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 措
歐盟將創建歐洲大學
7月15日,歐洲外交學院與歐洲公共創新基金會和歐洲國際關系研究所合作,向歐洲議會介紹了歐盟擬在法國斯特拉斯堡創建歐洲大學的計劃。
在法國和荷蘭全民公投否決歐盟憲法條約導致歐盟政治危機后,歐洲議會議員布羅尼斯瓦夫·蓋萊梅克和歐洲國際關系研究所成員文森特于2006年共同提出創建歐洲大學的設想,得到歐洲知識界、政界和歐洲議員的廣泛支持。該設想包含三項基本原則:歐洲精神、歐洲在國際競爭中的地位和建設知識歐洲。歐洲大學將建成多學科綜合性大學,提供具有歐洲視野以及有關歐洲歷史和歐洲精神方面的高級專業訓練。歐洲大學的重點培養對象是已經具備豐富職業經驗但渴求深造的成年人,以及希望通過多學科碩士課程深入了解歐洲歷史和歐洲精神的青年學生。學科專業設置將包括科學技術、經濟發展與創新、社會、民族及人文等。除英語外,歐洲大學還將用法語、德語、意大利語、西班牙語等歐洲主要語言授課。
《里斯本目標》的核心是將歐洲建設成為世界上最具競爭力和活力的知識型經濟社會。歐盟不僅為創建歐洲大學投入資金,而且對所有符合《里斯本目標》的最佳教育模式敞開大門。歐洲大學作為一所公立大學,將由歐盟委員會出資興辦,但希望得到歐盟各大公司企業的資金贊助。歐洲大學將在斯特拉斯堡歐洲議會大廈附近擇定校址,首期工程將由歐盟委員會或歐盟成員國集體出資贊助。
法國在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期間,將主持創建歐洲大學的可行性研究,以便明確辦學目標和學校在結構、資金、后勤保障、人力資源等方面的需求,于今年年底公布。法國還將協助落實歐洲大學的辦學計劃,使該校在2009年秋歐洲議會換屆選舉后開學運作。
(中國駐歐盟使團教育文化處/馬燕生)
菲律賓教育部部長表示
支持禁止學生在學校用手機
菲律賓教育部部長赫斯利·拉布斯21日表示,支持在菲全國所有學校禁止學生使用手機的倡議。
拉布斯認為,禁止使用手機將有助于學生專心學習。他指出,手機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尤其是對那些喜歡用手機玩游戲的學生。
拉布斯說,“一些學校禁止學生在教室內使用手機,但并不禁止學生將手機帶到校園內,現在應徹底禁止學生使用手機。”
徹底禁止學生使用手機的倡議由菲眾議員魯弗斯·羅德里格斯提出,這位議員對一些學生在考試時用手機交談感到震驚。該議員表示,還有一些學生用手機撥打惡作劇電話,如發布炸彈威脅,結果導致學校停課。
據估計,菲律賓全國約有5 000萬手機用戶,每天發送約10億條短信。
(德新社 2008年7月22日)
俄羅斯宣布俄所有新建學校都應裝有寬帶網絡
俄羅斯教育與科學部部長安德烈·富爾先科7月18日宣布,俄羅斯所有新建中小學都應接有寬帶網絡。此外,他表示必須集中分配預算資金以支付網絡費用。
他說:“現在正在集中定購,以便大幅降低網費。如果不集中撥款,將使網絡費率大幅提高。”他還指出,請網絡公司為中小學制定最低的網絡費率是比較適宜的做法。
(俄新社2008年7月18日)
法國20所大學將從明年開始“自治”
法國高等教育與研究部部長瓦萊麗·佩克雷斯日前宣布了準備實行“自治”的20所法國大學的名單。從2009年1月1日起,包括巴黎第五、第六和第七大學在內的20所大學將擁有更多自主辦學的權利。
法國政府網站的一份公報指出,這20所大學是經嚴格篩選確定的。法國高教與科研部在選擇過程中重點考慮四方面的因素,即院校的財務管理體制、人力資源管理體制、信息公開化體制以及辦學硬件設施。
