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國家有關部門已對學習上有障礙的特殊兒童教育有了進一步的要求。在學校教學工作中,每年都有部分學生因各種問題隨班就讀,隨班就讀是特殊教育與普通教育相互融合的產物,如何協調其與正常的教學與管理之間的矛盾,適應21世紀教育的信息化,以及新一輪的國家課程改革,下面結合我校工作的實際談談我們的點滴做法。
一、建立有效的運行機制,健全保障體系
學校領導通過認真學習,一致認為:必須加強對這些特殊學生的關愛和重視,把隨班就讀工作作為一項重要任務來抓,使殘疾兒童“進得來”、“留得住”、“學得好”。第一,為保障這項工作的順利實施,學校形成了以校長——教導處——教研組——班主任(任課教師)組成的四級管理網絡,分工明確,責任到人。第二,對智力障礙學生的篩查、鑒定的程序及管理進一步規范。我們對各班學習上有障礙的學生進行認真的篩查摸底,根據不同的情況進行分類統計,逐個建檔。學校根據工作的實際情況,經過認真的研究,制定了具體的工作管理制度,如《隨班就讀教育管理制度》《隨班就讀教學研究制度》《隨班就讀班主任工作職責》《隨班就讀教師工作職責》等。第三,在資源設置上,配備了適合特殊學生需要的教具和康復器材。根據隨班就讀工作的需要,我們重點加強了資源教室的建設工作。學校重新設置了大量圖書、玩具、電視機、音樂和體育等康復器材及一些櫥柜,并根據實際情況設置了圖書區、美術手工制作區、小超市區、兒童康復區,這些器材的購置和擺放盡力適合隨班就讀學生學習和康復的需要。
二、加強對隨班就讀學生的教學管理
1 重點抓好教師隊伍的管理與建設
第一,組建責任心強有愛心的教師輔導隊伍。良好的師42038f01c2dc7bb0a1f72453174ff1123a4e4dd49164c195a1fb978495c28b0b資隊伍是開展好隨班就讀生教育的關鍵。學校專門抽出部分業務能力強、師德高尚并熱愛此項工作的骨干教師作為輔導教師,其中有優秀班主任、少先隊大隊輔導員,能歌善舞、善繪畫的音體美教師等。我們在安排隨班就讀生時,將他們安排在責任心強,富有愛心的班主任班中,這些老師能對這些學生付出更多的愛心,使他們在老師和學生的關愛下身心健康的成長。第二,做好教師的培養工作。為使普通教師具備必要的特殊教育知識,學校組織了對這些教師的培訓,并選派他們外出學習參觀。通過系列安排,不僅使教師的思想政治、職業道德、教育教學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在原有的基礎上有了進一步的提高,而且明確了自己所肩負的重擔及做好這項工作的意義。第三,安排特教專職教師專業輔導。學校教導處培養部分專職的輔導教師為特教老師,指導本校隨班就讀工作的開展,特教老師不定期到有隨班就讀學生的班級聽課,直接與學生談話,與班主任、任課老師探討隨班就讀的課堂策略、教育補償等問題。
2 強化隨班就讀教育教學過程管理
關注過程管理是落實管理效果的有力保障,在教育教學中,我們要求教師們在實施隨班就讀生教育教學過程中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做好隨班就讀生的心理輔導工作。隨班就讀生除了在智力上有一定的障礙之外,在心理上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礙,班主任、輔導教師在心理輔導方面起到關鍵的作用。班主任、輔導老師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疏導,使這些隨班生們感受到集體的溫暖,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真情,以積極的心態融入班集體中。第二,著重抓好班風建設。有隨班就讀生的班主任更應在班風建設方面下功夫,在班級內形成互幫互助的氛圍,避免鄙視隨班就讀生情況的產生,使這些!學生能在寬松的氛圍中健康成長。第三,創造個性化教案,指導隨班就讀生有效地參與學習。這是特教工作的重要環節與目標。教師要堅持因材施教,針對學生實際認知水平制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考核內容,使他們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學到相應的文化知識。每周兩次對隨班就讀生進行個別輔導,要求教師在備課中定出分層目標,并進行過程質量監控。第四,給每一位隨班就讀的學生建立教育檔案。要求每一位任課教師對每一個隨班就讀生的家庭情況、學生的障礙情況及他們的愛好特點和平時存在的問題都要進行全面的了解,就思想品德、心理素質、語言發展、文化知識、身體狀況、動手操作能力、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進行逐項記錄,以掌握第一手資料,這些珍貴的原始資料一方面方便了教學管理,另一方面也描繪了這些學生成長的軌跡,便于教師進行“個別指導”。
這部分隨班就讀學生在老師們的精心呵護下,通過循循善誘的引導、耐心細致的訓練,學習成績有了較大提高,各種能力也得到進一步的康復和開發。比如:一名因小時候生病打針造成智力障礙的四年級同學,剛上學時,下課上廁所回來經常找不到教室,對自己的名字都很難認識,經過兩年多的輔導、訓練及自己的努力,她的各種能力都有了明顯的提高,班內開展的各種活動也能跟上其他同學的進度了。
三、增強與隨班就讀生家長的合作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只有學校教育而沒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無學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養人這一極其艱巨而復雜的任務。”為了得到家長的配合,便于老師和家長經常性地開展交流,及時了解孩子在學校和家里的生活、學習表現,方便校家雙方能及時發現教育中出現的缺陷和不足,從而不斷調整教育方法和教育內容,更好地促進隨班就讀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我們要求班主任教師、任課及輔導教師每學期至少對隨班就讀學生進行兩次家訪,并與家長隨時保持電話聯系,歡迎家長來校探訪。在教學安置上,邀請家長參與認定,通過家訪及家長參與學校活動進一步了解了家長的需求和愿望。二年級一名學生從小患重度聽力障礙,通過家訪老師對該同學的情況進行了全面了解和掌握,并通過工作打消了家長的種種顧慮,減輕了家長的心理負擔,贏得了信任。在教學中,老師發現這個孩子雖然聽力有問題,但他的智力卻非常好。執教老師針對其優勢著重培養,給予特別關注。經過一年多的輔導訓練,這位同學的學習令老師和家長驚喜,期末考試他的數學成績居然考了A,就連最差的語文成績也考到C了,除了學習之外的其它各方面的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他的家人非常感動,在孩子的身,上他們看到了希望。
四、爭取社會各界的支持
通過學校的宣傳呼吁,社會各界在改善隨班就讀學校的辦學條件、解決殘疾學生生活困難、開展勞動技術教育等方面紛紛伸出了援助之手,有力配合了我校隨班就讀工作的開展。
隨班就讀工作是一個長期的堅持不懈的工作,我們的教育責任更是重于泰山。我校在以后的“隨班就讀”工作中,要總結優點與不足,講究更為科學的管理方法,進一步發掘和引導隨班就讀學生的學習意識、學習品質、學習習慣,反復總結,不斷探索,使這些擱淺之舟駛離淺灘,躲避暗礁,戰勝激流,揚帆遠航,這是我們教育者的共同責任。
責任編輯 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