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徽商 賈而好儒
徽商與晉商齊名,作為中國商界中的一支勁旅,徽商曾活躍于大江南北、黃河兩岸,日本、東南亞各國和葡萄牙也有徽商活動的身影。其商業資本之巨、從賈人數之眾、活動區域之廣、經營行業之多、經營能力之強,都是其他商幫所無法匹敵的,在中國商界稱雄數百年。
徽州人善于分析和判斷經濟形勢,在買賤賣貴的不等價交換中牟取厚利,大規模的長途商品販運是徽商致富的一個重要途徑,另外,囤積居奇、特權牟利、牙行制度、高利貸等,也是不少徽商致富的手段。
徽商與其他商幫的最大不同,就在于他們的商業道德觀帶有濃厚的儒家味。徼商以儒家的誠、信、義的道德說教作為其商業道德的根本,使他們在商界贏得了信譽,促進了商業資本的發展,是他們經商成功的奧秘所在。
7 龍游商幫 海納百川
當徽商、晉商在商場爭雄之時,冷不防在浙江中西南部崛起一個頗有影響的龍游商幫。其中以龍游縣商人人數最多,經商手段最為高明。
龍游商幫雖地處偏僻,卻有著開放的心態,在觀念上也比較新潮。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上。即投資上的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和海納百川的肚量。許多商人將經營商業所賺得的資金用來購買土地或者經營典當、借貸業,以求有穩定的收入。而龍游商人敏銳地意識到,要獲得更多的利潤,必須轉向手工業生產和工礦產業上。他們果斷地投入于紙業、礦業的商品生產,使商業資本轉化為產業資本。給當時的社會注入了帶有雇傭關系的新生產關系。龍游商人不排斥外地商幫對本幫的滲透,并且相處友善,吸收外地商人于己幫,推進了龍游商幫的發展。
8 洞庭商幫 善于審時度勢
幾乎就在龍游商幫興起的同時,另一個商幫在中國的洞庭湖上不知不覺地興起了——洞庭商幫。
洞庭商人沒有與徽商、晉商在鹽業和典當經營上爭奪市場,而是揚長避短,穩中求勝,利用洞庭湖得天獨厚的經商條件販運起米糧和絲綢布匹。他們還不斷向外部世界發展。尤其是鴉片戰爭后,在作為金融中心的上海,洞庭商人利用自己的鉆天之術,開辟了買辦業、銀行業、錢莊業等金融實體和絲綢、棉紗等實業,從事著不同于以往的商業活動,洞庭商幫產生了一批民族資本家,走上了由商業資本向工業資本發展的道路。
洞庭商人十分講究具體的經營手段,而這些手段看起來則非常符合現代經商的要求。他們非常注意市場信息,時常預測行情,在經商過程中,會根據市場行情與商品交換的情況變化而改變自己的經營策略,不拘于成見,只要有利就行。洞庭商人還會根據當地實際情況,比如商人資金和民風特點,因地制宜的采取獨特的經營方式。
9 福建商幫 雙重性格
福建商幫的興起,一開始就與封建政府的官方朝貢貿易和禁海政策針鋒相對。他們走私進行商業貿易,不能貿易時就進行搶劫,他們具有海盜和商人的雙重性格。
內外勾結的貿易方式是福建海商最常見的經商方式,他們廣泛聯絡沿海居民,建立了許多據點,利用據點收購出海貨物,囤積國外走私商品,以利銷售,他們不僅在海營商,還有許多也是陸地商,水陸兩棲,海上、陸地貿易都做。明清福建商人,把國內與國外的貿易緊密地結合起來,努力經營,進行多種形式貿易,從而形成了中國封建社會晚期一個很有影響的地方商幫。
隨著封建社會的消亡,福建商幫卻在海外南洋、臺灣等地開辟出新的商業場地。福建商幫中的許多商人,正是以自由商人的身份,大無畏地開拓海外市場,終于在福建商幫這棵枯樹上開出了新枝,使福建商幫的商業精神在海外華人和臺灣的福建籍人身上得到延續。
10 江西商幫 講究賈德
江西商人絕大多數是因家境所迫而負販經商的,因此,小本經營,借貸起家成為他們的特點。他們的經商活動一般是以販賣本地土特產品為起點,具有資本分散,小商小賈眾多的特點。除少數行業如瓷業比較出眾外,其他行業與徽商、晉商等商幫相比經營規模就要顯得相形見絀,商業資本的積累也極為有限。另外,江西商人濃厚的傳統觀念、小農意識也影響到他們的資本投向,只求廣度,不求深度。所以,盡管江西商人人數眾多,涉及的行業甚廣、經營靈活,但往往在競爭中容易喪失市場。
江西商人講究賈德,注重誠信是江西人質樸、做事認真的性格的一個外在反映,也是江西人頭腦中中國傳統儒家思想的自然流露。江西商人還善于揣摩消費者心理,迎合不同主顧的要求。總之,以銷售盡手中的商品和捕捉商機為原則,這是江西商人發財致富的經驗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