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
胡夫與柳女系夫妻,因胡夫不能生育,二人感情一直不太好,經常吵打。2000年2月,二人又因為家庭瑣事經歷了一次激烈的爭吵,胡夫一氣之下一人悄悄來到貴州某地打工。
此后一連四年沒有胡夫音訊,無奈之下的柳女向法院申請宣告胡夫死亡。法院受理后,在報紙上發出了尋找胡夫的公告。一年之后仍然沒有任何消息,2005年6月,法院宣告了失蹤人胡夫死亡。胡夫被宣告死亡后,二人的一棟樓房全部由柳女依法繼承。2006年8月,經人撮合,柳女嫁給了本村男子王某,其本人也搬到了王家居住,原來的樓房一直空著。2007年2月,柳女和王某正合計要把那棟樓房賣掉,恰在此時,一對貴州夫婦林某出現了。林某夫婦二人拿著一紙遺囑要求分得樓房的一半。林某夫婦說,多年前胡夫到貴州打工,和林某夫婦成了朋友。四個月前,胡夫不幸遭遇車禍,一輛大貨車撞倒胡夫后逃逸。林某夫婦一直照顧他,為此,還替他墊付了兩萬多元醫療費,但最終也未能挽救胡夫。胡夫臨終前,為感謝林某夫婦的照料以及償還他們的債務,將自己的房產的70%贈給了林某夫婦。雖然遺囑確是胡夫的簽字,但柳女認為該遺囑是四個月前所立,而此時胡夫早已被宣告死亡,其所立遺囑應屬無效,柳女拒絕返還應屬于林某夫婦的房產。2007年4月,林某夫婦將柳女訴至法院,要求分割房產。
法院經審理后認為,有民事行為能力人在被宣告死亡期間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結合本案的具體情況,胡夫在自然死亡前所立遺囑與他被宣告死亡引起的法律后果相抵觸,所以應當以他所立的遺囑為準,來處理他的遺產。最終在法院的主持下,柳女主動與林某夫婦達成了調解協議,樓房柳女所有,柳女補償林某夫婦3萬元。
評析
宣告死亡是自然人下落不明達到一定期限,經利害關系人申請,法院宣告其死亡的法律制度。它是一種法律上的推定,它所推定的不是自然現實而是法律現實。因此,被宣告死亡l的人常常會重新“復活”,此時就涉及到“復活”后婚姻、財產等各方面的問題,本案具體涉及到的是遺囑方面的問題。我國《民法通則》第24條第2款規定 “有民事行為能力人在被宣告死亡期間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36條第2款進一步解釋: “……自然人死亡前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與被宣告死亡引起的法律后果相抵觸的,則以其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為準。”因此,雖然胡夫被法院宣告死亡,但是其在被宣告死亡期間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依然有效,即其在自然死亡前所立遺囑當然有效,其所立遺囑與他被宣告死亡引起的法律后果相抵觸的,應當以他所立的遺囑為準,來處理他的遺產。故本案中柳女應當將胡夫遺留房產的70%交給林某夫婦或者給予適當補償,考慮到房屋的部分交付可能會引起通行、居住等方面的不方便,故本案雙方達成調解協議,由柳女給予林某夫婦適當補償是最好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