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的世界杯又與中國無緣。作為一個身為教育工作者的球迷,不由得把這與當前的教育現狀聯系在了一起。中國的足球為什么若干年出不了線和中國的教育為什么若干年也不見一個諾貝爾獎獲得者,如今覺得其中原委如出一轍。
中國的少年足球隊能夠戰勝巴西少年足球隊。因為巴西的少年還只知道把足球盤帶在腳下,在草地上橫沖直撞、連滾帶爬地體驗快樂的時候,中國少年早已集中進行專門的訓練,除了踢球就是踢球,把目標瞄準了進球的成就感。10年之后,那些帶球在馬路上玩耍的巴西少年抬起頭來望向球門的時候,足球就在這10年的不經意間,在他們的腳下生了根,他們可以用桑巴舞蹈一樣的節奏帶球、過人,充滿想象力地組織進攻和射門。而此時,中國隊員甚至連防守的信心都沒有了。
當中國少年在數學、物理、化學等一系列國際奧林匹克大賽中屢屢奪金捧銀的時候,美國中學生還僅僅沉醉在“低級”探究的樂趣中,他們可能在家里研究自己的寵物蛇,或者在地下室自制核電站。此時,比他們小得多的中國弟弟妹妹們,披星戴月、懸梁刺骨地努力,已經在小學奧數競賽中嶄露頭角,和他們同齡的兄弟姐妹們,已經通過校奧賽班、省奧賽訓練營、國家奧賽集訓隊,保送進入了他們夢寐以求的名牌大學。
為什么會這樣?天真的中國足球少年沒有錯!BapOUj7LS6ZnyvthxbLE5g==獲得奧賽金牌銀牌的中學生也沒有錯!是我們的大人們教錯了,錯在四個字——急功近利。
課堂上,應該探究的問題呈現出來了,眼看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當孩子們小組合作交流、匯集信息、思考的時候,教師沉不住氣了,心中暗道:“怎么這么簡單的問題還想不到?課堂任務要完不成了”,于是教師又卷著袖子登場了。大約40分鐘過去了,探究成功了。教師把答案說了出來,一場讓人激動的思維挑戰夭折了。
為什么我們的教師會中途失去耐心?很多原因。怕完不成課堂任務可能是最大的一個原因。什么是課堂任務?為什么一定要完成課堂任務呢?課堂任務就是學生當堂應掌握的重點難點,重點難點就是考試的內容。考試的分數才是學生、教師乃至學校、教委的命根。在這一基本前提下,那些思想的火花,一次又一次地、一批又一批地在急功近利的教育中毀滅。
教育是世界上最不能只顧眼前效益的事業。雖然社會似乎變得越來越急功近利,雖然面對著各種壓力,雖然我們的教師已經不堪重負,但要真正建構學生的知識和能力,從本質上實施素質教育,需要我們的教師和整個社會有極大的耐心和包容心。無論在改革的道路上遇到怎樣的困難,我們都應把目光放長遠、把心胸放寬廣、把腳步放堅實。
如果現在我們的教練、家長、球迷、足球領導、整個社會都拋棄急功近利的想法,讓孩子們能享受自由自在地、快樂地帶球奔跑的滋味,用不了20年,中國足球隊一定會在世界杯上一展自己的風采。
如果我們的教育工作者、家長和社會都能夠徹底拋棄急功近利的想法,讓“探究”、“建構”真正成為孩子們的樂趣和思維方式,不用20年,在瑞典的斯德哥爾摩和挪威的奧斯陸諾貝爾獎頒獎儀式上一定會有中國人的席位。
(作者單位:山東省濟南市章丘棗園教育工作辦公室)
責任編輯 鄧明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