公報同時指出,“自治”的大學同樣會獲得國家的支持。政府每年會給“自治”大學提供25萬歐元資金,以幫助這些學校開展各項工作。政府還會定期為“自治”大學的高級管理人才組織培訓,并采取相應措施幫助這些大學建設高級管理人才隊伍。
(新華網2008年7月26日)
韓國要求小學2年級以上學生
學習網絡禮儀課程
韓國教育科學技術部官員8月2日說,韓國計劃進一步擴展致力于培養網絡道德和禮節的教育課程,促進孩子從更小年齡起就形成文明上網觀念。
根據教育科學技術部計劃,從明年3月起,韓國小學二年級以上學生均將接受“網絡禮儀”課程教育,作為社會技能課程培訓的一部分。目前,只有四年級以上的學生才接受網絡禮儀教育。
教育科學技術部一名官員說,互聯網可以匿名的特點使越來越多網民的網上陋習暴露無遺,“我們的共識是,應該加強網上行為教育”。
這名官員說,新增課程將不僅教育學生避免在網上使用侮辱性語言或攻擊他人,還力求提高他們保護知識產權和個人信息的意識。
(《廣州日報》2008年8月4)
美國拓展雙學籍理念,讓處境不利學生獲益
美國的雙學籍課程(Dual Enrollment Program)始于20世紀7O年代,是一種由大學和中學共同為有天賦的中學生開設部分大學課程的教學模式。學生選修這些課程獲得的學分可以在其升入大學后計入大學學分。其教學形式主要有三種:高校負責課程設置和考核評價,中學教師授課;高校教師為中學生授課;高校通過衛星網絡等信息化手段為中學生提供遠程教學。項目實施之初主要是幫助那些有天賦的中學生在升入大學前及早適應大學學習和生活。2008年5月29日為了未來工作組織發布的一份調查報告表明,雙學籍課程不僅讓成績好的學生受益,也為那些因各種原因不能入大學深造的同學提供了完成大學學業的機會。
為了未來工作組織發表的題為《入學困境》的報告指出,雙學籍課程將讓中學生、特別是可能沒機會到大學學習的學生及其家庭受益。該項目提供的減免學習費用、縮短獲取學位時間等政策激勵更多中學生努力學習以達到合格標準。目前,佛羅里達、佐治亞、伊利諾斯等州都將推廣雙學籍課程。報告也為政策制定者如何進一步開展雙學籍模式提出了建議,其中包括:建立明確的目標;為所有學生提供入學機會;提供高質量的課程供學生選擇;建立充足的資金及科學的質量保障系統;在中學及高校間建立通暢的信息渠道。與大學預修課程相比,雙學籍課程為處境不利的學生提供了更多機會,大約有10%~30%的中學生參加了雙學籍課程。
為了未來工作組織主席兼執行總裁馬琳·賽爾查爾說,“雙學籍課程是最有希望促進中學和大學銜接的有效策略之一,為了未來工作組織正極力讓各州充分認識到該項目的實施將讓所有中學生獲益,而不單是那些準備升入大學就讀的學生,這對改變處境不利的學生的地位和推進教育公平都有重大意義。
同雙學籍課程相近,紐約市立大學正實施由紐約市立大學、紐約教育委員會聯合發起的“當今大學”計劃。大學中心辦公室為各大學提供管理、規劃、專業發展方面的指導。在紐約州絕大部分地區,各公立中學都和本州一所或多數市立大學建立伙伴關系。各大學為中學生提供選修課程,公立學校的所有學生都有機會修習大學課程學分。
紐約市立大學校長馬太·高德斯坦在記者招待會上說,“當今大學”計劃與雙學籍課程理念相同,盡可能為所有學生提供高質量的教育和更多機會。在過去7年里,已經有18萬名學生參與其中,還有3.5萬名學生不久將參與其中。
(肖毅編譯自www.insidehighered.com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