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與經濟動蕩,給世界人民帶來了巨大震撼。頃刻之間,往日繁榮的景象已不再,經濟蕭條及對未來的信心缺失使人們的生活被籠罩上重重陰影。世界在反思,次貸為何能變為危機?次貸為何具有如此大范圍、深層次、長期性的不良影響?當人們從一個環節看到整個鏈條與體系時,完整的真相慢慢呈現在眼前:房地產次貸崩盤表面上是由于金融衍生手段不斷花樣翻新同時又缺乏有效監管而導致的系統性金融危機,進一步探究,其實是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的脫節,當消費能力不能支撐實體經濟,實體經濟不能支撐虛擬經濟時,被擴大的價值則以虛擬放大的倍數加速縮水,次貸危機呈象于次生性環節,根源則在于人們的思想意識、價值觀念、生括方式出現了嚴重問題,導致一系列的失衡、矛盾、不和諧因素。
一言以蔽之,次貸危機其實是當代人類生存理念的危機。這個危機本質上是“根”的缺失,導致的結果是“枝”與“葉”的不斷腐化、敗落。例如,新一代人,追求過度消費、超支消費、奢華消費,卻沒有腳踏實地的工作精神,沒有付出超出常人的努力、勤奮,并把當下應擔負起的責任無限期推延到未來。再例如,科技與經濟高速發展,造就了豐富的社會形態,人們在快節奏、高頻率的人際交往中,逐漸失去自我的心靈與精神空間,一味活在別人的評論、外在的感覺,虛妄的情感、留不住的名利虛榮里,逐漸把自己變成一個“次生人”——沒有主見、沒有理想、沒有目標、沒有創造力、對自己的現在和未來沒有什么想法,一切憑著感覺和慣性走,一味依賴與順從當下環境。現代社會不同于自然界,是一個很復雜的關系結構,包括社會關系、經濟關系、政治關系等等,像一個無邊的網絡,左右著我們的行為、環境、意識形態;人亦不同于動物,欲求由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而生六塵(色聲香味觸法),一丁點兒的外部刺激都能讓人心頭涌上萬千種情緒而不能輕易自拔,且不斷給自己營造更加虛假的情景,如夢中說夢一般。是活在眼前貌似真實的聲色世界里,還是尋找人生之根本?是次生于經濟泡沫、社會情景、表面情緒之中,還是以實際行動不斷追尋一切變化、生長之物的背后之“道”?在自我詢問與反思的過程中,答案已清晰而肯定,我們不能做“次生人”,我們也不是單一的經濟人、社會人,而應以更廣闊之時間、空間視角,成為“宇宙人”,對我們的所賴以生存的地球——人類大家園,擔負起歷史責任、未來使命,腳踏實地、勤勤懇懇過好當下的每一天、做好當下的每件事,把人性中最善良、最美好、最陽光的那一部分無私奉獻給供養我們生命的大自然、大家園。