以提供足夠教育資源時,就必須引入市場供求機制,推動教育資源配置方式的改革,大力促進民辦教育的發展。揭陽一定要緊緊抓住“基礎教育突破”戰略和“粵東會議”的大好機遇,充分利用《民辦教育促進法》及其實施條例,采取有力措施,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大力發展民辦教育,尤其是優質高中教育,還有現薄弱但很有發展前景的職業技術教育,以充分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迫切需求。
2.走僑胞或企業家聯合教育專家與政府聯合辦學之路
目前我國教育競爭受來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教育內部矛盾和國際教育競爭等因素影響,發展民辦學校要通過創意對教育事件的決策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預謀。這就是教育策劃。運用得好,就占主動地位,就出奇制勝。
揭陽是全國著名僑鄉,港澳臺同胞和富而思源的旅外僑胞達320多萬人,遍居世界各地,還有歸僑、僑眷180萬人,改革開放以來,不少愛國愛鄉僑胞和企業家捐資建校已成為美談。現在,面對中國教育這一大市場,不少財團對投資中國教育都很感興趣,連年來不少企業家把資金投向教育也有目共睹。揭陽市是廣東省人口較多且較為稠密的地區之一,總人口602萬,地靈人杰,歷代賢達志士輩出。當今揭陽市黨政領導更是高瞻遠矚,大膽改革,強勢推進,突出組織了工業發展、城鎮建設、基礎教育“三個突破”,并不斷爭得了發展的機遇。30億工程為揭陽營造了發展的環境,倘能吸引僑胞或企業家投資教育,誠聘教育專家引領辦學,政府繼續出臺扶持民辦教育政策,走強強聯合發展民辦教育之路必能行之有效。
四、促進民辦教育的發展,政府是決定因素
1.認識到位、宣傳到位
民辦教育的發展取決于制度和資金,制度供給來自政府,資金雖來自投資者但離不開政府提供的教育投資環境的吸引和宣傳發動。因此,政府的領導及其對民辦教育的宣傳力度都極其重要。對民辦教育的認識有多高,對民辦教育的支持就有多大,認識是行動的先導,支持應該是實實在在的行動,而不是掛在口頭上。曾經的“八一精英學?!标P閉,牽涉并嚇退了不少人,怕民校為“是非之地”,防萬一離遠點保險,其實“有戰斗就有犧牲”,這是常理,只要盡職盡責,正確面對,又何必“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應該堅信:發展民辦教育,形成政府辦學為主,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共同發展的格局,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要引導各級干部和民眾主體形成發展民辦教育的正確觀念,這需要營造良好輿論環境,積極宣傳、正確引導對發展民辦教育的認識。
2.政策到位、管理到位
政府可以出臺政策法規,賦予企業或個人應有的獲利機會。收費依據辦學成本和市場調控,在許可范圍內波動,鼓勵和引導更多社會資金有序地、持久地流入教育領域。教師的外請內聘給予適當的人事保障,以達到師資隊伍的高素質和穩定性。政府要通過教育行政部門,設置強有力管理機構,配備高素質管理干部,落實歸口管理、業務指導。建議成立民辦教育研究室作為智囊團,可適當挑選部分一線教育工作者做兼職研究員,這樣有利于及時管理、指導,并為宣傳民辦教育提供科學依據。另外,還要建立健全各級各類學校設置標準,嚴格把好審批關,建立健全財務會計、校產監管制度、師資培訓、教育評估,以及退出機制、化解風險等,使民辦學校進出、運行自如。
民辦教育的投入雖然主要依靠社會力量,但仍需要政府的支持。如果沒有政府的鼓勵、引導和調控,社會力量則容易形成無序的局面。政府領導及其教育行政部門的管理人員對民辦教育的認識、態度、決心、見識和思路等都起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們可以興民辦教育,也可以滅民辦教育。因此,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政府要“發展與規范并舉”,做到認識到位、宣傳到位、政策到位、管理到位。
五、民辦學校自身發展的一點啟示
民辦學校的核心是自籌資金、自主辦學,形成激勵與約束、競爭與合作相結合的學校運行機制。民辦學校要生存并健康發展,選好一個校長和聘請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是前提,先進的辦學理念、嚴格的管理以及科學的教研是關鍵;高質量、有特色、守信譽是保障。同時要特別防止一些不良因素:發展規模小,辦學條件簡陋,教師隊伍不穩定,辦學行為不規范,管理體制不順,管理力量薄弱等??傊?,揭陽現有的民辦學校足可通過深入的研究,為更好地發展民辦教育提供經驗和教訓,適當策劃一次評選揭陽市“十佳”民校的活動,定將收獲不小。
綜上所述,揭陽大力發展民辦教育符合中央精神,切合本地實際,既可行,又必要,又逢揭陽發展大機遇,只要廣大干群提高認識、統一思想、落實措施,一批有識志士定將積極響應。毛澤東同志說過“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眰チΥ嬖谟诿癖娭校褶k教育的發展定能為揭陽大教育做貢獻、添光彩,實現揭陽教育的新突破。
(作者單位:廣東省揭陽市揭東縣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