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社會的一個子系統,高校首先要從社會中獲取資金、信息、政策和人力等資源,然后再將這些資源轉化為土地、校舍、圖書資料和師資等資源,并進一步對這些資源進行整合和深度轉化,形成學生的知識、能力和品行等,最終向社會輸出合格的人才。從某種程度上說,高校辦學的過程同時就是對各種資源進行開發、整合和轉化的過程。
西部地區經濟發展落后,教育資源先天不足,極大地制約了西部高等教育的發展。面對西部高等教育資源先天不足的缺憾,四川省綿陽師范學院文學院積極調整發展戰略,通過建設“一標三制”多維資源網來培養新時期西部普通高師文科復合型應用人才。這一人才培養模式不僅克服了教育資源不足的現狀,而且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一、“一標三制”多維資源網下復合型應用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特征
“一標”是指以人才培養質量為標準和軸心,“三制”是指校內資源培養機制、校外資源引導機制和校內外資源共享機制。“一標三制”多維資源網通過對資源網的戰略構造和運作,整合資源結構,優化資源配置,有效彌補學院面臨的身處西部,教育資源先天不足的現實缺陷。在這一多維資源網下的復合型應用人才培養模式,通過精心設計和管理人才培養過程,使學生在極具綜合性、區域性和多樣性的教學資源環境中完成觀念更新、知識接納,提升能力和專業競爭力。“一標三制”多維資源網下復合型應用人才的培養模式有如下特征。
1. 能適應社會需求
資源網的建設,一方面彌補了西部高校資源先天不足的缺限,另一方面也為人才培養提供了市場信息。學院根據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和職業崗位變化趨勢,及時調整專業結構、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為社會培養“適銷對路”的高技能人才,有利于確保學生職業能力與市場的順利銜接。
2. 培養主體多元化
多維的資源帶來多元的培養主體。在這些培養主體的合力作用下,人才培養模式改變了過去傳統、單一的方式,克服了過去脫離社會現實需求的弊端。
3. 培養目標綜合化
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大致上經歷了從重知識到重能力,再到重素質,再從重素質到重全面綜合素質的轉移。由此,我們得出,高等教育必須培養社會發展所需要的高素質創新型人才。“一標三制”多維資源網的建設,為人才培養提供了資源平臺,有助于學生在綜合的資源環境中全面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4. 教學形式體現實踐性
實踐教學是培養高技能人才的主要途徑。“一標三制”多維資源網下的人才培養模式,用系統的方法協調了理論與實踐、校內外資源、教學主客體等關系,合理設計了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進而形成了結構合理、功能優化的實踐教學體系。
二、“一標三制”多維資源網下的人才培養模式實施途徑
1. 以人才培養質量為資源網的軸心,確立資源網建設標準
從2003年開始,學院結合社會發展對文科人才提出的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