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個春暖花開的爛漫季節,帶著一群十六七歲的聾啞孩子去春游。雖然聽不到孩子們的歡聲笑語,但一路上比比劃劃,把大自然賜予的美妙盡收眼底,我知道孩子們很知足,笑意寫滿了他們的臉龐。
在一景色絕佳處,孩子們提議來個合影,我連忙請來其他年級的老師為我們拍下這美好的瞬間。集體照拍完,一個平時我頗喜歡,也頗調皮靈活的女孩打著手勢說要和我單獨合影,我欣然應允,女孩輕輕靠在我身邊站下,此時的她已滿臉通紅,一份自豪在她眼中蕩漾。緊接著上來一位心靈手巧、作文常受到我表揚的女孩,她輕輕挽起了我的胳膊。再接著是學習委員,她則用手搭住我的臂膀,頭往我的肩上倚……
作為一名青年男教師,我愛這些內心純潔、充滿朝氣、渴望獲取知識的聾啞孩子們,雖然我才和他們相處半年多,雖然他們是來自不同地區的考入我校中專部的學生,但我奉行的“平等師生關系,做學生朋友”的育人理念早已使我們“親密無間”。看著孩子們以和我單獨合影為榮,我滿心的是幸福,不禁在內心盤算著班級八個女孩就一個一個輪流著和我合影吧。雖然平時我一向視這群孩子如同自己的弟弟妹妹,心靈距離走得很近,但師生間的物理距離如此的靠近,在平時的校園生活中還是很少見的。
然而,第三個女孩和我合完影后,并沒有我所期待的第四個女孩上來,我呆立了一會兒,內心不免有一絲遺憾。
剩下的五個女孩為什么不來和我合影呢?她們的臉上分明寫著“羨慕”兩個字呀。
看來,在特殊學校工作,雖然一個班只有十來個孩子,雖然我已做了多年的班主任,但并未能公平的、無私的把愛分給每一位學生啊。同樣是坐在教室里接受我的教育,同樣是面對全體學生,而我對她們不經意間的喜怒好惡的不同流露,卻讓孩子們分出了三六九等,她們是多么善于察顏觀色啊。
只有老師真正去愛學生了,學生才能愛你;老師愛學生幾分,學生會回報幾分。對那五個女孩,我一向是關注的,然而她們或是因為學習基礎差,或是寫作文語句不通,或是常常和同學間發生矛盾……總之,沒有另外三個女孩那樣討人喜歡,于是我在對她們實施愛的教育時,就有了不同的色彩。
雖然,這五個孩子一向是很敬重我的,可是也正因為我帶有色彩的愛,促使她們內心對我的敬畏多于親近。“親其師,信其道。”由于種種原因,在她們身上存在著這樣那樣的不足,其實她們也很自責,有些因為聽障或年齡的緣故已難以挽回,但出于對她們的負責,我對她們的愛有時更多的是體現為批評和譴責。這無形中壓抑了她們“親其師”的情感需求,師生間悄然形成了一層隔膜,在“信其道”方面也就打上了不小的折扣。如此下去,希望這些孩子能在各方面都朝著老師預期的方向發展,只能是一廂情愿。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這句話我一直以來都是堅信的,但僅僅有這樣的信念并不代表就能教好學生。在給予孩子們愛的時候,親愛的老師們,是否察覺到您對孩子們的愛,也會有不同的色彩?
而由于愛的不同色彩,哪怕是細微的差別,也會導致不同的教育效果。
想起了詩哲泰戈爾的一句話:“不是棒槌的敲擊,而是水的載歌載舞,才使鵝卵石如此光彩亮麗。”是啊,我們的育人宗旨何嘗不是這樣?我們只有像水那樣無私的去撫摸每一塊鵝卵石,我們的學生才會個個如鵝卵石那樣的光彩亮麗,從而也還您一份精彩。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聾啞學校)
(責任編輯:王哲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