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檔案:
許嘉新,嘉豐資本執行合伙人。他的團隊第一期的資金是成立于2003年的卓凡創投。之前,卓凡創投已經成功推出了易查、摩易、比比吧、Neven Vision等各種類型的搜索公司,現在成立于2007年的第二期嘉豐資本,總共5000萬美元,主要關注新TMT、新媒體、新能源、環保科技等領域。
投資人與創業者們的合作永遠像是一場雙向選擇的婚姻,如果好的商業模式相當于容顏的話,那么,好的團隊就相當于內在素質。用許嘉新的話說,他只注重團隊優秀的創業者們。這是他作為天使投資人的永恒信念。

找“風投”,團隊勝計劃
這是一個崇尚創業的年代,這是一個崇尚資本的時代。隨便詢問一個風險投資人,他都會告訴你,他經常在公司門口遇到苦苦等待的、有志創業的小年輕,而這些年輕人也往往表達著一個意思:“請給我幾分鐘,讓我說說我的商業計劃,如果不聽,你會后悔的!”
這時候的風投一般只有苦笑。因為,在他們看來,即便你的商業計劃再完美,但如果沒有好的團隊組合,他也是絕對不會投資給你的。
好的團隊如同坦克組
“一個精彩的商業計劃書與比較弱的團隊;一個較差的商業計劃書與比較強的團隊,您會選擇哪個組合呢?”面對記者的問題,許嘉新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后者。
許嘉新說,很多熱情高漲的創業者們往往廢寢忘食,對自己的商業計劃書“精雕細琢”,仿佛商業計劃書寫成功了,就能找到渴望已久的風投,甚至有的創業者在他去看展會的時候,突然從人群中沖過來,硬要給他當場講述自己的商業計劃……殊不知,如果沒有好的團隊,再強的商業計劃也是無從實現。
許嘉新對團隊的深刻認識,來源于他早年在臺灣當兵的經歷。當時,他是坦克兵里的駕駛員,坦克內,除了他以外,還有專門負責填裝彈藥的填彈兵等三名士兵。而作為駕駛員,他不僅要負責掌控坦克的行駛,還要做好和其他三名成員的協作,以及日常對坦克的維護等瑣碎的工作。繁重的體力和腦力勞動讓他充分體會到了協同作戰的重要性。
“一輛坦克里面一般有四個士兵,駕駛員就相當于CEO,填彈員就相當于CTO……整個坦克就好比一個運營的企業,只要四個人協同合作,互補互助,發揮團隊的整體作用,哪怕面前的道路非常曲折,也能將坦克開好,企業也是如此。”許嘉新這樣比喻團隊。
萬物觸類旁通,多年以后,習慣協同作戰的許嘉新自己創業,建立了一個拍賣網站,雖然網站早期條件簡陋至極,只能在小茅屋里工作,但他始終和團隊在一起共甘苦。開始的時候大家還斗志激昂,但是隨著盈利模式的屢尋不現,團隊的士氣開始低落。負責運營的許嘉新并未氣餒,不斷地給團隊每個成員傳達一種樂觀氛圍:過了冬天,就是春天!
那時的許嘉新每星期都組織團隊聚會、搞娛樂活動來調節大家的情緒,并且采用頭腦激蕩等方法尋找新的生存思路。終于,拍賣網站有了起色,并與當時的易趣成功地合并。許嘉新在部隊的協同作戰能力在這一刻被他成功復制在了經營企業上。有了這樣感同身受的經歷,就不難解釋為何許嘉新對團隊如此看重了。
木桶原理
如今,許嘉新的身份從創業者轉變成投資者,而他對好團隊的判斷力,在閱企無數的經歷中,更加精準了。
“一個好的團隊,成員之間必須有互補性:要有表達能力清晰的,非常具有感染力的人;要有技術水平過硬的人;要有懂財務的人;要有會管理的人……”許嘉新一一向記者列舉好團隊的標準。“比如,有感染力的人,必須在5分鐘的講述時間內打動我,但有很多人兜了好大圈子后還是沒說明白。如果你能吸引一個風投5分鐘,你背后肯定要花更多的時間,如果你在5分鐘內不能吸引風投,那么你還需要歷練。”
許嘉新認為,好的團隊中每個成員都應充分發揮各自的作用,每個成員就像一個木板,任何一塊稍短的木板都會影響整個團隊的戰斗力。“最重要的是,你這個團隊要有互補性,像一家人,創始人和團隊成員之間必須達到一種默契,在此基礎上,我們和這個團隊進行互動,才能讓這個商業模式發揮作用。”
許嘉新舉例道:“比如,我們先前投資過小馬云的團隊,他曾做過網易無線部門的主管,有很多資源,團隊中的技術過硬的成員也很多。投資后,他在第一年就實現了盈利目標,第二年他的社區網站就和歐洲一個公司成功并購。”
是不是“各懷絕技”的團隊就一定是好團隊呢?也不一定。“一個人要做成一件事很難。”許嘉新強調道:“但是即便有一個團隊,如果團隊中的人不能夠和創始人平分風險、平分壓力的話,這其實還是一個人的團隊。”對此,許嘉新十分欣賞阿里巴巴“大馬云”的團隊,他認為,大馬云的團隊在創立之初,18個成員每個人都交出了自己的箱底錢,并且,很多人放棄了高薪的工作,跟著大馬云拿著月薪500元的底薪。
“這種團隊,才是特別讓風投放心的,會讓風投覺得,團隊中的每一個人都是和風險投資人共擔風險的。”許嘉新微笑地說道。

不看好開心網
雖然許嘉新一再強調團隊,但是他也表示,當創業團隊合格后,團隊做的事情就成為風投考察的重點。由于每個風投的背景不同,他們對團隊所做的項目也會持不同觀點,比如,開心網已經贏得了某些風投的青睞,但他卻并不看好這一模式。眼球經濟是否等于資產?每個VC都有不同見解,從而形成了不同的派別。有的VC就不投這種互聯網公司。而嘉豐資本則青睞于那些能和傳統產業結合的IT公司。
“如果有創業者拿著類似開心網的商業計劃書找我談,我會感覺這個模式門檻比較低,雖然早期發展可以很迅速,但是接下來該如何突破呢?很多團隊選擇的商業模式開始很厲害,但是后來這個模式的后勁就會消減了。”許嘉新說,“即便是世界著名的facebook,也面臨著國外一些風投對他的疑問,開心網的盈利模式還不是很清楚,而且越來越多的競爭者還會陸續出現。”
每當國內一種商業模式開始火爆后,就會立刻涌來大批模仿者,這可能也是許嘉新對國內創業團隊的創新能力持懷疑態度的原因:“無形資產在中國很難受到保護。國外不一樣的是,對知識產權的尊重是比較強的。比如youtube的視頻,總是表達著和別人不一樣的創意。在這樣的環境下,在美國很多人希望用自己的方式、背景、理解去創新一種新的商業模式,他們不會輕易模仿別人。比如,假設美國有100個商業計劃書,其中60%以上都是不一樣的商業模式。”許嘉新說道。
就算創業團隊做的項目難以被模仿,而且盈利模式清晰,也未必就能令風投感覺安全。許嘉新表示,在現有的商業模式中,令風投們感覺風險最大的是對第三方支付的投資。這種項目在國外已經融入到用戶很久了。但是在國內,第三方支付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國家銀監會對第三方支付所牽涉到的金融交易制度還有很多疑問和擔心,因此,他們審核的標準存在很多變數,之前國內的眾多視頻網站也是因為“視頻牌照”的政策門檻險些夭折。所以,一個好的團隊和好的商業模式最好能夠規避未來可能存在的政策風險,才能更贏得風投的垂青。
剔除不和諧音符
“好的團隊不僅每個成員都能各顯神通、各擔風險,而且整個團隊要有一致的聲音,不能出現不和諧的音符。”許嘉新不無遺憾地回憶道:“我投資的公司里凡是失敗的,都是團隊出了問題。當每個人都想獨當一面的時候,團隊就危險了。”說到這里,許嘉新猶豫了一下,然后用帶著感慨的音調向記者講述了某次投資經歷(為了保護當事公司和當事人的隱私,具體公司名和人名隱去)。
有一次,許嘉新考察一個創業團隊,他發現,無論從哪個角度觀察這個團隊,都可以稱之為完美的“夢之隊”:團隊中每個人都在事業上有了不同成就、專長。有的成員有深厚華爾街背景,有的成員在行業里有很深的人脈,有的成員執行力超強;還有一個成員技術能力強。這些成員有的在國外大公司待過很長時間,就連團隊中的財會人員也曾在三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工作過。可以說,團隊的“每塊木板都很高”。但看似完美的情況下卻隱藏著最大的風險,就是很有可能誰都不服誰。
果然,隨著企業的發展,這種風險終于顯露出來,團隊中出現了不同的聲音,內部開始紛爭不斷,導致公司業務嚴重下滑。當時的許嘉新焦急萬分,最后,他決定對團隊里的成員做一個取舍。“這個時候不做決定比做決定更危險,”許嘉新說道:“后來我們下決心讓其中一個成員離開,團隊才穩定下來,只有團隊內部問題處理好了,才有可能對外做事情成功。”
“既然您這么重視創業團隊,那么,如果有一個創業者還沒有組建團隊,他拿著極佳的商業計劃書向您出色地表達了他的創業目的,您會否將他的商業計劃書拿給自己熟悉的、好的團隊去執行呢?”面對記者的疑問,許嘉新笑了笑:“以前,別的風險投資人做過這樣的事情。”
對于自己做沒做過類似的事情,許嘉新笑而不答。也許,此時不答勝有答吧,答案就是:團隊勝于商業計劃。
文/ 高原
編輯/梁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